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求源》第三章

2011-09-22 20:08 楼主
中篇脉象之实质
第三章 中医之“气”
《黄帝内经》成编於春秋之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春秋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今天的中医学,就是在《内经》的理论上不断挖掘,不断继承,不断发扬的医学,叫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说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所以,要探讨中医之“气”,就要用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思维,古人的观念去分析和综合。
第一节 气概念的形成
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思维,古人的观念中,“气”是天地万物之气。经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指出无论是世上的万物,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经脉,都与天地自然之气息息相通。
一、天之气的存在,如云气。
二、大自然之气的存在,如谷物之气。
三、人在呼吸时,能感受到气的存在。
四、运动与心跳、呼吸有关,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呼吸加快则心率加快。
五、水谷消化之气。如肠鸣声。
六、运气。如聚睛、聚精、用力等。
七、死亡与气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气”概念最初的原型是大气和其他一些气态物质。通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推理和逻辑,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所以也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认为人吸入天地万物之气后,九州之气,九窍之气,五脏之气,十二节之气应气而生。故: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
古人这种对大自然的观察结合人体各种显而易见的生理现象,从而产生“气”的概念应用到人的生命现象中,解释并指导传统医学几千年,岂能让他人用“伪科学”一棒打死。
所以“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若绝此,能安于命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22 21:32 2楼
受益良多,学习了
2011-09-23 10:18 3楼
谢谢分享
⬅ 杂谈医话-----三刻拍案惊奇用附子 老茶馆 河图五行模式及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略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