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人工種植肉蓯蓉見效益

2009-09-20 15:27 楼主
大公网:人工種植肉蓯蓉見效益
2009-9-16


編者按:相傳古代神農氏嘗百草,因而得藥,成為中藥本草之鼻祖。草藥千百年來成為中國民間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被用作治病和養生。今亦有現代神農氏樂於攀山覓藥,在本地一群中醫藥專家的努力推動下,嶺南草藥文化在香港發展蓬勃,行山認藥更成為港人假日的熱門健康節目──《走進芳草地》專欄應運而生,歡迎草藥專家、學者、愛好者一起參與,共建園地。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的沙漠大患開出了「中藥方」,正在通過種植肉蓯蓉等中藥材防風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中國著名的沙漠裡都在人工種植肉蓯蓉等沙漠藥用經濟植物。這些中藥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的同時,還產生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藥用:補腎潤腸延衰老

肉蓯蓉被稱作「沙漠人參」,具有補腎潤腸、延緩衰老的功效,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適合生長在中國北方沙漠、荒漠乾旱環境中,具有很強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於價值昂貴,野生肉蓯蓉長期被地毯式掠奪性採挖,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產量逐年下降,資源瀕於枯竭。目前,中國野生肉蓯蓉已不足過去的1%,每年產量不足500噸。

為了保護這一瀕危野生植物物種,研究人員開始嘗試在沙漠裡人工種植肉蓯蓉。2002年中國神舟四號飛船將200克梭梭種子、98克肉蓯蓉種子帶入太空,返回地面後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進行了野外種植實驗。

2004年,人工種植肉蓯蓉技術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獲得成功。此後,被稱為「生命禁區」的沙漠裡大面積的肉蓯蓉開始開花結果,沙漠生態治理也多了一種方法。

2006年,總投資210萬美元、規劃面積9000畝的肉蓯蓉種植項目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啟動;2007年接種肉蓯蓉技術在新疆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大面積推廣;2008年內蒙古在烏蘭布和沙漠設立人工接種肉蓯蓉10萬畝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萬畝肉蓯蓉栽培繁育基地成立……

北京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鵬飛說,根據肉蓯蓉的應用價值,現在種植100萬畝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種肉蓯蓉,可以治理沙漠100萬畝,10年內可以開發肉蓯蓉相關產品100個,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改善生態:減風沙流失

除了肉蓯蓉,中國北方沙漠地區還在沙漠裡種植鎖陽、沙棘、甘草等中藥材,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增加農牧民收入。

根據最近5年的資料分析,國內外肉蓯蓉藥材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價格也不斷上揚,每公斤幹品的收購價由80年代末的8─10元上升到目前的100─200元。

在中國北方,肉蓯蓉種植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更大的是生態效益。生活在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的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的內蒙古磴口縣居民張建軍說:「以前因為生態惡化,我們這裡從春到冬都颳風沙,小風眼難睜,大風能活埋人。自從沙漠裡開始種肉蓯蓉,這裡的風沙小了,沙漠變成孕育財富的地方。」

據最新一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中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3.6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46%;沙化土地面積173.9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2%。中國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近4億人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夏日說,發展人工種植肉蓯蓉、沙棘等沙漠藥用經濟植物產業,能調動群眾治沙的積極性,有效防止沙漠化,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中國目前肉蓯蓉產品的年銷售額已突破10億元大關,預計今後10年內肉蓯蓉產業將成倍增長。專家們認為,即使市場上的肉蓯蓉價格下降,在沙漠地區接種肉蓯蓉仍是一個經濟效益很好的項目,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新華社記者 姜德群 勿日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益气活血 疏经通络-----治心脑供血不足 老茶馆 大公网:台中醫大訪英簽合作備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