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札记之贺本绪谈用药与脉学

2011-08-13 09:07 楼主
薛东庆读医札记之贺本绪用药与脉学

1名老中医贺本绪用药经验:

;气轻味薄之疏散药,宜轻剂(量小),重剂反而力小,且有某些副作用;消导药宜中量而缓进,量大则胃腹不适;苦寒泻下药,宜酌情予以中、大量,一般中病而止,多投则损气;剧烈药只宜小量,过多则副作用大;毒性药可引起中毒;滋补药量大方有力,小则无济于事,但宜辅以小许调胃药,否则滋腻难消。
薛东庆简评:

此用药大原则,从气味二字来把握药量的大小更加深入。
药性的升降浮沉是要认真考虑的。
盖花叶等质轻之物,多具升浮之性,质重、粘腻之物,多具下沉之性。

2内容:某夏有一游访僧佛名诲惠,宿寺中,谈经说佛,论医道讲诊法。我见非平常乞食游僧,便尊称师父,拱手请教脉法。僧:“脉称虽繁,大抵以兼脉为多,总以浮、沉、迟、数四脉为主,兼弦、细、滑、涩。八脉尽矣。于脉有力无力以分阴阳虚实。初学脉必须手持、口授,先认清脉象,日后见证多自然心领神会。”僧留住三月余,每日求诊者只接受十余人,我就有机会亲手切脉,受其指导,学有门径,定部位以分上中下,别脏腑、持九候以察气血之盈亏、脏腑之虚实、寒热之变化。还教以诊跌阳、太溪,断脾肾之有无,决生死顺逆。后来临证遇到危急之症,必诊跌阳、太溪,此二脉有一分动静,即有一线生机,得救颇多。我们相处时间不长,受益却很不少。

薛东庆简评:上论可作为脉诊方面很实在的佳文。

大抵以兼脉为多一言,直指临证实况。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3 09:08 2楼
老中医刘炳凡谈用药

白术是补脾益气燥湿之品,陈嘉漠却指出它“善闭气而痛症忌投”。多年来,我摸索着当用白术而有禁忌者,若与陈皮同用则气不滞;若与藿香、白蔻为伍则能纠白术之壅,若与丹参归芍配则大便不闭,若与灵脂、蒲黄相佐则痛症可投。这就打破了白术的禁忌框框,使它也“扬长避短”了。

薛东庆按语:方有合群之妙,巧妙的配伍可以扬长避短。
2011-08-13 09:20 3楼
再简介一条个人的用药经验:
如牛蒡子用多,则有滑肠之弊,教科书上写着是注意事项吧(记不太清)。
不过你用于偏热性的便秘,不是真好用的上?
移治。
2011-12-28 14:49 4楼
阅读收益1
2014-11-27 18:49 5楼
谢谢分享
⬅ 仿陈丹青意—什么样的教学不出中医大师 老茶馆 清点了一下俺手头的中医书,晒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