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

2011-09-27 09:02 楼主
[导语]三叉神经痛临床常见三叉神经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临床上第一支疼痛较少,一般以第二、三支同时疼痛较多。原发者呈阵发性的烧灼疼或刺痛

三叉神经痛临床常见三叉神经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临床上第一支疼痛较少,一般以第二、三支同时疼痛较多。原发者呈阵发性的烧灼疼或刺痛,每次发作数秒钟或1~2分钟,一天可发作数次,有的可迁延至数月。在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以及鼻翼旁、口角、鼻唇沟等处可发现压痛点,触及时可引起疼痛发作。并常伴见局部抽掣、皮肤潮红、流泪、流涎等症。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主管肌群的运动障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呈持续性,有面部皮肤感觉障碍(如针刺局部皮肤不觉疼痛等)及角膜、下颌反射消失,颞肌、嚼肌瘫痪、萎缩现象。前者多与受寒、牙齿的感染及某些传染病有关;后者常见于眼、鼻、牙齿等疾病以及肿瘤压迫。

本病可由风热外袭,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或肝、胃实热上冲,以及阴虚阳亢,虚火上升等导致。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并结合其他症状,辨证施针。如因受寒引起而兼有外感者,为风邪外袭;如兼见烦躁、易怒、口渴、便秘等症者,属脾胃实火;如体质素虚,形质消瘦,颧红,脉细数无力,劳累则发作加剧者,为阴虚阳亢,虚火上升。

治疗:以疏导患部经气为法。

取穴:太阳、攒竹、四白、下关、挟承浆、合谷、内庭、太冲、足三里、外关、太溪、风池。

操作:第一支疼痛可取太阳或攒竹穴,针刺攒竹时针尖宜向外下方刺入,使针感放射至额部。第二支痛时取四白穴,针尖宜向外上方刺入,使针感放射至上唇部。第三支痛时取下关、挟承浆。针感均要求放射到下唇为佳。用轻、中度刺激。留针时间视患者止痛情况而定,15分钟至1小时不等,直至治疗时疼痛减轻或消失即可出针。外感风邪,加合谷、外关;肝、胃火升,加太冲、内庭、足三里;阴虚阳亢加太溪、风池。

方义:太阳、攒竹、四白、下关、挟承浆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是局部选配穴的方法,目的在疏通局部之经气,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外感风邪者加手阳明原穴合谷,手少阳阳第四卷594维之会穴外以解表祛风;肝、胃火升者加足厥阴原穴太冲,足阳明荥穴的内庭及合穴足三里清泄肝胃之火;阴虚阳亢者加足少阴原穴太溪以育阴,配足少阳阳维之会风池以潜阳。

李嘱:本病如发现有感觉障碍,口眼歪斜,颈部肿块等,则须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李氏针灸治遗尿,温补肾阳益气固本 老茶馆 李氏针刺五穴治胃下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