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

2009-08-21 04:16 楼主
罗有明,清光绪三十年(1904一)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


罗有明从小跟在三世单传的祖母罗门陈氏身边长大。她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刻苦好学,成为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罗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她习医重于中医正骨(创伤科)和罗氏中医药。祖母卒后就继随堂伯父罗心柱习针灸方药,.以期能以医术济世。罗有明1922年出阁嫁于王门,仍悬壶于夏邑。同年治愈被惊牛顶撞而阴部遭受严重创伤的一农妇,而使医名渐著。1949年2月,丈夫王治忠(陕北红军一方面军排长)在战斗中受伤住进野战医院252总后二分院,罗有明也因护理丈夫随军进驻华北通州北刘庄、引各庄一带。全国解放后随解放军二分院进驻北京东郊双桥池家窑,从此在双桥行医。因疗效明显,20世纪50年代就名扬京都,被患者誉为“双桥老太太”、“双桥老太太骨科”、“双桥老太太骨科圣手”等。


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生前“一定要把罗有明医术学到手”的指示,在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及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建成了非营利性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于1985年7月正式开诊。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这一祖国医学的瑰宝,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指示卫生部门,要虚心学习罗有明正骨技术,系统总结她的实践经验。我国在1975年就曾举办三期学习班,向全国各地推广她的正骨技术。1977年又向国际同行推荐她治疗软组织的技术。几十年来共举办骨伤科学习班32期,全国30余省市及部队医院的医生参加培训班,国际10余个国家的医生慕名拜师学艺。


罗有明治学特点:一是上溯四代,中医世家,尊崇四部经典并神农本草,阐发精研于伤科;二是求实际不鹜高远;三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其正骨法诊疗要诀讲究“天人相应”、“阴阳相合”。其正骨手法核心是“五言三十七字令”及22个触诊手法。其正骨手法特点是稳、准、轻、快,讲究三兼治,一法多用和多法共用。


罗有明医技传奇,治好了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遐迩闻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以及海外电视台均有报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f19113e53d5ed36658108b2696dc65c9.gif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21 04:19 2楼
双桥老太:无影腿出 骨伤立愈
罗有明

逝者:罗有明

性别:女

终年:105岁

籍贯:河南省夏邑

去世时间:2008年10月11日

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生前住址: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

生前职业:医生

偌大的北京城,要说罗有明或许有人不大了解,因为周总理给她起这个名字时,她已经50岁了,但提起“双桥老太太”,真可谓家喻户晓。

罗有明行医80多年,治愈患者10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求她就诊,20多个国家派专家学者前往北京学习罗氏正骨术。周总理在世时称她为“国宝”,是“炕头飞出的金凤凰”。

10月11日,老人因病辞世,享年105岁。

推荐阅读
赖昌星家族十年命运图谱:从名声显赫到家破人散 机构论市:反弹力度有限
8月21日上市公司最新提示 审计署拟审计银行信贷投向 某著名险企斥资200亿元抄底股基 黑石股东损失190亿 总裁年薪7亿 美国大豆勘查团冒充豆农刺探情报 北京暴利楼盘:地价250元 房价2万 许多人提起罗老的时候,首先讲到的是每到冬天,她走进诊室时先要用温水洗手,让手暖和了再工作,怕凉着患者。

罗老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对于久治不愈的骨伤病人,罗有明只需一脚,就能让其痊愈。

“双桥老太”把“罗氏正骨法”留给了后人,她也把仁爱之心广播天下。

平民身世

历尽苦难成名医

罗有明的养子罗金殿介绍,1900年,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南的罗楼村。罗家有祖传医术,罗氏骨医早在《资治通鉴》上便有记载。

罗有明有兄弟姐妹5个。5岁时,祖母让她和兄弟们排队摸病人的骨头,兄弟们大都摸不准,只有罗有明摸起来既轻又准。于是,在罗有明9岁那年,祖母选择了她成为罗氏骨医的传人。

祖母教医很严厉,3年中罗有明在奶奶大床下铺的一个草秸小床上睡觉,像个小动物蜷在草窝里。但是祖母劝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杰。13岁时,祖母与母亲相继去世,罗有明开始独立行医。

红色家庭

追随丈夫老红军

罗金殿说,18岁那年,一张大红帖子将罗有明嫁到了县城东关王家,与王治中结了婚。婚后不久,夏邑县一带大旱,当地人纷纷外出逃荒,丈夫王治中也被迫外出谋生,从此杳无音信。

