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但见一证不必据悉?!

2011-08-29 23:00 楼主
伤寒论柴胡证句下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验之临床确实有些病例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得效;但是也有不效的。更有见到一些中医大夫,每见到口苦,心烦,呕吐,头晕等证,便曰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这种说法过于笼统,与临床不符。今特检出少阳四证以鉴别之!另外各方附验案一则以证明是否可以但见一证不必据悉!?
方名 功用 方药 适应症
小柴胡汤证
和解少阳 柴胡,半夏,黄芩,人参 外感寒邪,入里化热,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扶正达邪 生姜,大枣,炙甘草。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达原饮证 开达募原槟榔,厚朴,草果,芍药, 湿热伏于膜源,初起先
寒后热,继则但热不寒,
日酺益甚,头身疼痛,胸
闷脘痞,时做呕恶舌苔白
腻如积粉,脉弦数。

透发湿热 知母,黄芩,甘草。

蒿芩清胆汤证清泄少阳 青蒿,竹茹,黄芩,半夏, 外感暑湿,湿热郁阻少阳
寒热如疟,热重寒轻,午
后热甚,胸脘痞闷,两肋
胀痛,呕恶口苦,小便不
利,舌苔黄腻。
分消湿热 赤苓,枳壳,陈皮,碧玉散。

黄连黄芩汤证清宣胆经郁热 黄连,黄芩,郁金,豆豉。 热邪入侵少阳,身热口渴,口苦肋痛,
干呕心烦,舌苔黄脉弦数。



附小柴胡汤加减验案一则:
张某,男,61岁。 2009-12月主诉:心悸十年加重十余天。患者以往心悸不重,每年发作一至两次,口服西药或输液皆能缓解。今年则经常服用心脑康等药物,也能好转,但是过不几日又犯。近几日每日心悸十余次。当时见证:心悸不安,心烦易怒,口苦而干,清晨加重,时伴有头晕,轻微恶心。大便不畅,小便黄。脉象滑数结代,舌质红苔白腻。中医辨证:心烦易怒,口苦而干,心悸不安,此实属于胆热扰心;苔白腻,脉象滑数,痰也。脉结代,乃痰热胆火阻滞心脉。
治宜:清胆热,化痰瘀,佐以重镇安神。方拟小柴胡合温胆汤加减。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太子参10克 黄芩10克 竹茹10克 枳壳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郁金10克 丹参15克 瓜篓20克龙骨牡蛎各15克 甘草6克 5剂二诊:自觉心悸减轻,口苦已微,小便仍黄,脉结代滑数较前好转,舌苔白薄腻。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太子参10克 黄芩10克 竹茹10克 枳壳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赤芍15克 丹参15克 龙骨牡蛎各20克 甘草6克竹叶10克 5剂三诊:心悸每日2-3次较前大为好转,口已不苦,舌苔根厚腻。脉间歇情况明显改善。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竹茹10克 枳壳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赤芍15克 丹参15克 龙骨牡蛎各20克 甘草6克泽泻10克 5剂
(青龙三现医案)
附黄连黄芩汤证验案一则如下:
某男,23岁,2011年,5月15日初诊
主诉:头晕。
患者为工人,下午睡觉起床后自觉感冒,头晕,恶心,呕吐一次,口苦,口干不明显;食欲欠佳;大便可,小便黄。脉弦数,舌淡红边尖红点。
辩证:患者另患有鱼鳞病,近一年来由我诊治,经常以养阴凉血,清气疏卫治疗(可参观原案顽固性鱼鳞病案);我知其素体阴亏;此乃伏邪内发,属于春温范围;但患者头晕,口苦,恶心,脉弦数少阳症具备,投小柴胡汤无可非议;仲景云:但见一证不必系具;此患者可谓典型。考温病条辨另载治疗温邪在少阳用黄连黄芩汤治疗;先贤用伤寒论黄芩汤治疗;此三方用何方必须斟酌;患者阴亏内热是本,遇有风热外加,内外合邪,引动伏邪,一起即见温病卫气营血辩证之热蕴少阳见证。小柴胡汤虽然具有清热和解之功,但是人参大枣生姜辛温甘温之品不宜阴亏之体;温病有存的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的明训;岂敢不从。故选黄连黄芩汤合黄芩汤加减:
黄连6克,黄芩6克,郁金10克,豆豉1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玄参9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芦根15克,茅根15克。2剂
效果:5月17日患者来诊,曰感冒愈!(青龙三现医案)

