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性疾病治疗中部份西药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影响

2011-09-12 20:51 楼主
温热性疾病治疗中
部份西药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影响

关键词:温热病 西药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 影响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之一,对于多种温热性疾病,包括现代医学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治病的需求变化,温热性疾病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西药治疗。但有不少病人使用西药后证候表现常常迅速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就给中医卫气营血辨证造成了许多干扰,临证时若不考虑这些因素,仅按传统的方法处理就难以辨证准确。这是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论治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笔者多年来在中医门诊工作中注意了这方面的临床观察,其对象主要为患温热性疾病后先在他处门诊西药治疗无好转而转诊的病人,以及住院西药治疗变化不大或尚未痊愈而要求中医配合治疗者。本文根据观察所得,重点以症状、舌象等方面谈谈温热病中常用几类西药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影响。
一、解热止痛类药。常用注射剂有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片剂有扑热息痛、A.B.C、扑感敏等。观察135例患者用这类西药后头痛身痛明显减轻,并使发热、恶寒与出汗等症状发生显著变化。发热迅速减轻、或短暂消失,但在2~4小时后回升并有加重趋势,其中59例汗后反增明显恶寒。73例头身汗出,52例全身大汗,并都在汗后反增恶寒的59例之内,脉象浮数而虚,自觉口渴加重。发热重、恶寒轻本是温热病卫分证的特征,但用此类西药后部份患者反增明显恶寒,为药物过汗受风所致。大汗、口渴本为气分证候的症状之一,脉浮数而虚本为兼有正气已虚之象,现都为药物过汗伤津,正气受损所致。这些问题在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时,都必须认真考虑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抗敏及冬眠剂。如异丙嗪注射液,基层医生常用于温热疾病而兼有恶寒者,或大输液中预防输液反应等。还有复方冬眠灵注射液(含冬眠灵、异丙嗪各25mg),有的常用于高热与超高热者。前者常使恶寒迅速消失,但热势不减,后者则使病人体温低下,四肢冰凉。二者都能使患者出现精神倦怠,嗜睡,个别出现神志异常。恶寒迅速消失、体温低下则易于掩盖卫分证和气分证的证候特点,若仅有高热存在则易与气分证的高热不恶寒相混淆。神志异常则易使人误为营血证候。
三、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有的温热性疾病患者发病之初静脉滴入抗生素后可出现烦躁、上腹不适、口干、舌质干红、苔黄等,这些现象则易与气分证或营分证相混淆。
四、氢化可地松。常以本品100mg加入5%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滴。观察23例连续使用本品两天以上的患者,用药时多有颜面潮红、烦躁、自觉发热增加、口干、舌光或红降而干。静滴结束一小时后上述症状渐渐消失,但舌象变化不大,而且舌体较胖大。地塞米松静滴也有类似反应。这些病人在使用这类激素之前大多没有这样的舌象,若不注意鉴别则易与营血证候相混淆。
五、大输液。观察连续5天以上使用生理盐水、5%或10%糖水等液体大输液的热病患者31例,都出现了舌苔白厚而腻的现象,其中6例后又转为黑腻苔。追问病史治疗前仅5例有湿热征象,但都不是6例黑腻苔的患者。这种舌象已是湿热蕴结中焦或气分的征象,在辨证治疗上则需分清是疾病的传变还是药物所致。
六、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等。观察16例连续使用本品3天以上的患者,都有舌象干红的现象,容易与热伤津液相混淆。
总之,温热性疾病广泛使用西药治疗后,容易出现种种药源性证候变化,往往干扰了原发疾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和病理层次,使中医在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时容易导致误判。对于这些新的问题,必须慎重从事,周密考虑。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13 08:36 2楼
受教了,谢谢!
2011-09-14 22:24 3楼
谢谢樊讲师加分,谢谢沁水百合超级版主点评!
⬅ 经方治疗温病的体会 老茶馆 患者询问梦见下身被狗咬住不放是咱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