后来罗有明才知道,当年王治中逃荒到了江西,参加了红军,在长征中头部受伤,被敌人打掉了一只耳朵。1947年,王治中派人来到老家,将她接到延安团聚。夫妻相聚,恍如隔世。

从此,夫妻俩便随部队南征北战,丈夫在前线打仗,罗有明在后方救护伤病员,渐渐地,她这个随军大夫在部队中的名声越来越大了。1949年2月,她又跟随丈夫王治中随部队调往北京,来到解放军252总后医院。1957年调到双桥卫生院任骨伤科医师。

高超医术

膝盖一顶腰伤愈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京城百姓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

传说对于久治不愈的骨伤病人,罗有明只需一脚,就能让其痊愈。还有人说“双桥老太太”会功夫,只要她的手在断骨处轻轻地摸一摸就接上了。

对于这些传说,罗金殿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罗有明给病人治病的事。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傍晚,两个人架着一个腰部扭伤的男子吃力地走进三间房卫生院的治疗室,请求正在治疗室的罗有明给以治疗。

罗有明打量了一下伤者,以时间太晚为由拒绝为病人治疗。就在病人带着不满,艰难地转过身准备离开时,罗有明却出其不意照着病人的腰部,用膝关节一顶,说:“好了!”病人惊愕之余,半信半疑地活动了一下腰,果然不疼了,也不用人搀扶了,周围的人见状纷纷称奇叫绝。

传奇名字

周总理为她起名

罗金殿说,“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解放后,罗有明随丈夫定居北京,由于医术高超,使她能经常走访于中央高层领导家里。

有一天,总理派车把罗有明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她一到那儿,便注意到邓颖超身体很不舒服,疼得眉头紧皱,罗有明一边和总理说话,一边帮邓颖超翻过身体俯卧在床上,她推拿了几下后说:“起来吧!”邓颖超不敢起,罗有明告诉她已经好了,邓颖超小心地起来后试着走了几个来回,惊奇地说:“真的好了,也不疼了。”

总理笑着夸罗有明:“双桥老太太真是名不虚传。”然后,总理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你的名字怎么称呼?我还不知道呢?”罗有明回答说:“王门罗氏。”总理说:“怎么还是罗氏?新社会了,得有名字,你不是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于是,她采用了周总理取名的谐音“罗有明”作为自己的大名。

慈悲情怀

给人瞧病先暖手

与罗有明老人精湛的医术相得益彰的是老人家的医德。“医本仁术”,人们从老人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是老人家博大纯净的慈悲情怀。

据罗金殿介绍,20世纪50年代在双桥卫生院时,每天一大早,罗有明都是先熬一大锅粥,前来就医的患者免费先喝一碗粥,再治病。后来有了粮票,老人自己负担不起了,才作罢。

那时,她天天跑步5公里去上班,走到路上,遇到病人就地诊治。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看500多个患者,有时就累得晕过去了。

冬天,老人给患者特别是孩子治疗前,总要先在热水里暖暖手,为的是不让凉手“惊”着孩子。

在李先念的关心下,1985年7月,“罗有明中医骨科医院”正式营业,卫生部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淡薄名利

谢谢绝徐悲鸿赠“马”

罗有明从13岁行医,97岁歇诊,一生行医80余载了。经她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按说,她早已是百万富翁了,然而,她一生却与金钱无缘。

罗有明的孙女罗翠花说,罗有明生来好像就是行医救人的。“给患者治病的苦呀乐呀,8天8夜都讲不完。”解放后,罗有明在双桥部队医院30年,每天要看几十号病人,黑压压的一大片,挤满了门庭,但从来不领工资,在工资的花名册上也从来没有她的名字。

罗有明曾说:“我只要一天三顿饭就行了。”可她的食谱也是几十年一贯的“早晚两顿玉米(资讯,行情)糊,中午一顿面条”。

许多重症患者被罗有明治好后,其感激之情可想而知。但是老人从来不收额外的钱财。只是把装钱的信封留下作个念想儿。一次,罗有明给徐悲鸿看完病后,徐悲鸿手指着挂在墙上的几匹马对罗老太太说:“为了感谢你对我全家治病的恩情,我的几匹马随你牵!”罗有明谢谢绝了:“治病不收礼,这是我的信念。”

1974年春,周总理亲自批示,让罗有明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学习班上,总理听说罗有明来回都坐公交车后表示:“这样的专家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怎能没车呢?”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此事,当一辆崭新的轿车开到罗有明面前时,她却说:“我不要用车,也没地方放,开会干啥的,来个车接我就是了。”于是,那辆车送到了卫生部。1984年,上海轿车厂要送她一辆上海轿车,她又婉言谢谢绝了。

