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与脾病的临床应用

2009-09-27 19:23 楼主
现代中药与脾病的临床应用
一、脾的病理概念
脾属于土(湿)……。以自然角度而言,湿是因为蒸汽不能顺利向上升,故多湿。脾土在中间是水火升降的枢纽,水不能顺利下降及火不能顺利上升皆可使土(湿)病的发生。所以,治疗湿病多以利湿(利尿渗湿),因为水顺利下降,湿则自愈。
脾病的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为多见。而这些症状又与脾的运化失常密切相关。脾的运化(消化),消化不好可导致食积、或食物不化(腹泻)。古典有“鼻头色微黑,有水气”之说,即水停(滞留)中焦之意。
以自然的角度来吻合脾(湿)的病理,既是“雾”。
形成雾的前提是蒸汽,蒸汽如果无力上升,滞留在中间,与漂浮的尘埃混合,这就是“雾”。蒸汽到空中凝固成云,其中有个“气化”过程:所谓气化,基本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医易学》把气化活动的开始称“化始”;气化的过程称“化机”;终点称“化成”。
我们把食物到组织细胞转化为能量的系列过程,也用三个阶段来演示:水谷入胃,首先是胃酸(胃激素等)把食物初步消化,这个过程类似“化始”;食糜从胃中到小肠是关键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脏器参与包括各种酶的催化作用,这个过程类似“化机”;食糜在小肠经过各种酶的消化,再通过小肠的“分清别浊”作用,养分及水分等有用的物质转化为能量被吸收(供给组织细胞所利用),残渣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类似“化终”。如果这三个环节皆是不佳状态,当然最后的结局是:水谷之精微不能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反而利变为害。由于食糜最后在小肠消化不完善,不能分清别浊,使精微及水分皆不能被利用,精微与残渣只能一同作为粪便排出了。这些物质在排到小肠末端和大肠时,促使小肠加快蠕动,此时肠鸣音亢进,甚至引起肠痉挛,故出现腹痛和腹泻。现代医学表明:“人体分泌到消化管腔内的各种消化液总量可达6~8升;每日还能摄入1升多水;而每日由尿排出的水仅1.5升,由粪便排出的水仅150毫升……如果这样大量的液体不能被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危及生命,严重呕吐和腹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9-27 19:24 2楼
二、脾与它脏的综合病理
消化不是脾一个器官孤立的,而是有更多的脏器参与的。古人有:“脾不得命火则不生化”,现在已经证实,分子分解是离不开温度的。表明脾的消化和肾火密切相关;“土得木则舒达”,现在已经证实,肝脏是酶类(消化酶)最多的脏器,也是最大的一个消化器官;表明脾的消化又和肝脏密切相关。
古典有:“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对此,一般的解释是:“鼻为中焦属于土,青是木色,故木克土”。现在已经证实:肝病时门静脉压升高(木不疏土)使脾静脉血不能顺利回流,可出现脾肿大(腹胀、腹痛)等。胃、胰、胆、小肠等的消化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出现消化功能问题时,不能单独责脾,而是多脏器的综合性疾病。
2009-09-27 19:24 3楼
三、治疗脾病的科学选药
1、虚则补之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
功能:健脾燥湿,益气生血,止汗,安胎。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不思饮食,脘腹痞胀不舒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
药理成分:白术含有,挥发油,白术内酯A与B等。
药理作用: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等电解质排出;煎剂长期灌胃能增加动物体重和游泳耐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玫瑰花形成率,并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有保护肝脏作用;能缓和胃肠蠕动等。
甘草:性平,味甘。归脾、胃、心、肺经。
功能: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主要用于:健脾益气,脾胃虚弱,神疲倦怠,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
甘草含主要化学成分有:甘草甜素,为三萜类皂甙,在生药中以钾盐等形式存在。甘草甜素加水分解后可产生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甘草次酸等。
药理作用:有解痉及抗溃疡活性作用;有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等等。
2、补脾的药理差异