由于个人经验达原饮治验及蒿芩清胆汤证治验未能碰到,特检名医医案附如下:
谢谢昌仁治邪伏募原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韩某某,男,50岁初诊:1984年8月B8日主诉:恙起两旬余,初感恶寒、微热,鼻流清涕,经治上呼吸道症状逐渐消失,嗣后恶寒发热呈规律性,每天傍晚六至七点钟即感恶寒,翌晨二、三点钟寒战,每欲盖两条棉被方缓,继之发热,体温高达39~39.5℃,但无汗出,须臾体温渐降,然至傍晚六、七点钟又感恶寒,如此反复,缠绵不已。病程中,曾予中药及抗生素洽疗,均未奏效。遂邀我会诊。诊查;察其面色不华,形体偏瘦,舌质暗红,苔黄腻满布。细询之,口渴而不欲饮,神疲纳差,小溲微黄,大便一、二日一解,质干;按其脉,弦而稍数。辨证、治法:余谓为感受暑湿,邪伏募原,浊滞少阻,脾胃受困之候,方用达原饮意。处为:青陈皮各5克 柴胡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姜半夏10克 草果3克 槟榔10克 厚朴5克 枳壳5克 煨姜一片 红枣四枚二诊:服达原饮三剂后,寒战平,发热轻,身有微汗;数日来身出风疹,瘙痒不适;舌质绛,苦薄黄腻,大便尚通,解而不爽。证属湿热夹滞血结,胃腑失清,表邪未尽,方用宣透清热之剂。处方:麻黄5克 连翘12克 赤小豆12克 赤茯苓各10克 鸡苏散12克(包) 豆卷12克 杏苡仁各10克 银花12克 风化硝 炒枳壳6克 大黄5克(后下)药后热势渐降,风疹略少,有时微汗。再予清热利湿、和中导滞上刑,调治半月,体温正常,诸恙均愈。
青龙按:这里也用柴胡,也有小柴胡汤的影子如何解释?此乃膜原湿热邪气侵犯少阳,或者波及少阳,出现寒热往来,故合小柴汤意。《重订通俗伤寒论》说:“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达原饮有加减法,观之则明加柴胡之意!
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程聚生治(蒿芩清胆汤证)胆囊炎胆道感染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82.2)潘某某,女,52岁。患慢性胆囊炎已二载余。昨日食少许肥肉后发热(38.3℃),微感恶寒,右胁及脘部胀痛,口苦且干,呕吐黄绿色液,纳谷不香,大便干燥,小溲黄赤,脉象弦数,苔薄黄而腻,舌质红。超声波检查:胆囊进出波3cm,进出饱和毛波(++)。证属肝胆气滞、疏泄不利、湿热内蕴,治予疏肝利胆、清利湿热。处方:青蒿梗30克 淡黄芩10克 法半夏10克 陈橘皮6克 赤茯苓12克 炒枳壳6克 广郁金12克 淡竹茹12克 碧玉散(包)12克 金钱草30克 生大黄6克。上方服三剂后,大便日行2~3次,质溏,热势得降(37.5℃),脘胁胀痛已减,呕吐亦止。以原方之生大黄易熟大黄6克,续服四剂,症情递减。再去熟大黄加虎杖根20克,服四剂后热退,脘胁胀痛已止,惟胃纳欠香,改用健脾醒胃剂,服五剂后诸症悉平,胆囊超声波检查(—)。作者体会,凡肝胆湿热郁滞,证见胸胁胀痛,恶寒发热,热重寒轻胸闷苔腻,口苦便秘尿黄赤,脉弦者,以本方加减施治,颇有疗效。
由上4则医案可以清楚看到,但见一证不必据悉并不是单纯见到症状就运用小柴胡汤,必须探寻内在发病原因,才可有的放矢的运用小柴胡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寒凝湿滞 老茶馆 中医药治愈美尼尔综合症 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