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脉法

2009-12-09 18:00 楼主
一直都很困惑:脉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又有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门之说,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无论何时左手寸部即心部应为洪脉,只是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如虽然现在是冬季左寸部虽稍微沉一点但总的来讲还是洪大?那么如此一来就可按照部位来感觉弦洪毛石了?请不吝指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2-09 21:28 2楼
对脉学,论坛中的老刘是很有心得的,可能他没看到这个帖子
我先按自己的一些体会,说一下。同时希望高手们多指点。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个说的是正常状态下,健康人因受四季气候变化影响出现的脉象改变。既然是常态,就不会很显露,因为一旦出现过与不及的情况就成了病态了。而且出现这种变化是三部都可以见到的,不会单独的出现在某一部脉里,道理就是,人体是整个受到外界影响的,不会出现一脏受影响,它脏不受影响
2009-12-10 10:27 3楼
如此说来单凭感觉自身之脉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病脉。那么病脉在三部是大致相同还是各有特点?或者那一种情况更多一些?
2009-12-10 10:55 4楼
这个问题请刘师来回答吧,或者你可以去看看他的脉诊课堂。
2009-12-10 10:58 5楼
/threads/5718
这个就是刘师的脉诊课堂
2009-12-10 11:43 6楼


自己感觉自己的脉象,干扰因素很多,很难体会,最好是在他人身上去验证。

常脉中,三部脉因个体差异,人和人之间会有些不同,单就一个人说差异不会很多,如果单独的一部脉,明显不同于其他部的脉,这个就有意义了,就是所谓的‘独处藏奸’,我们就要详细的剖析出现这个情况的问题所在,实际也就是中医在诊脉中同时进行辩证的过程。
2009-12-10 11:59 7楼
回复 5# 董兴辉


谢谢了!
2009-12-10 13:30 8楼
做做看看 俺不说话
2009-12-10 16:01 9楼
其一、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脏之有胃气也。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谓真脏脉。真脏脉见,胃气败竭,必死不救也。

其二、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其三、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摘自《四圣心源*脉法论》

其中心意思是说,常人的脉象,寸关尺因其各自所代表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脉象,这种脉象称做“真脏脉”。而于常人中这种“真脏脉”因有胃气(中气)的灌溉而有缓。若现“真脏脉”胃气则绝,有死亡之虞。
由阴阳相互制约的特点,常脉当取中庸:当浮而不全浮,浮中当有沉;当沉而不全沉,沉中亦有浮,以此类推。

黄先生此说,从理论上讲是很有深度,很有道理的。可惜我临床机会少,实践机会不多,悟性也有限,没有办法证实,也没有能力领悟更深,希望各位先生,给予评说,指点。
2009-12-10 16:04 10楼
脉法的学习,当先明理,直接从28脉入手,很容易导致漫无指归的问题。所谓的‘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就是这个错误。

‘心中真了,指下易明’才是正理
2009-12-10 18:52 11楼
回复 10# 白头翁


所以,我看了几天的濒湖脉学,觉得头大就又放下了。本想从自己的脉象来熟悉各脏腑脉的特征,看来是此路不通啊!
⬅ 问诊的重要性!!! 老茶馆 医古文里的子部书(三)充满《诗》象的《诸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