白术与甘草同为治疗脾虚的药物,但二者却有天壤之别:脾湿太强,为脾土实邪,白术有健脾燥湿作用。而甘草有补湿作用,其甘草次酸有类似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钠的主动重吸收和钾的分泌,即保钠排钾。而钠是吸水性很强的,钠的重吸收就意味着水的重吸收,故使尿减少。但是,很多的资料都能证实,醛固酮增多反而多尿。因此,我们不得不对醛固酮的生理作用重新细致的分析:原来,醛固酮通过排钾吸钠,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血钠高就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淡。因此,使患者大量饮水,使血容量增大,血压随之升高。肾缺钾时,使浓缩尿的功能降低而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表明醛固酮增多最后的结局是,多饮、多尿。然而,长期或大量服用甘草,可使醛固酮降低。肾缺钾时故多尿,而甘草所含之钾盐正好补之,所以甘草有水钠潴留的作用,因此,使人体湿度增加。
甘草的水钠潴留作用,也可以称它为甘草补脾土,土能制水(土克水)。一般来讲,水多则寒,寒盛则尿多。心为水,现代研究表明:心房肽(心钠素)有利尿作用(和寒则多尿相吻合);同时心钠素对肾素有抑制作用(和水克火又相吻合)。虽然现在还没发现甘草对心钠素的抑制作用,但服用甘草确实尿少了,所以说甘草有补土克水之象。
白术适宜脾正气虚而湿气盛;甘草适宜脾气虚。所以,同样补脾的药物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有选择性的。如黄芪补益脾气,升阳、利尿,适宜脾偏湿者。山药补脾,偏湿者则不能使用等等。
建议:白术偏于利湿,虽然有健脾的作用,但不应该属于补脾的药物。
3、实者泻之
泻法有三种,一是直接泻脾:
(1)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能:攻积导滞
主要用于:胃、肠道积滞,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
现代药理研究:
大黄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及鞣质、有机酸,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药理作用:大黄的泻下作用,功效确实,服药后6~10小时可排出稀便。因此,大黄是脾胃土实不可多得的泻药。
(2)土实泻子(泻肺)
葶苈子: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主要用于: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胸水、寒湿,水饮停留,胸痞,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
现代药理研究:
葶苈子主要含有:独行莱种子含挥发油、芥子甙、糖类、蛋白质;播娘蒿种子含挥发油和强心甙。
药理作用:葶苈子醇提取物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葶苈子直接泻肺金,金弱使肝木强壮,肝木强则克土,使脾土减弱,以达到泻土的目的。
2009-09-27 19:25 4楼
(3)是补木而制土
我说的补木,并非用天麻、女贞子等,而是以味而补:
山查:性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主要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
山查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等;有机酸包含山查酸、苹果酸等;还含有内酯、甙类、脂肪酶和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及持久的降压作用。有明显降血脂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促进消化;其所含脂肪酶亦能促进脂肪食积的消化等。
以上表明山查之酸对脾土之甘(蛋白质、脂肪等)有直接的催化作用。也可理解为“木能舒土”,或木能克土。
4、腹胀满者疏导之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主要用于:脘腹胀痛,寒湿内阻,胃肠气滞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
木香含有:挥发油、木香碱、树脂、菊糖等。
药理作用:木香煎剂能通过对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动物在位大肠兴奋,收缩力增强,蠕动加快,缓解胃肠胀气的腹痛。
5、痛者解之
为什么痛者解之?人体病理之疼痛,不论是寒痛还是热痛,最后以局部平滑肌痉挛为多见。所以,解痉则可止痛。
天仙子:性温,味苦。有毒。归肺、胃、肝经。
功能:平喘止咳,止痛。
主要用于:止痛,胃痛,腹痛,肾绞痛,痢疾腹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
天仙子含有: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
药理作用: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均能阻断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故能够抑制腺体分泌。对高度收缩的平滑肌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可用于胃肠痉挛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可用于消除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传导阻滞等;大剂量能扩张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改善循环等;大剂量有麻醉作用。
