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稼禾:把“治未病”作为国策 走中国特色医疗之路

2011-09-26 16:35 楼主
把“治未病”作为国策 走中国特色医疗之路 戴稼禾

http://www.gmw.cn2011-09-13 14:46:04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字号:大 中 小]


当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重大慢性疾病的预防、干预与控制,将抗击疾病的重心前移,推动医学模式由继往的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预测和个体化干预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已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点。要摆脱当今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心梗)的威胁,只能靠早期预测、预治和预防,即普遍提高全民的“治未病”认识理念、知识水平和自我干预(保健,预治)的能力。

中风、心梗的发病大都是突发的。而一旦等到中风、心梗已经发生之后再去医院抢救治疗,往往为时已晚。引起中风,心梗突发的病因有许多,体内早已存在的“血液高凝聚状态”,或称“隐性血栓状态”(西医学新观点),或者“隐性血瘀状态”(中医学新观点)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中、西医临床对已经发生的急发性或陈旧性心脑血栓病的明确诊断方法和技术虽然很先进(如采用核子影像术,血管造影术,彩色超声波术等),然而,临床对心脑血栓病还尚未发生前,患者处于“隐性血栓状态”,或者“隐性血瘀状态”,却缺乏有效用于揭示“隐性血栓状态”存在,或者揭示“隐性血瘀状态”存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作者等人创造研究和发明了专利产品——体外隐性血栓测定装置。研究显示,体外隐性血栓测定指标反映的是血液凝聚性,这也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之后一致确认,“血液高凝聚状态”是“血栓形成前状态”,即“隐性血栓状态”。西医学认为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血管损伤及血液中多种血栓因子活性增高所导致;而从中医学角度解释,则称之为“隐性血瘀状态”,是由于体内“气滞”、“ 瘀血”、“血脉不通”等因素所造成。因此,要抓心脑血栓病(中风与心梗)的预防,从中医学角度就是要抓“治未病”,也就是要重点抓“隐性血瘀状态(症)”的预测、预治和预防!

作者简介:

戴稼禾 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抗衰老科学家、当代发明家和著名的血液流变学与心脑血栓病预防研究的医学专家。原上海医科大学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上医大血液流变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国血栓研究会筹委会主任、华东地区心脑血栓病社区防治协作组组长,上海离退休高级专家生命元素组组长、上海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优秀讲师,现被聘请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

曾有多项专利发明和科研项目,先后获得过国际、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发明奖和重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长期从事心脑血栓病早期预防和抗衰老医学科学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隐性血栓学说”,并创立了心脑血栓病(中风和心梗)预防新模式和抗栓防衰新理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护理优势多发展慢 近七成护士由西医“转行” 老茶馆 我要看一看李继福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