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邪气”一词的批判——中医科学化

2011-08-09 15:59 楼主
很多从事或者热爱中医的人士可能都深有体会,中医的基础理论以及很多中医术语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还是从思维逻辑上去推演,都是自相矛盾,难以自洽的。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中,固然很多是科学的,但也有不少的错误思想参杂其中,也正是这些错误的思想成为了中医的绊脚石,使中医明理难彰,有口难言。在中医的复兴之路上,不分清中医里的是与非的话,那么这条路也永远是一条不归路。

在中医术语中,邪气一词被人们广为使用,然而邪气究竟是什么,恐怕谁也难以给一个让众人信服的解释,事实上,当我们把任何事物还原到它的开端,很多时候我们就能会清楚的看到它的原样。同样,在对邪的认识中,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原貌

在还原邪气的原貌时,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国传统医学跟其他传统医学一样产生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在起初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的局限,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敬畏和惧怕的心理。自然灾害的发生,野禽猛兽的追逐,都使人们幻想着自然中有另一类的更强大的事物支配着这些现象。人们通过想象将其描述为鬼神,而鬼神对世间万物起着支配作用。当人们把人的生老病死跟鬼神联系起来时,人们就认为人的疾病是由鬼神加害于人的体现——也即邪气。这样人们把医学里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都用神学理论来阐释。这一医学模式即使神学模式。

世界传统医学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这一个阶段,在神学模式中,人们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医疗经验,另一方面这些经验时常与神学理论联系起来,缺泛相对的独立性。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中唯一幸存的一员,也未能逃过此劫。商周以前,古人常把医疗实践归属于掌管神职的人员来管理,这样医疗跟神学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交融,甚至于我们至今都可以从一些观念中看出,比如医巫同源。这种现象导致了医学跟神学有部分术语的共享。诸如中医中的神,魂,魄等,当然邪也是其中的一员

然而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另一个过程,即与神学的脱离。医学与神学的脱离是必然的,因为在神学模式里,医学是经验的总结,而神学只是主观的想象,所以医学和神学虽然联系起来,但仍然具有独立性。其次随着人们的医疗知识的积累,人们意识到神学的荒谬性,并随之将二者划分开来。在中医学中医学与巫术分道扬镳的具体年代已不可知,但在中医的奠基之作《皇帝内经》之中已有说明“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即拘束于鬼神思想的人,不能跟他讲至真至善的医学道理。这表明医学至少在内经成书的年代,医巫已经划清了界限。

当医学与巫术分开之后,他们共享的一些术语确沿袭了下来。但在中医学中,这些术语早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含义,而是只有医学意义。但由于宗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一些宗教人士也沿袭了一定的医疗知识并且在进行宗教活动中也进行着医疗实践,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中医的词汇的误解,甚至很多中医的专业人员也没能分辨出他们的区别。

在中医经典里和现代关于经典解释的书籍中无一不会出现“人体为邪气所伤,”“正邪相争”“寒邪入里化热”.等等描述。在《内经》中对邪气一词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然而这些描述中,有些是使用了该词新的含义,而更多的人则是不求甚解,兼而并之。因而在这些认识中产生了新的不合理的心思想。

然而中医与巫术分离之后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它指的就是一种机体功能的紊乱状态,无论是经络的功能的紊乱还是脏腑,四肢百骸的功能的紊乱,还是气或者气机的紊乱。人体的正邪交争不是说真有那么一股正气和邪气在一起浴血奋战,而是指人体自身系统功能恢复的调节。举个例子,中医中常说寒邪入里(这种称谓事实上只在内经诞生之后医家的发挥,而自从内经之后中医除了在药物丰富的过程中进行了发展,别的走上的是倒退的路,从古人对内经的迷惑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点),并不是真有寒邪直中人体,留而不去,入里化冷化热,而是指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太低,导致机体正常功能失常(人体不能转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和体内环境)从而引起人的主观感受为寒冷,并表现出相应的病态,这首先是表现在体表的,因为人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场所就是体表,内部相对的来说还不至于受到影响。而寒邪入里只不过是由于机体恢复调节功能由于不能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久而久之造成体内的功能状态也被打破了,从而出现更严重的病态。中医关于邪气其他的描述也皆可以推出他们的歪曲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说法存在于中医里是多么的可笑与荒唐,这也无怪乎别人是不承认中医的,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在逻辑上都讲不通的,更何况以科学的眼光去对待。而后世众多医家纷纷对经典进行注解甚至自立其说,力求以一己之见概括中医全貌,这是中医的另一大悲哀

在中医里很多中医人士都是经典的捍卫者,他们认识到汉代以后的医家的不足,所以众多名医都无一不是潜心研究经典而技超众长的。然而对邪气从本质上否定产生于清末年间,清末名医彭子益指出王叔和在编辑伤寒论时妄自为伤寒论作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认为冬天寒邪伤人停留于体内,到了春天化热病温。正由王叔和这一发挥,后世医家难辨真伪,顶礼膜拜,以此造成更多的误解与歪曲。实际上这也是古今中医大家尽皆倡导回归经典的原因之一。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它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因而学中医要去悟,理解对了的就悟出来了,理解错了的永远也茫然。

总之,中医医里有很多关于“邪气”的使用,无论是经典还是后世的理论都有涉及,这要求我们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哪些是使用邪气的医学意义,哪些还是停留在神学意义之上,哪些又是后人的主观的“挖掘”。当我们以常识性思维去思考,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去辨别,我们不难发现中医里的玉石与沙砾。(现代很多中医都排斥现代科学,这是由于人们在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的过程里对现代科学知识的取舍不当从而不能让中医合理化,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可以解释中医。这就像在一万把不同的钥匙中,能打开一个锁的就只有一把钥匙一样)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光临博客:blog.sina.com.cn/dongnanbabaokeai
email:mrzql@yahoo.com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科学化中医 老茶馆 关于“五行”物质论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