因为天仙子解痉挛作用相当好,所以,止痛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由于止痛效果好。所以,有人提出:在没有诊断清楚腹痛病因时,不应该使用这类药物。如果是胃穿孔,服天仙子后,疼痛解除多以为痊愈,因此,耽误了治疗时机。
我给患者服用天仙子时,尽管在治疗量的范畴,但仍然有的服用后有的出现头晕、有的出现烦躁、有的出现暂时视力问题等!但停药则后,副作用则消失。
2009-09-27 19:25 5楼
四、治疗脾病的用药矛盾
1、病理虚实
在临床上所谓脾病是多以胃病形式出现的。而各种胃炎、胃溃疡最为常见。现代医学证实:盐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汁返流等,是胃溃疡的主要因素;当胃中pH在1.5~2.5时,胃蛋白酶活性最强,当超过4.0时,活性减弱或消失。
《现代新方剂学》对胃溃疡分析:“祖国医学将溃疡病大多列入‘胃脘痛’门,……劳倦内伤与素体中焦不足感受寒邪所致。……肝气横逆犯胃克脾,中焦受伐,故胃脘疼痛,缠绵难愈……脾气既虚,中气不运,推动无力,因而有时可见大便秘结;肝郁气滞,不通则痛,痛久入络,气病及血,出现气滞血瘀而使疼痛加重,甚至呕血、大便下血……每因胃气上逆而出现疼痛、吞酸、嗳气”又曰:“本方证因脾胃虚寒所致……”。
胃的强弱应该是根据它消化功能和胃蠕动力的大小来区分的。胃酸偏高、胃蛋白酶活性强,应该属于胃土实的范畴。那么,为什么用中医的理论分析是脾胃虚呢?是否中西医各自站的角度不同?那么,用中医的理论分析是脾胃虚,有支持此说的理论根据吗?
脾胃的消化功能与肝脏密切相关:肝木味酸,胃蛋白酶是无活性的酶原,而在盐酸(强酸)的作用下,才转化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这样中医所谓的“木能疏土”就有了科学根据。
木凭什么对土有制约作用呢?
土主湿,木主风,用自然的话说,风能把湿吹干;以物质性能而言,蛋白质、脂肪、糖等属于脾土的范畴,而肝木之酸对此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所以,木能制土(木能舒土)。我们再看看胃溃疡的病理过程:胃粘膜上存在着一层脂蛋白结构,也称胃粘膜屏障。在强酸(胆酸)的作用下,即破坏此粘膜,使粘膜肿胀、出血,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胆汁可以改变胃粘膜表面粘液层的特性,从而损害胃粘膜的屏障功能。所以,胆汁返流也是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这种酸和胆汁破坏胃粘膜的现象,既是木克土的表现。所以,从五行讨论此病症(胃溃疡)则为土虚,或木克土就有了科学根据。
2、土湿的寒热划分
以上说过,土湿的病理与自然的“雾”相吻合。那么,“雾”到底是寒还是热呢?
雾是飄浮在近地面处的小水滴,而云是飄浮在高空中的小水滴。形成"雾"的因素是:空气的湿度大,使蒸汽上升的速度缓慢,遇冷自然形成大量的凝结核。
在晴朗的白天,由于太阳的作用空气运动的速度加快,很少出现"雾"。特别在冬天的夜间又没有风时、在空气运动速度缓慢的前提下,蒸汽遇冷迅速冷却,就很容易形成雾。但是,到白天由于太阳照射的作用,空气运动的速度加快了,所以,雾就消散了。
然而,在阴天的时候,由于高空的云层太厚,太阳光的照射透不过云层,使云层以下的温度低于云层以上,这种现象称"逆温层",此时的"雾"即使白天也不会轻易的消散。
上述表明,“雾”用阴阳的属性而言,偏于寒。用中医的角度而言,胃溃疡多属于中医理论的脾胃虚寒症。现代医学证实:胃溃疡(胃液分泌增多)使胃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快等)。然而,胃迷走神经兴奋,这个现象正与中医的寒症相吻合。
2009-09-27 19:26 6楼
3、症与药的矛盾
以上所述,胃溃疡是土虚,这是“症”的表现,用自然规律而言,被克者必弱,应该补之。以上说过,甘草为补土之首选。那么,甘草真的能胜任吗?
现代研究证实:甘草多种制剂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抵抗胃酸分泌或直接吸附胃酸作用;甘草次酸制剂生胃酮,能促进溃疡面愈合,通过促进胃粘液分泌作用而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表明甘草确实有补脾土和防止肝木克土的作用。
用中医五行的话说,胃溃疡是土虚又被木克无可质疑。但是,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也是不可否认的。如“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如果清除此病菌,胃溃疡可好转”;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直接侵袭胃粘膜最后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从表面看,与中医木克土并非一回事,其实在道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对此,用药我选择大黄。
有人会问,大黄是泻土,既然土虚为什么还要泻呢?