1985年,国家卫生部要送她一辆尼桑轿车,这次她接受了:“就当一辆救护车吧,接送病人方便。”

罗有明生前曾和家人说:“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要那么多钱干啥?”罗翠花说,老太太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一生平淡而来,俭朴而去。

本报记者 刘泽宁
2009-08-21 04:21 3楼
2009-08-21 04:24 4楼
“双桥老太”的长寿秘诀 来源:《保健时报》 【2007-8-6 11:57:46】
北京的“双桥老太”(因长期在双桥镇252军医院当医生得名)罗有明,是一个济世救人的正骨大师。 罗有明1904年出生于河南,已经103岁了。如今赋闲在家的罗有明身体还算硬朗,有人问她有什么长寿秘诀时,她常说:“要说秘诀有两条,第一条是我一辈子没离开劳动,劳动能锻炼身体。给病人推拿,需要很大力气,全身都要用劲,给病人治病的过程,也是自己锻炼的过程。第二条,我一辈子治好的病人成千上万,老天爷看我这个人心眼好,就给了我这个好身体,叫我多给老百姓治几年病。”
罗有明老人不但自己在饮食方面注意荤素搭配,还给家人设定了饮食比例。平日进食,谷类占40%、果蔬占40%、蛋禽占20%。她自己的食谱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早晚两顿玉米糊,中午一顿面食。这几年,老人特别爱吃面片汤,菱形的面片煮熟后,只在汤里加入少许盐和蔬菜,再配上两三块瘦肉,每天中午都会吃上一大碗。

早睡早起是罗有明老人多年养成的习惯。前些年,每天早晨四时多,老人就起床了,做一些准备动作后,就沿着医院附近的小路慢跑。跑步结束后,老人晾上一碗热开水,待水稍稍降温加一点盐和少许醋,然后缓慢饮进。虽然现在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坚持长距离的跑步,但每天清晨还会坚持小幅度的运动,然后喝一碗淡盐水。
2009-08-21 04:28 5楼
关注中医药,关爱中医药——悼“双桥老太”辞世(2008-10-17 23:20:23)
[td=1,1,250]
早上上班,上地铁后习惯性的翻看订阅的《新京报》,突然一行大字映入眼帘:“‘双桥老太’辞世 周日八宝山送别”,新闻占据了半个版面,赶紧细细读了读。虽然近年来住到了双桥,却未曾到双桥医院看过骨科,也不知道双桥老太的具体事迹,但但双桥老太的大名早已如雷惯耳。


奶奶生前最后一次来北京,具体记不清是哪年了,应该是九十年代末,奶奶八十二三时的事情,是为了看得了大病的大姑。住在沙滩大姑家里,奶奶心疼大姑病刚好点,腿脚不利索,要帮着去倒洗脚水,下仅仅十厘米左右的门前小台阶不小心摔倒,弄了个大腿骨骨折,位置接近骰骨头的地方,碎成了三块,在公安医院接好后,姑姑怕好的慢,专门打听促进断骨愈合的药方,其实早就知道双桥老太,但因为路太远而且听说双桥老太不再出诊,所以小姑(北京话叫老姑)从城西某知名中医处拿了药,配以白公鸡鸡血熬好,据说奇臭无比,但的确加快了骨头的愈合,好的很快,后来走路也没防碍。从那时起双桥老太的名字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后来又在双桥买的房,因无病不投医,也仅仅知道双桥老太在附近,甚至开始都不知道她老人家曾经在双桥医院行医。


今天看了报纸才知道她老人家的一些简单事迹,知道她打破了祖传的家规,以至于仅国内的弟子就有四千余人,孔老夫子弟子才三千,套用郭德纲相声的一句话:“今儿来的人不少,我很欣慰”,双桥老太使我们的传统医学后继有人。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攻击中医药,在小区论坛里也有邻居在做此事,深感无知者无畏的可怕,希望大家关注一下双桥老太,关注一下我们的中医。


人体很复杂,中医很博大,中医能搞定西医现在很多搞不定的病,推拿按摩、拨罐、刮莎、针灸等都是中医的绝活。奶奶也会简单的推拿,我虽然长期不在家,但我也是曾经受益,我的父亲因中医药而在恶性肿瘤威胁下保全了性命,看到那些攻击言论心里很不舒服。


我不是名人,也没几个人会关注我的言论,但我想提倡一下还是我应该做的,从影响我身边的人做起,集沙成塔,聚少成多,大家都来鼓励中医药、提倡中医药,使之能有所恢复有所发展,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不应丢失财富,才能心安理得。




