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王玉润

2011-08-28 09:25 楼主
王玉润(1919~1991),男,沪上中医儿科名家之一。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王仲康、父亲王超然均享沪上一时之名。1935年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并师从沪上儿科名医徐小圃。1939年毕业后自设诊所开业,并设立中国医药化验所和药理研究室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查病情。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人简介

王玉润上海市杨浦区引翔港人。出生于中医世家,至他已是七代。祖父王仲康是清末上海名医。

王玉润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王超然的熏陶,立志行医。王玉润临床工作几十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除研讨中医古籍奥义外,尚博学现代医学。他曾以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获得卫生部及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王玉润研究血吸虫病防治数十年,深入江、浙、皖、赣农村第一线,亲眼目睹广大农民为血吸虫病所苦,决心解除患者的病痛。他博览中医古籍,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证候颇似古籍所述的“气滞血淤”证候,在研究了晚一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状态后,提出了晚血肝硬化的病机在于“经隧阻塞,气滞血淤”,指出“活血化淤”是该病的治疗大法。

王玉润曾先后担任全国血吸虫防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学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名誉顾问。为扩大祖国医学在海外的影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等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儿科学》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儿科学》教材,合编《血吸病防治手册》、《寄生虫病学》。

二、学术观点

王玉润的学术观点从传统的“辨证论治”升华到现代的“识病治本”。王玉润教授在他大半生的医学和教研过程中,一贯主张和进行临床治疗和实验检验两者对照比较,以此在各个阶段进行总结,使认识不断地提高和深化。他重视以理论指导实践。 王玉润教授十分推崇人类的最新发现和最新科技成果,并尽可能地将它与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并尽可能地将能利用于自己的临床和科研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为了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为病人的健康造福,40年代他就创办了“中国医药化验所”和“药理研究所”,坚定不移地走临床同实验、经验同理论互相补充、互相结合的道路。

王玉润教授提倡识病治本,不是淡化中医的辨证论治,而是更加强调辨证,强调由表象之“证”深入到本质之“证”,更强调相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求用合乎实际客观情况且是恰当的单数形式,替代原有的类推、仍带着很大思辨特性的复数形式,从而克服“证”的泛化根源。

王玉润教授的识病治本,不仅重视辨证,而且更加重视论治;不仅要求认识针对性的致病因子、组织病理变化和药理机制,而且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基本治则以及发掘针对性的高效方药(包括遵循中医药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新药研制,他的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就是他治病求本在治疗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方面的创造)。他还强调对治疗结果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解说,而不是只满足于病人表面症状的改善,因而他主张在临床上要有对照组进行反复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在实验中获得与患者疾病转归全过程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相一致的结果。

三、用药经验

王玉润的用药经验,首先是出于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性和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大量的医药资料中筛选找出最有效的中医处方,在大量有效处方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找出和发现最有效的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然后研究有效给药方法、剂型和途径。对于青木香、臭梧桐的降压作用,对于紫草的预防麻疹和避孕,他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第一手资料,让实践作出回答,从不轻易相信道听途说。最典型的例子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的桃仁提取物的寻找和发现,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无论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他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而也获得出色的成效。前已大量述及,不再赘述。

其次是对于虫类药的应用,王玉润似乎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医治疗惊厥除用平肝熄风的中药外,还可用虫类药搜风止痉。他从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找到根据,叶称:“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他进而认为,仗蠕动之物,最能透达病根。

历来经验证明,虫类药以研粉吞服功效较佳,最好不入煎剂应用,因为大多数虫类药经高热煮沸,其药效明显减弱。全蝎、蜈蚣经药理证明,都有抗惊厥作用。天麻、钩藤都是平肝熄风镇惊的要药,药理证明二药都能抗惊厥,并制止癫病反应的发生,后者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灵磁石、龙齿、龙骨、牡蛎都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之品。甘麦大枣加珍珠母、夜交藤,火麻仁有甘润绶急、宁心安神的效用;白芍,养血柔肝,并能平肝阳;北秫米,用以和胃安神。以上方法亦可用治婴儿痉挛及血管神经性偏头痛。

王玉润工作和学术成就上的出类拔萃,来源于他的勤奋和刻苦;他精神饱满,体力旺盛,阅历丰富,有用不完的智慧;他对病人真诚负责,诊断明确,用药果断;他善用中药,又用西药治病,在实践中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颇有业师徐小圃先生的遗风;虽然他已与世长辞,但是他“厚德载道,挚爱辅仁的”的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当代名医——邝安堃 老茶馆 当代名医——方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