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头脑发热所作”……中西医结合发热——新狂人日记

2011-08-03 11:04 楼主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和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即产热和散热呈动态平衡。因此我们才能这样阴阳平和、自然舒适地生活。

但天公不作美,或是我们自己失于修养,这种阴阳平和的状态往往难得,而且越来越难得。昨日之SARS,今日之甲流,无不影响我们的阴阳平和。就算天下无SARS、甲流之类,我们好些同志“也将不能”。他们整天“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如此乱来,焉得阴阳平和?

言归正传,杂谈发热。

发热,发热是什么?怎样才叫做发热?

西医诊断书上是这样写着的,“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而病理生理书上是这样写着的,“当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摄氏度)时,就称之为发热。”

乍看,好似没什么问题;可一细想、一推敲,问题就出来了。

西医诊断书上的发热分为致热源性发热和非致热源性发热。顾名思义,所谓致热源性发热就是指由致热源导致的发热;所谓致热源就是细菌、病毒等能导致发热的东西。而非致热源性发热,自然就不是致热源导致的咯,它是非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如体温调节中枢直接损伤),或散热障碍,或产热器官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因此,它在病理生理书上不是发热,而是过热。病理生理书上的发热不是体温调节障碍,而是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所以,此发热非彼发热,西医诊断书上的发热包括病理生理书上的发热和过热。

哈,我不禁大笑,原来发热不仅中西医有别,西医内部也各不相同。

在中医,我们古人太“懒”,或者说没有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自然就发现不了“体温调定点学说”,也分不清什么发热过热,也没有体温计。他们只会问:“发热么?”这时,你说发热就发热,你说不发热就不发热,有时他们也会用手背或指腹“触诊”一下你的体温。

因此,西医的某些同志攻击中医时就说中医不科学,因为不客观。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中医确实不够客观,而西方狭义科学暂时也确实就喜欢客观,“中医不客观”自然就成立了。

然而我倒想反问一句,“干嘛非要那么客观?”

好,这一问留着(可能已经违了世人心)。

我们古人不会“所谓客观”,但他们也自有一套。对于发热,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试验,(注意哦,我们古人也是会做试验的,这当然不是像西方科学那样捉小白鼠、小白兔去实验室做。他们直接在活生生的人体上做——我不禁大呼,太不人道了——但若守人道,难道见死不救?)得出一个不成系统的系统。

说它“系统”,自然是针对它本身而言;但他本身不被西方科学承认,所以也就“不成系统”了。

我又想反问一句,“干嘛非要西方科学承认?”

在中医系统里,“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反之亦然,“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而阴阳平和则不热不寒。

你发热了,说明你阴阳失和了(当然那种自然发热除外,如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后等)。阴阳失和了,可能是你平素就阴阳不和——内伤,也可能是外感所致。

如外感风寒啊、风热啊。反正我们古人搞不懂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就概而论之,统称其为“邪”,“外邪”……这在西医,就叫感染性发热之类。

至于内伤,则或阳盛或阴虚,此外还有气虚发热、气郁发热……这一片,西医几乎空白。

总之,最终都得归于阴阳失和。

其实,中医诊断书上不是这样分的,它是分为:

一,往往和恶寒一块发的热,即恶寒发热,属外感,分风寒、风热……在西医则为感染性发热。

二,但热不寒,分壮热、潮热、微热。A,壮热就是高热咯,而且持续不退,多因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所致……如西医某些感染性发热。B,潮热,即如潮汐之有定时,或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的发热。有日晡潮热(下午三至五点热势加重)和午后夜间潮热(午后或夜间出现低热),还有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这个西医是无从解释的,中医也无从解释,如果非解释不可就说:前者日晡潮热多由胃肠燥热内结所致,中者午后夜间潮热即阴虚火旺,后者身热夜甚常是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的表现。C,微热,指发热不高或仅病人自觉发热……这个西医说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分了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等。至于到底怎么个机制,它也一无所知,“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嘛”。而我们古人就不知道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么个糊弄人的名词,但他们知道这么糊弄,“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多属气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无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多属气郁发热”。

三,病人自觉与寒热交替发作的发热,叫寒热往来。分无定时的和有定时的。无定时的指一日多次发作而无规律;有定时的指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对此西医也有所谓“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但到底怎么个机制,谁也说不清,病理生理书上是这样写着的,“某些周期性发热的病人,常找不到原因,而血浆中的本胆脘醇酮的浓度有所增高,有人认为其可能与这类发热有关。” 我们古人也说不清,只能糊弄,“因外邪在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或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

哈,我又大笑。笑后陷入深思,又感身背沉重,眼前茫茫,中西医结合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不顾一切奋然前去上下求索,而终感力不从心,悲哉,叹矣!

此即鄙人的“中西医结合发热”了,读书笔记而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03 13:03 2楼
有思想,顶一下。“路漫漫其修远兮”慢慢来。
2012-08-12 09:31 3楼
这篇很棒,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只是有一点要注意,学医是为了治病,不是为了完成中医医结合的伟大使命。无论中西,那个治病快,效果好就用那个,

不过用中医治病就要守中医的规矩,就算中医‘不可理喻’‘不科学’,只要想用,就要守规矩,否则就不能出来好的疗效

中医真的不讲理.
2012-08-12 11:22 4楼
这新狂人日记狂滴真还有些门路。


西医用体温表量出的发热虽然也是客观的,但终不如中医讲的发热是为人自我感觉为主、医生他觉为辅的发热。

外感、感染等体温升高的发热除了人自我感觉发热外,还可用体温计度量出来,但是还有体温计度量不出来,只是自我感觉的发热,咋办呢?所以中医有时候在现在看来,确实有点“不讲理”。你若非要“讲理”,你就无疗效。
2012-08-12 13:57 5楼
我们古人也说不清,只能糊弄,“
2012-08-12 13:59 6楼
对此对此西医也有所谓“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但到底怎么个机制,谁也说不清,病理生理书上是这样写着的,“某些周期性发热的病人,常找不到原因,而血浆中的本胆脘醇酮的浓度有所增高,有人认为其可能与这类发热有关。” 也有所谓“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但到底怎么个机制,谁也说不清,病理生理书上是这样写着的,“某些周期性发热的病人,常找不到原因,而血浆中的本胆脘醇酮的浓度有所增高,有人认为其可能与这类发热有关。”




西医
2012-08-12 14:07 7楼
至于到底怎么个机制,它也一无所知,“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嘛”。而我们古人就不知道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么个糊弄人的名词,但他们知道这么糊弄,“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多属气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无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多属气郁发热”

---

学中医的都听好了,中国古人早就会做豆腐,却不懂化学生物学什么蛋白质氨基酸之类,是石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化学反应生成豆腐,但不影响做豆腐的技术。
中国古人医病实际就相当于是中国古人做豆腐的技术水平。
而现代医学生物学对于中国古人的治病方法原理的了解,也相当于还没有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发现。
所以只见豆腐做成了,中草药能治病,是何原理就不明白了。

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就不会有什么中医是科学不科学及什么结合不结合的乱猜乱想了。
2012-08-12 14:16 8楼
我们古人不会“所谓客观”,但他们也自有一套。对于发热,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试验,(注意哦,我们古人也是会做试验的,这当然不是像西方科学那样捉小白鼠、小白兔去实验室做。

---
是不会做,做不了,想不到做什么。
2012-08-13 08:29 9楼
古人的道理不同现在的‘科学’道理

古人说的很清楚了,只是现在的人很少能读清楚的
⬅ 如果……如果……没有如果——新狂人日记 老茶馆 中医发展离不开“铁杆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