双桥老太,罗有明(名),我会让我的孩子记得您的事迹。


转帖:来自网络
2009-08-21 04:29 6楼
转《新京报》原文,2008年10月17日A19版:

“双桥老太”罗有明1904年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祖传正骨世家,在四代单传的祖母罗陈氏身边长大。5岁时跟随奶奶学习正骨,16岁时独立行医,97岁歇诊。因曾在双桥卫生院看诊被称为“双桥老太太”,是当今世上坐班行医时间最长和年纪最大的一名中医大师。


本报讯 “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在北京,只要提起百岁老人“双桥老太太”,稍微上点儿年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老人行医八十载,曾为邓颖超治腰伤,周总理为她起名“罗有名”。10月11日上午10时45分,罗有明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周日10时30分,老人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兰厅”举行。


亲邻、病友自发赴灵堂吊唁


“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的医生介绍,老人辞世后,院方及老人的家属并未对外正式发布讣告,但还是有不少亲友、邻居和病友闻讯赶来。亲人们在医院和老人位于双桥附近的家中,各设了一个灵堂。


医院的灵堂内,三个白黄相间的菊花花圈占据了近一半空间,一床、一方桌、一衣柜,显示了主人的简朴,桌上放有一张遗像,一本签名册。

孙女罗翠花介绍,老太太97岁歇诊,100岁时都不需要人照顾。从去年开始才雇了保姆专门伺候老人。去世前两天,胰腺炎加重引起并发症后,救治无效老人离世。家人表示,老人是在睡梦中走的,很安详,按照老话说为“老死”,是“喜丧”。


老病友37年后故地寻医


家住广渠门外大街的王凤国先生,今年53岁。昨日,“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内,王先生带着邻居前去找罗有明老人看病。王先生称,16岁时,自己干活扭伤了腰,找了好几家医院均没治好,在朋友介绍下,找到了“双桥老太太”。当时老太太询问病况后,用手用力一推,他当时就感觉痛了一下。然后老太太笑眯眯地说治好了,他站起身来前后绕转腰身,一点都不疼了。“这么多年都没再犯过。”王先生称,他到医院后才知老人已离世,感觉很难受。

■ 生平
行医生涯 身怀绝技不保守


“罗氏正骨法”如今已传至第八代,罗有明是第五代传人。近50岁的罗翠花医生为罗有明孙女,是“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传人。罗翠花介绍,老人很开明,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朝鲜、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1997年,交出几代人研制的“罗氏续断接骨圣金丹”处方,被中药界人士赞为“身怀绝技不保守”。据介绍,罗有明正骨的特点在于“诊断准确、治愈奇快”,用手一摸,她就知道病人断骨岔口的走向和扭筋的来龙去脉,分辨出骨断、骨错缝、筋出槽、脱臼等各种病症,瞬间捏合。


名字趣事 周总理叫她“有名”


“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罗金官称,罗有明出嫁前曾有过小名,出嫁后随夫姓,改叫王罗氏。到北京双桥卫生院后,因正骨医术高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双桥老太太”。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天,邓颖超不慎将腰扭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工作人员将王罗氏请去。当时她一边给邓颖超推拿,一边同周总理聊天。没过一会,邓颖超在她的帮助下慢慢站起来,走了几步后高兴地说:“不疼了,好了!”


聊天中,周总理得知她没有名字,便给她起名叫“罗有名”。但她认为自己行医并不是为了出名,就把“罗有名”改成了“罗有明”。


长寿秘诀知足常乐无杂念
问起老人的养生之道,家人透露,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的习惯。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的小路慢跑,然后再做一小时左右的踢腿运动。在饮食方面老人并不讲究,她常爱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物。


“心无杂念、无怨无悔、宽以待人,知足常乐。”罗有明孙女罗翠花称,这是老人生前常念叨的四句话,也可能是她长寿的秘诀吧。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刘泽宁实习生 李莎莎 供图/罗有明家人
2009-08-21 13:17 7楼
心无杂念、无怨无悔、宽以待人,知足常乐---心无点尘的一种境界
2009-08-21 15:35 8楼
这种人太少了。
2009-08-23 01:54 9楼
早就耳闻老人大名,未能谋面,
遗憾!!!
2009-08-23 09:13 10楼
这样多点中医发展指日可待
2009-09-01 11:22 11楼
罗老太太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诠释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传统医者的慈悲心怀,她神奇的医术为中医正名,值得后人永远崇敬和怀念
⬅ 翟鉴谈肝炎 老茶馆 魏氏伤科李国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