伤寒论方证汇总5

2011-09-30 09:43 楼主
49.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147)

病机:少阳受邪,冲气上逆,水气不化,内停为饮。

脉症: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间有咳嗽,咳时胁痛加剧,苔白滑,脉浮数,重按弦紧。

治法:和解散结,宣化停饮。

处方:柴胡9g 桂枝4.5g 干姜3g 瓜蒌根9g 黄芩4.5g 牡蛎9g 炙甘草3g

应用:用于水热互结于胸胁(胸膜炎)的初期。



50.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7)

病机:邪气散漫于表里上下,扰乱神明,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胸满烦惊,狂躁谵语,二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或见脐腹动悸,往来寒热,舌苔黄厚粘腻,脉弦细而数。

治法:和解少阳,化饮安神。

处方:柴胡6g 黄芩3g 生姜3g 党参3g 桂枝3g 茯苓9g 半夏4.5g 大黄4.5g 煅龙骨9g 煅牡蛎9g 铅丹4.5g(先煎) 大枣2枚

应用:用治癫痫,亦治小儿内伤食滞,外感风寒,痰热搏结中脘以致发生惊痈,食厥,热厥。



51.汤证:四逆散(318)

病机:伤寒邪热内陷,阳气郁结,不能散发于四末。

脉症:手足不温,胸胁满闷疼痛,或腹中痛,下利后重,脉弦或沉滑而弦。

治法:解郁泄热,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9g 芍药9g 枳实9g 炙甘草9g

应用:本方为调和肝脾之祖方,用治肝脾不调的腹胀腹痛及泄利下重,亦治月经不调,微有寒热。



52.汤证:半夏泻心汤(149)

病机:寒热互结,胃气不和,升降失职。

脉症:心下痞满,呕而腹中肠鸣或下利,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带数。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处方:半夏9g 黄芩6g 黄连3g 干姜4.5g 党参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疾病,如口腔溃疡,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食道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53.汤证:生姜泻心汤(157)

病机:同半夏泻心汤,但胃有停饮。

脉症:心下痞硬,呕吐,干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脉弦细而软。

治法: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处方:生姜9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3g 黄芩6g 黄连3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证同半夏泻心汤但呕吐较为突出。



54.汤证:甘草泻心汤(158)

病机:同半夏泻心汤,但中焦虚弱更甚。

脉症: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安,脉弦细无力。

治法:和胃降逆,缓中消痞。

处方:炙甘草9g 黄芩6g 黄连3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4.5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证同半夏泻心汤但有少气,多涎,恶闻食臭等症状。



55.汤证:旋覆代赭汤(161)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脉症:心下痞满硬、噫气不除,或见呕吐咽干、痰粘如胶,脉弦或滑。

治法:镇肝和胃,消痞涤饮。

处方:旋覆花9g(包煎) 代赭石15g 党参9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应用:本方用治慢性胃肠病,胃气上逆,呕吐食不下,痰多而粘及噎嗝反胃之初期。



56.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59)

病机:上热下寒,胃热肠寒,寒热格拒。

脉症:食入即吐,下利,脉虚数。

治法: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处方:干姜6g 黄芩6g 黄连3g 党参9g

应用:本方用于寒热错杂的胃肠病。



57.汤证:黄连汤(173)

病机:寒热相搏于胃肠,冲气上逆(旧说上热下寒)。

脉症:胸中烦热,时欲呕吐,腹痛,舌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

治法:寒热并用,调和胃肠,降逆止呕。

处方:黄连4.5g 炙甘草4.5g 干姜4.5g 人参9g 半夏9g 大枣4枚 桂枝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炎之见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者。

注: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



58.汤证:小陷胸汤(138)

病机: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证,可由伤寒误下而致。

脉症: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脉浮滑。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处方:黄连3g 半夏6g 瓜蒌15~30g

应用:本方治急慢性胃病有是方证者,又治痰热在膈上,痰涎多,咳嗽面赤,气喘而闷。



59.汤证:白虎汤(176,219,350)

病机:伤寒,邪及阳明,从热而化;或温病邪在气分之证。

脉症:壮热,汗出,不恶寒,但发热,烦躁不安,渴欲饮冷或身热手足厥冷(热厥),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除烦。

处方: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应用:还可用于时气瘟疫杂病,中暑,或胃热发斑而见阳明经证者。



60.汤证:白虎加人参汤(168)

病机:阳明经热炽盛,气津两伤或中暑,伤气耗阴。

脉症:白虎汤证而又见口干舌燥,渴饮不止,倦怠,心烦,背微恶寒,脉洪大或大而无力。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处方: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党参9g(或西洋参3~6g)

应用:用于白虎汤证见气津伤耗者。



61.汤证:竹叶石膏汤(397)

病机: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

脉症:汗多,心烦,气短,口干喜饮,气逆欲吐,呛咳,舌干少津,脉虚数,或脉大而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处方:竹叶9g 石膏15g 半夏9g 麦门冬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应用:用于热病瘥后,余热未清,气阴未复之证。



62.汤证:栀子豉汤(76)

病机:病后余热未清,郁结胸膈。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胸中窒闷,心中结痛,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和胃。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应用:本方治阳明经热之轻症,或在病之初期,或在病之后期。



63.汤证:栀子甘草豉汤(76)

病机:热邪郁结胸膈,热伤正气。

脉症:虚烦不眠,懊憹,气短,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补益中气。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炙甘草6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急迫少气者。



64.汤证:栀子生姜豉汤(76)

病机:邪热郁结胸膈,胃气逆上。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呕吐,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散饮止呕。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生姜9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呕吐者。



65.汤证:栀子厚朴汤(79)

病机:热扰胸膈,腑气不通。

脉症:心中烦热,卧起不安,腹满,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处方:山栀子9g 炙厚朴6g 炙枳实9g

应用:本方苦辛通降,用于腹满,消化不良,心烦,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伤寒论方证汇总3 老茶馆 伤寒论方证汇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