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崩 不妨试试针灸疗法

2011-09-29 09:48 楼主
[导语]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血崩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载有针灸治疗之法:“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并认为中郄、血海等7个穴位可主治本证。唐·《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明确治疗穴位的部位、针刺深度、艾灸壮数;《针灸资生经》所整理的治疗崩漏腧穴已近二十个,《扁鹊心书》则用灸石门之法治疗“血崩”。明·《针灸大成》对病因的认识及腧穴的筛选又有新的发展。

现代医学中的重症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可归入本病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颇多,有因劳伤过度,气虚下陷,统摄无权所致;有因暴怒伤肝,肝不藏血,经血妄行而发为血崩;亦可素体热盛,复感热邪或恣食辛燥之品,积热化火,热迫血行而发病;另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因外感,夹内伤,瘀血内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造成崩中。

【辩证分型】

适于针灸治疗的急症血崩,可辨为下列三型:

(一) 气陷

暴崩下血,色淡质薄,面色白光白或虚浮,困倦乏力,动则气短血出更剧,脉细弱或芤。舌体胖嫩有齿印,苔薄润或腻。

(二) 血热

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红,头晕面赤,烦燥口渴,脉滑数或弦数,苔黄。

(三) 血瘀

血出淋漓不断,猝然其势若崩,夹有瘀块,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沉涩或沉紧,舌质暗红,舌尖边时见瘀点。

【治疗】

(一) 气陷

1. 治则:益气固本。

2. 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 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 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 血热

1. 治则:清热凉血。

2. 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 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 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 血瘀

1. 治则:活血化瘀。

2. 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 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 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岩胡椒 老茶馆 岩黄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