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丸

2011-08-27 17:04 楼主
猪肚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别名】黄连猪肚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猪肚1具(制如食法),黄连、粱米各150克,栝楼根、茯神各120克,知母90克,麦门冬60克。

【制法】上七味,为末,纳入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乘热子木臼中捣烂,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止渴。治消渴,强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日二服,渐加至50丸,随渴即服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07 11:45 2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青蒿(去茎)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连(去须,炒)2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主治: 骨蒸劳,唇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涩秘,小便赤黄,饮食全少。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日午、临卧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1枚嫩小猪肚净洗,入药末在内,系定,蒸令极烂,研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2012-03-07 11:45 3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猪肚1枚(净洗),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泽泻2两,肉苁蓉(去皱皮,酒浸,切,焙)2两,干姜(炮裂)2两,青蒿2两,陈橘皮(去白,炒)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炒)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主治: 肾劳,腰脚疼痛及脾胃极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诸肚入熟艾10两,以米醋1斗烂煮取出,捣研令细,入诸药末,入余醋和硬软得所,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7 11:46 4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川乌(炮)4两,附子(炮)4两,干姜(炮)1两半,白术1两半,厚朴1两半,良姜(炒)1两,肉豆蔻(煨)1两,荜茇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缩砂仁1两,丁香1两,桂心1两。

出处: 《朱氏集验方》卷六。

主治: 脏寒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米饮送下。脏寒泄泻,早晨先用厚朴、附子2味,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此猪肚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豮猪肚1只净洗,以川椒1两(去目),茴香1两,大曲2两,入猪肚内,用线缝定,酒醋煮烂;取出川椒、茴香、大曲焙干,为末,均和前药,以猪肚子杵和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7 11:46 5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栝楼根1两半(生用),牡蛎粉半两,黄丹(别研)半两,水银8钱,黑铅8钱(结砂子),苦参1两,密陀僧1两,知母1两。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十。

主治: 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临卧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男子患,用米生养草猪肚1枚,妇人患,用豮猪肚1枚,贮药在内,以绵缝合,用绳子10条系在一口新砖上煮,不令得转;更别取栝楼根半斤细切,在水中一处同煮,自卯至午取出;细切肚子,研令如泥者软硬,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7 11:48 6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白术4两,牡蛎(烧)4两,苦参3两。

出处: 《御药院方》卷六。

功效:进饮食,健肢体。固精养血。

主治: 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劳瘵。膏梁湿热,酿于脾胃,留伏阴中,男子便数梦遗,妇女淋带秽浊。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米饮送下,日3次。瘦者服即肥。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猪肚1个煮熟,锉研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经验猪肚丸(《医统》卷七十)、积肥丸(《摄生众妙方》卷五)、参术丸(《仙拈集》卷二)。
2012-03-07 11:48 7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猪肚(去油洗净)1个,白术(炒)5两,牡蛎(煅)5两,芡实(炒)5两,莲须5两,龙骨(煅)5两,苦参5两。

出处: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效:理脾补气,固精。

主治: 脾虚气亏,梦遗滑精,不思饮食,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将猪肚煮烂,晒干,共为细末,水为丸。
2012-03-07 11:49 8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粱米5两,栝楼根4两,茯神4两,知母3两,麦门冬2两。

出处: 《千金》卷二十一。

主治: 消渴。下元虚弱,湿热郁结,强中消渴,小便频数,甚至梦遗白浊,赤白带淋。

用法用量: 随渴即饮服30丸,加至50丸,每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接热及药,木臼中捣为丸;若强,与蜜和之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黄连猪肚丸(《三因》卷十)、猪肚黄连丸(《圣惠》卷五十三)、猪肚儿丸(《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如宜方》)。《圣惠》有柴胡。
2012-03-07 11:49 9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黄连2两(炒),麦门冬2两,熟地2两,五味子2两,花粉2两,人参1两。

出处: 《履霜集》卷一。

主治: 虚劳消渴,善食易饥,自汗,大便硬,小便数黄赤。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后米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雄猪肚内,缝,煮极热,捣烂,炼蜜为丸。
2012-03-07 11:50 10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炒麦冬1两,北沙参2两,芡实4两,生白术5两,金樱子1两,杜仲3两,金毛狗脊2两,续断2两,黑脂麻5两,沙苑蒺藜2两,黑发灰2两。

出处: 《集验良方拔萃》卷二。

主治: 遗精梦泄,不思饮食,肢瘦气弱,咳嗽,渐成劳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早、晚米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雄猪肚1具洗净,煮极烂,为丸如梧桐子大。为丸时如燥,稍加熟蜜;若湿重,加山药粉。

附注: 方中沙苑蒺藜用量原缺。
2012-03-07 11:50 11楼
名称: 猪肚丸

别名:猪肚丸

组成: 柴胡1两,黄连1两,秦艽1两(净),芜荑2两(瓦上煿干,去壳取肉,别为末,临时入用)。

出处: 《准绳·幼科》卷八。

主治: 小儿肝热面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用猪肚1个,破开净洗,入前药三味末于内,以酒半缸,童子小便1升,煮干,春令得所,放芜荑末又春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 首乌丸 老茶馆 食郁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