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的针灸治疗法

2011-09-13 09:41 楼主
失音是一种症状,凡是语声嘶哑,甚则不能发声音,统谓之失音。主要由于感受外邪,肺气壅遏,声道失于宣畅;或精气耗损,肺肾阴虚,声道失于滋润所致。
古代将失音称为痦或喑。《内经》论述了两类失音,一是感受外邪所致失音,_二是脏气内伤所致失音。明·楼英《医学纲目》明确将失音分为喉喑和舌喑两类,指出舌喑“乃中风舌不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咽声则如故也”,喉喑“乃劳嗽失音之类,但喉中声嘶,而舌本能转运言语也”。清代许多喉科专著,如《重楼玉钥》等,认识到本病在多种喉科病证中都可出现。总之,对于失音一证,古代医家从脏腑经络的整体观点来看,以心、肺、肾三脏病变为上,舌喑主要见于中风,与心有关;喉喑则与肺、肾有关。本文讨论的重点为喉喑。
现代医学中,失音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喉炎,声带结节和息肉,癔病性失音等。其它疾病兼有失音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发病机制】
重点介绍急、慢性喉炎,声带结节和息肉,癔病性失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急、慢性喉炎急性喉炎为喉牯膜的急性炎症,病因有感染、外伤、职业因素(如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教师、演员、售票员使用嗓音过多等)、烟酒过多、受凉、疲劳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可继发本病。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红色,边缘因肿胀而变厚,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慢性喉炎可以是急性喉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结果,除了急性喉炎的病因外,鼻、鼻窦、咽部的感染亦是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喉部长期接触,也易发生慢性喉炎。喉粘膜慢性充血和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性水肿及炎性渗出物,粘液腺分泌增多。
(2)声带结节和息肉 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致。初起小结柔软色红,基质呈水肿状,并有血管增生,血管扩张,中期小结较坚实,有纤维化和透明样变性。晚期小结呈苍白色,上皮增厚和角化。声带息肉初起时,在Reinke氏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圆形声带息肉。
(3)癔病性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病因的暂时性发声障碍,亦称功能性失音,以青年女性居多。一般有情绪激动或精神刺激病史。常表现为突然的发声障碍。发声能力可以骤然回复正常,但在某些情况下又可突然复发。声带色泽、形态无异常。
【针灸作用机制】
(1)抗炎作用 针灸对急、慢性炎症以及细菌性和病毒性引起的炎症均有相当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针灸对炎症局部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基本病理变化均有促进好转的趋势。针灸能减轻炎症灶血管的通透性,以减轻局部水肿;针灸能减轻炎区的白细胞浸润;针灸可使炎症灶吸收加快,淋巴造影清晰,说明针灸可以改善炎区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动物实验证实,针灸能控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认为针刺抗炎作用的途径是:针刺兴奋穴位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经脊神经背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冲动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从而抑制血管的通透性。在针刺抗炎作用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也具有重要位置。针刺能激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灶的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游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
(2)对癔病性失音的暗示疗法作用癔病性失音多采用暗示疗法,首先要使病人建立起能治愈的信心,有信心者常能迅速见效。针刺是一种可供选用的行之有效的暗示疗法。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属于肺,而关系到肾。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外感属实,内伤多虚。实证为邪气壅闭肺窍,会厌开合不利;虚证多由肺、肾阴津不足,咽喉、声道失于滋润。辨证分型如下。
1.风寒失音
主症: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失音,咽痒,咳嗽不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利窍。
处方:扶突,肺俞,风门,曲池,合谷。
方义:扶突属足阳明胃经.居结喉之旁,内应咽喉,舒调局部经气。肺俞调肺气,配风门轻清升散,两穴相配,一升一降一清一补,疏风散寒,清宣肺气。合谷清利咽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合穴,通调腑气。
2.风热失音
上症:语声嘎哑,重浊不扬,发热,咽喉干痛,咳嗽,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解表,清热利喉。
处方:廉泉,大椎,合谷,列缺,内庭。
方义:廉泉居结喉之上,有疏调咽喉经气、清热止痛之功。大椎为通阳解表清热之要穴。合谷、内庭,一清大肠之热,一清泄胃热。列缺为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取之宣肺解表、清热利喉。
3.肺燥津伤
主症:声嘶,音哑,咽痛,喉燥,口干,舌质红少津,苔薄,脉略数。
治则:清肺生津,润燥利咽。
处方:扶突,肺俞,太溪,肾俞。
方义:扶突居结喉之旁,病所取穴,疏调局部经气。啼为水之上源,取肺俞清上源,退虚热。肾为水之下源,取肾俞配肾经原穴太溪滋肾阴、降虚火。上下俱清,润燥利咽。
4.肺肾阴虚
主症:声音嘶哑逐渐加重,日久不愈。肺阴虚者,体赢颧红,午后潮热。肾阴虚者,体弱面憔,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养肺肾,降火利咽。
处方:鱼际,列缺,肺俞,太溪,照海,肾俞。
方义:鱼际为手太阴肺经荥穴,清火利咽,肺俞以养阴润肺。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俞土穴,配肾俞有滋肾阴退虚热之效。列缺属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两者借任脉沟通肺肾,收滋阴润肺、降火利咽之功。
5.癔病性失音
主症:情志不遂。卒发失音。心中明了,口不能言。
治则:开郁散结,理气开窍。
处方:膻中,内关,巨阙,通里。
方义:膻中为气会,为宗气之海,为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交会穴,行气宣肺、宽胸利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胃、心、胸,两穴并走上焦,开郁散结。巨阙属任脉,心之募,清心安神、畅中利膈。通里为心经络穴,有调心气、通窍络之功。 A.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十六种蒸气灸的操作方法 老茶馆 艾灸灸法之间接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