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这样学习医案

2011-07-28 18:48 楼主
上午郝印卿老师讲了理中汤,为了加深理解郝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个医案,并且补充了一点知识.我感觉得益颇多,不仅感慨于郝老师精妙缜密的思路,而且让我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许多不足.现在我整理了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案:陈某,女,26岁,1996年7月16日初诊.患多涎症3月余.患者于95年12月因精神病复发住某精神病院,经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治疗于96年5月出院.出院后自觉口水多,不时吐涎沫,每逢睡觉则自行流出,浸湿枕头大片,甚感苦恼.查其所服药物:氯氮平500毫克/日,山莨氮碱15毫克/日.患者体胖,舌淡红,苔中滑腻,脉滑.证属脾胃虚寒,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津聚为涎.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用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0g,干姜10g,吴茱萸6g,苍术10g,炙甘草6g,服药六剂后唾液减半,多年的少汗症也明显改善.继服15剂多涎症消失.后以香砂养胃丸调理月余,至今未复发.(应寿芳,理中丸加味治疗药物性多涎证.中医杂志,1997,11:65)
其他的分析我就不赘述了,懂中医的一看就明白,我单就两点谈谈。
1,少汗症的改善。说实话,我看这个病案时根本没注意这个细节,我当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少汗症呢?脾胃虚寒可以影响津液运化,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感觉漏了什么环节,就是说不通。后来郝老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脾胃居中焦,中焦运化不力势必影响上焦的水液输布,而上焦如雾,外合皮毛。所以服药后中焦功能改善了,上焦把水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内至脏腑,少汗症自然就改善了。
2,什么时候使用吴茱萸。郝老对此提出疑问。他说吴茱萸是厥阴经要药,药性偏温,可以暖肝而不助热。厥阴肝性疏泄而内寄相火,所以我们不用附姜之类去暖肝,而用吴茱萸。那按这么来说,这里用吴茱萸就显得莫名其妙了,因为我们看不到有肝寒犯胃的表现啊,如果勉强说疏肝理气的话也用不着吴茱萸啊。所以郝老对此质疑,不解,认为此处用药不妥.
下课后我想了一会,虽然我看了不少医案,可是却从没有这样的体会与看法。郝老的看法如何先暂且不提,他这份研究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我们能这样去把每个医案去读明白的话,又何愁临床时不知所措呢?所以写出来与正在学医路上的学子们共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0 22:05 2楼
谢谢你的共勉,不错的分析,学习了……
⬅ 命相卜山医 老茶馆 养生分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