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新狂人日记

2011-08-03 11:00 楼主
考试在即,别的精英们都神经紧绷着加紧复习,只盼优秀;同是精英(虽然是自封的,没人承认),我却正悠然自得胡思乱想,但求不挂。

胡思乱想东拉西扯之余,竟然颇有所得;吾非自私之辈,有所得后,自然就取诸怀抱“炫耀”于别的精英们面前,竟然颇有所乐。

于是特作此篇记之,以候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也。

但凡消食剂,自然不免含消食药。保和丸中就含有山楂、神曲、莱菔子三味;健脾丸中亦含三味——山楂、神曲、麦芽。

胡适曾教我们于无疑处起疑,今日有幸灵光一闪,“同为消食,为何改莱菔子为麦芽?”于是查中药书,不得解。困惑之中忽觉尿胀,尿后猛悟,“哦,原来健脾丸中有人参,人参畏莱菔子,因此改为麦芽耳。”不禁大笑,乐甚,趣极。

后取诸怀抱考考别的精英们,竟无一人知。我又大笑,乐趣至极。

附:枳实导滞丸中此时只留一味消食——神曲。因为此时只剩陈腐之积,所以只用神曲一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11 16:41 2楼
在清代以前未见人参恶莱菔子或莱菔子解人参的记载。清代陈无铎在《本草新编·卷四》讨论莱菔子性能主治时,曾记载当时:“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虽未明言人参恶莱菔子,但实际上有人参恶莱菔子之意。首次明确提出人参恶莱菔子之观点的是当代《中药学》第三版,第四版沿袭之。这两版教材,均在总论第四章第一节论述配伍理论时,明确将人参恶莱菔子列为相恶实例。对此中医界既有同意推崇者,亦有反对质疑者。同意者认为这是古训,是历代医家从长期医疗用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必须坚持;并通过现代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人参各种配伍组合中人参皂苷Hg煎出量均有所减少,表明莱菔子降低人参作用,亦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参恶莱菔子”之说。反对者认为人参配伍莱菔子不是相恶减效,而是相制相成。如清代陈无铎善用人参与莱菔子合用治疗虚实夹杂之证;亦有医家将莱菔子用于缓解消除人参等补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近代医家多用莱菔子导气汤(莱菔子25g,香附、柴胡、麦冬、天冬、五味子、远志、钩藤、生甘草各15g,大枣5枚)治疗人参中毒综合征等。可见人参是否适宜同莱菔子配伍使用,无论是古代著作,还是近段文献资料都没有统一认识或结论。或云人参与莱菔子是相恶减效,不能同方使用;或云人参配伍莱菔子是相制相成关系,两者均有根有据,无论理论,还是临床上都有各自的道理。要揭示人参与莱菔子的配伍奥秘,除临床实践外,还须应用化学、药效学等多种手段对其深入研究。

从这段文字看,创立健脾丸、保和丸的人未必如楼主想的一样..
2012-08-11 16:51 3楼
《本草新编》莱菔子:

萝卜子,味辛、辣,气温,无毒。入胃、脾二经。却喘咳下气甚神,解面食至效。治风痰,消恶疮,善止久痢,除胀满亦奇,但宜少少用之。补气之药得之,而无大过之忧。利湿之剂入之,而有善全之妙。多服则损气,久服则伤阴也。
或疑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之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反得消喘消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补。益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误也。

至少陈士铎的时候还无定论,你提到的方子更是成于他之前。楼主的这种灵光一现,做个猜想或可,未必就是古人想法,更不能做定论
⬅ 头脑发热所作——新狂人日记 老茶馆 终身难忘 目瞪口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