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堂论糖尿病——治则无补

2009-11-14 00:14 楼主
糖尿病是西医的科学诊断对一种疾病的一个时期的准确定义,这是合理的临床病名,与古《内经》中的“瘅病”相符,《内经》中有关于此病的论诉,其大意是:瘅病,热疾而燥,膏粱之疾,有余者易,厚味者著,形盛者已,邪入于胜,故乃“三消”,又有“五瘅”之说。以上简单几句,包括现今的多种疾病状态:

(1).血压增高、血脂增高、血糖增高、脂肪肝等“三高”亚健康者;

(2).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伴糖尿病者(糖尿型);

(3).消瘦期与消瘦型的患者;

(4).肾衰与并发症患者(肾衰型)。

上述各疾病多是由(1)病而发展到(4)病。而(1)病与《内经》中的“有余”与“不足”相关,此时为调治,其旨“损余至补”,其意“损就是补”,但这个“损”不是“直折”,不能理解为“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机械之做。此一句,有人译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很多人以此为由而大论特论“滋阴补阳,滋阴补肾,大补元阴”,实其误也。此误造成(2)病的出现之多,此谓误治,(2)病本是“病由己生”,现在又多了一个人“补”,此为补邪内入,邪入于胜(胜与盛有不同的意义),而致(3)病生,即阴胜之疾而至,成起极之形,则消瘦。至(4)病为起极夺生,腹满者死。

如果正确的治疗(1)病就不会形成(2)病;如果(2)病不误治,就不会造成(3)病;如果(3)病能正确的治疗,就不会发展到(4)病;如果明白“治则无补”之理,就没有由(1)病至(4)病的结果。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把糖尿病机械的定为“三多一少”证,机械的定义带来的是机械的治疗,其结果可想而知。早在宋时就有人为“糖尿病”定义为“三消”之证,这是根据《内经》所诉的“三消”而来,然世所悟多误。其所言肺、胃、肾之三消,所立二方,“消渴丸”治(1)病(2)病,“再造消渴丸”治(3)病(4)病,而临床效鲜,此二方有一定的意义与作用,运用二方若能紧抓“燥”字理解深悟,也能解决一定问题;现恰相反,“燥”理解成“热”,以苦寒直折其病,“三消”理解成“亏损”,以补虚而治之。经旨言:热交寒生燥。“三消”是“消气”而不是“形消”:上消阴蠡起,中消浊阴生,下消真阴至。不能理解成瘦了就是“三消”之证。所以肺消,胃消,肾消之意者,与经旨相反,从阴而为,临床效鲜,人以大气所为,阴阳二气所至,一元妙意。自“仲景”后,医理大失,此为书不误人,人误书之故。现今患者的失治、误治等,而成越治越坏的现状,最后不得不求助西医之胰岛素,致使权威人士说:“糖尿病是不可能彻底治愈的,必须只有连续注射胰岛素才能保全。”,这是“指令”也是“忠告”,这样“糖患”们只有握着“针管”乐伴终生了。

我安济堂以一个公民之责,冒天下之大不韪,告诉糖尿病患者“病由己生,邪入于胜,治则无补”如能悟之“糖患”可除!

中医以大气原理为纲纪,行阴阳之道,气血之为。气的道理是统领一切的道理,是指导,中医“学用治”的总纲。中医治疗疾病的原理是:阴阳学说《医经》;法则是:病生于胜,治则无补;标本关系是:以人为本,以病为标;辩证的要领是:以正辨病;立方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合气以胃,贵在合胃;指导原则是:凡病,能求得内气之理,方为治病之要。

《医经》玉律言:“世物,大气之纲纪,阴阳之要道,生杀之本始。”说的是:天上地下、太空宇宙、一草一木、一禽一兽及人等世间万物都是由大气所寓。其变化生死是由大气中的阴阳二气的作用所为。又言:“阴术于形,阳术于气,人为合气,以应天地,应天若神,应地者灵。”说的是:积阴为地以用其形,积阳为天以用其气。天与地是阴阳二气所为的形与气的合体,人是阴阳二气的合气所为,万物之中的人乃最神灵。其再言:“阴阳二气,精气者米。”说的是:先天之本,后天之用。“米”五谷之道,胃纳水谷,以布六气。其六气乃精、气、津、液、血、脉也。中医讲胃离不开脾,脾胃之功能,直接联系到疾病的根源。糖尿病病起胰腺,中医对胰腺的作用认识是:“膏”,膏乃精化而成,阳属也,阴用其形,阳用其气。阴胜病阳。故糖尿病乃阴胜之疾,造成身体的危害是形盛消气,此为有根据的、符合道理的、正确的辩证。