回答很简单:胃土虚是指正气虚而邪气实。用大黄是泻邪气实。然而,大黄贵在泻而补之,如大黄所含的鞣质,致使大便泻后可出现便秘,所以,大黄有泻而补之作用。那么,大黄对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看一份现代资料:服大黄冲剂(相当大黄10克)连续6天,使醋酸型胃溃疡面积明显小与空白对照组;同时对大鼠结扎型胃溃疡也有显著的疗效。经研究发现:大黄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1);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4种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所以,大黄对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炎、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2);致使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和胃酸(盐酸、胆酸)、胃蛋白酶等密切相关。而大黄醇提取物有显著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作用3)。所以,用大黄泻胃土之邪气实,与胃溃疡的病理是吻合的。
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现代药理研究:
黄连主要含有:小蘖碱、黄连碱等。
药理作用:黄连及小蘖碱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分泌量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出作用。
有作者观察发现:口服小蘖碱0.4g ,治疗消化性溃疡,每日4次,4~6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70% 。
有28例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口服小蘖碱0.3g ,胃舒平0.9g及普鲁本辛15mg ,每日3次,连续3周,第4周胃镜复查,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组织突变基本消失,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培养23例转阴的报道。表明小蘖碱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连的泻火作用是人人皆知的。而火是木之子,木实泻子火,是一种间接消弱木的方法。表明黄连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土虚被木克)的病理也是吻合的。
我们再了解一下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多动(心跳加快,细胞高代谢谢,人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少静(睡眠差等),表现出一派中医阳的现象。副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大致相同,其兴奋时,与交感神经相反,故出现多静少动,表现出一派中医阴的现象。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这对食物的消化是十分有利的。
胃迷走神经兴奋,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胃的运动增强,甚至出现口流唾液的现象,也是胃溃疡的原因之一。而阿托品对此有阻滞作用,即减慢胃肠蠕动,对抗唾液的流出。
按以上所说,既然胃溃疡偏于寒症,选药时就应该避开寒性药物。但事实上,大黄、黄连皆为性寒药物,为什么它还有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呢?
我们先看看黄连的药理作用,有人观察发现:低浓度的小蘖碱可兴奋胃肠平滑肌,甚至痉挛,高浓度时呈解痉作用。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小剂量的小蘖碱可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还有一种说法:小蘖碱对平滑肌的作用随器官的不同而异,对兔、猫的离体肠管表现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先兴奋后麻痹。
要弄清以上说法,就应该先弄清大剂量与小剂量的“量”是多少。黄连治疗量的标准各书并非一致,小煎剂治疗量为1.5~6g,大煎剂治疗量为2~10g 。黄连所含小蘖碱各书也不相同,有的为5~8%,有的为7~9%。把两者折中为7%。如果按小剂量2g黄连,所含的小蘖碱为0.14。对此我认为:口服0.14的小蘖碱是达不到兴奋乙酰胆碱受体作用的。治疗量大剂量10g黄连,含小蘖碱0.7g ,也麻痹不了肠管的作用。这就表明,小剂量与大剂量都要比书中的治疗量大。而且,“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先兴奋后麻痹”更切合实际。也就是说,小剂量小蘖碱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大剂量还是兴奋作用,所谓大剂量的抑制,并非抑制而是麻痹了肠管不在蠕动了。表明黄连在体内的作用表现出寒的现象。从这方面看,黄连性寒,再治疗寒因的胃溃疡已经是矛盾重重了。
虽然病症与药理出现了矛盾,但是,黄连、大黄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上述的病理现象。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是无可质疑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抑制胃肠蠕动也是无可质疑的。其实,关键在于人是整体的,不论出现哪种突来的异常的因素,马上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如肾上腺素属于中医火的范畴,火能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应该说肾上腺素对胃溃疡就有治疗作用。但实际上肾上腺素可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其理由是:肾上腺素促使胃肠蠕动缓慢,因此,不利于食物向小肠的推进,使食物容易停留在胃内,而停留的食物可促使胃分泌消化液增多,又因为消化液是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肾上腺素可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我们再说黄连,虽然黄连性寒促使胃肠蠕动增强,但它同时又促使胃中的食物向小肠端推进,胃中停留的食物是刺激胃分泌消化液的主要因素,消除了胃中停留的食物,就等于减少了刺激胃分泌消化液的因素,胃消化液减少了,胃溃疡也就得到合理的控制了。那么,黄连性寒真能使胃分泌液减少吗?
