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求源》第二章

2011-09-19 13:53 楼主
第二章 传统医学认定的寸口脉
脉诊,特有的方法和技术,这种“司外揣内”以断知疾病的神奇方法,成为中医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传统医学诊断疾病的金字招牌。
在《素问•经脉别论》即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说,《难经》开篇便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所以研究寸口脉诊法是研究中医诊断第一要务。
几千年来,为之有多少中华热血儿女为之付出了青春和泪水。最后却带给世人对中医以无限遐想与几多迷惑,理论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手段也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陷入信任危机之中。
医者也罢,患者也罢,不管你鼓吹也好,反对也好,都回归一个真理:有辩论才能有发展。
第一节.寸口脉的渊源及其独取的依据
在两千多年前在内经时代,主流的脉诊法是诊全身上下九个部位(三部九侯),或者是十二经脉中的二十四个部位。即现今传世的《内经》,“遍诊脉法”。
遍诊脉法:包括了“三部九候”和“十二经脉标本”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如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 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十二经脉标本脉法,是根据《灵枢•卫气》记载:“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这一理论而立。即是十二经脉本点位于手足腕踝部。标点各位于头、胸、腹部。称为十二经脉标本脉法。例如诊察某条经络,如果足部本脉的脉诊点脉搏搏动的非常强烈,而头部标脉的脉诊点脉搏微弱的话,就可以诊断气血在这条经络的分布是失常的,就是本部位的气血太多了,而标部位的气血太少了,就会出现足部热等病症,反之如果标脉搏动剧烈,本脉微弱,则标脉气血在头部太多,就会出现头痛,癫痫,中风等病症。在这种脉法中,头面颈项等处的上部之脉多诊候局部病症,而位于手足腕踝下部之脉除了诊候局部病症外,还可以诊察头面及内脏之疾。
遍诊脉法,其脉诊理论的实质就是:“脏腑经络分经候脉”,就是不同脏腑经络的疾病,诊察不同经络特定的诊脉点。例如:肾脏的疾病,或者足少阴经络循行路线与部位上的疾病,都可以诊察足内踝下“太溪”穴部位的动脉,然后根据脉动的坚实与陷空,滑与涩来诊知此经脉脏腑的寒热虚实。仿此,足部“太冲”动脉用于诊察足厥阴肝经疾病,足部“趺阳”动脉用于诊察足阳明胃经疾病……此脉诊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诊脉的部位多,但诊察的脉象却很简单实用和易于辨别。
从遍诊脉法到独处寸口,是后人在注释《内》、《难》经时掺和了注者的个人见解。也是后人受封建思想“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舍全身而独处寸口,方便脉诊,去繁从简的行为。
《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
《素问•五藏别论》云: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经脉别论》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难经•一难》说道:“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综合的意思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另一方面,手太阴肺腑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所以弃十二经脉独取一经。
总而言之,不管是遍诊法,还是独处法,传统医学的取脉是以“经”、以“动”而取,别无任何独特。当然这里的“经”是指十二经脉之“经”。“动”不是动脉之动,两千多年前人还不懂得有动脉之说,只是显露在皮下十二经脉动态之“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20 10:52 2楼
谢谢分享
⬅ 《切脉求源》第一章第八、九节 老茶馆 第八章:八卦征象、卦德、卦意、主病三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