言“三消”由消中,消渴,消食,食易,溲利等名称而来。其皆认为: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为隔消,消饮多渴;大肠移热于胃为消肌,善食而瘦;胃移热于胆为“食易”。世医为其论言:肺消为渴,此为上消也;胃消为饥,此中消也;肾消为溲,乃下消也;此谓“三多”;肌瘦则为“一少”。实乃其误也:一误, 心本无寒,何以移肺,饮一溲二实乃三焦所作,气寒而雨,此为阴胜之疾证一;二误,心移热于肺,胃纳五谷,其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何故言心而不言胃,消饮多渴实乃热象,内热之发,为五脏争气,阴胜起极而热,此为阴胜之疾证二;三误,善食而瘦,言大肠移热于胃,肠热则结,便不通,阴胜有“九窍不通”之旨,此为阴胜之疾证三。

至此应明,世之“心移”等语实误,应为“胃移”,胃布六气,五味入口,胃输五脏,所以“心移”是意误。有经言:胃者,水谷之海,阳明之府,布施六气,五脏六腑,皆禀于胃。此既后天之本,禀于脾胃之理。世有“心口疼”实为胃痛之误意相同之理。

又有言:糖尿病之时,寸口脉洪大者易治,细微者难治。此辩证不明之误谬也,其病热,脉洪为顺,细微者为逆,而糖尿病为燥病无疑,非“热”病,此“难”来源于“阴虚”之故,且以病辨病的结果。如:体实身壮之人,头昏,诊为高血压,世医皆为“阴虚”而病,狂言滋阴补肾,言其脏虚,而不能立方治病,寻古方加减,或成药予之而必临床效鲜。以病辨病,越辩越乱,越论越无章,亦由“难治”而至“无治”之境。若正确运用医经之理,以病生于胜,治其偏胜,则糖尿病易治之疾可明。

其理简言之:大肠之主要功能,为泻下排出,是由阳气之动性所为,气热上行为逆,必先入小肠,走三焦,而小肠,三焦均为疏下之功能。热上升传,必阻隔下泄之水液,即“热交寒”之理,燥则人瘦,燥则生寒,入胃而衰水。入肾者以阳用为顺,阳用而水清,此时若起极而反,肾衰之逆象可惧。此时之治,以血治血,如“透析”虽为顺治,但所缺的是阳气不用,终而衰之。

另记:我安济堂发表之中医论述乃安济堂之传承,现将渐发表公开,其皆为原创,转载不得修改,并请注明原文出处地址,未经安济堂允许,不得改名盗用发表,违者必究。安济堂传承之理法方药等将渐详录于博客之中:http://wushihouyi.blog.sohu.com/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1-16 14:21 2楼
总算等到安济堂发的有实际性的东西了,只是费话太多。
楼主能不能把那些引经据典的东西去掉,就简单明了的说一下糖尿病的主症──持续性的血糖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治。
依上文中见解,好象是说糖尿病是由大肠气热逆行造成的,是么?
2009-11-16 15:16 3楼
晚学蠢笨试做理解:
当下之气反上,必为害。
大肠气热而上逆为燥害,而生“糖尿病”
楼主所讲是这个意思吗?

另由“治则无补”之意义推知,大黄,郁李仁等润下攻伐之剂当为治疗糖尿病之要药了。不知道我猜想得是否正确,请楼主明示。
2009-11-16 17:45 4楼
我看了感觉核心是论证“糖尿病乃阴胜之疾,造成身体的危害是形盛消气”。
不知然否?
2012-04-10 16:25 5楼
胰岛素是代替脾工作 透析也是代替肾工作。生命体能代替吗?西医其实有点可笑的。其实。

关键是要恢复土与水的机能。让他自己工作,而不是如现代中国人的思想一样把小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做了,你想想你的小孩还有独立做事能力吗?有保姆了你还会做家务吗?


肝火兼心火与胃火叠加导致上焦之华盖之肺伤津,故口渴。
⬅ 阴寒的冬天——阳光赋予快乐心情 老茶馆 食疗调治儿童厌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