《清热中药*现代药理与临床》有:“黄连或小蘖碱,均明显地抑制其胃液的分泌”。
这样,黄连性寒药治疗胃溃疡的矛盾也就化解了。但是,不能因为矛盾化解了,就不考虑组方的周密性了……。
2009-09-27 19:26 7楼
4、脾胃病与消化药物的矛盾
一般来讲,只要是脾胃之病,都有或多或少的消化功能问题。凡是消化的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能。然而,胃溃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化液分泌过盛。因此,产生了治疗上的矛盾。
其实,消化液有两种,一种是偏于酸性(胃蛋白酶等);一种是偏于碱性(淀粉酶等)。胃蛋白酶在 pH1.5~2.0活性最强,胰蛋白酶在8.0活性最强。这就表明,如果胃蛋白酶(酸性)过高,淀粉酶(碱性)就会过低。所以,凡是脾胃之病皆有或多或少的消化障碍。这样一来给选择消化药物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
消化药物有两种:一是偏碱性的如,谷芽、麦芽等。我把麦芽用温水浸泡40分钟后,用试纸试粗略观察pH在8左右。二是偏酸的如:山查、鸡内金等。山查没试,鸡内金pH在5与6之间。所以,在治疗胃溃疡时使用麦芽(碱能制酸)应该合适,自己看法,仅供参考。
2009-09-27 19:27 8楼
五、简介胃溃疡 1 例
老铺村、陈宽,男、38岁。1999年因吞酸、胃脘疼痛。到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胃溃疡。经过一段时间用药,吞酸及疼痛消失。2000年开始疼痛。经当地中医开的中药。一段时间后疼痛消失。2000年底又开始疼痛。找我给他开药。问他医院诊断的细节,他说的含糊不清,只知道就是胃溃疡。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稍有点腹胀,饮食尚好,大便日一次,小便正常。
用药:甘草50g 黄芪50g大黄30g 白芨30g 麦芽50g白芍40g 天仙子20g 木香30g
以上诸药共为细末 装大号胶囊,一次8粒,日3次。
几个月后见到他,我问,胃痛怎么样了?答:早就好了。问,什么时候好的?答:好象当天服药痛就轻了。问,服药后你到医院检查过吗?答:没有,不用检查了,我的病肯定痊愈了。
这个病例虽然服药后没有再检查,不知道溃疡面是否彻底愈合,但至今一直没有复发。

胃溃疡的血流学的矛盾:《生理学与微生物学》认为,“……氢离子进入粘膜刺激胃蛋白酶和组织胺的分泌,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粘膜肿胀出血,从而加重胃粘膜的损伤引起胃炎,也是溃疡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这也是部分胃溃疡病人有黑便(便血)的原因之一。
《西医运用中医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有:“胃溃疡反复发作,往往由气滞血淤,在溃疡灶底部和周围可发生血管内膜炎,导致局部血供障碍,供血不足,影响局部代谢谢造成溃疡难愈”。
局部溃疡面供血不足,这是胃溃疡难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同样的胃溃疡一个是血管扩张的血多,一个是供血不足,两者产生了病理的矛盾。而中药还真有解除此矛盾的药物,即三七,它即有活血的功能,而又有止血的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注射液……产生颗粒反应,释放出止血和凝血物质,而发挥止血作用;三七煎剂能增加心脏供血供氧……。
表明三七确有活血和止血作用。
2009-09-30 22:40 9楼
请问天仙子是什么药?
2009-10-08 17:56 10楼
197711247先生问:请问天仙子是什么药?

答: 天仙子是中药,用中医的话说能止痛,现代中医的说法有解痉挛作用。
2009-10-10 21:52 11楼
真正的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代表!只是这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医
⬅ 关于慢性鼻炎,谁有没有验方? 老茶馆 我新买的阿富汗玉—天官赐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