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凤翅医话——面热如醉加大黄

2011-07-23 20:09 楼主
陈姓老太太,年七十有二,乃夫人二哥丈母娘。身体结实,下地干活,不减当年。平时也没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可人吃五谷杂粮,终究还是要生病的。这一年多来,得了个脸痒的毛病。说是毛病,还挺难治的,时不时发作,针药无效。痒,一般的医生都会认为是过敏了,抗过敏治疗当然是首当其冲了,可是抗过敏的药吃的整天昏昏糊糊的也只是暂时止点痒。她这个痒可不是一般的痒,发作时,脸上烘热,面红如酒醉汉,还心中烦躁的不得了,心烦之极,燥热出汗。多时不好,不过她也有她的办法,用压水井里的凉水冰一会也可止痒几时。二嫂引来请我治,看面如枣色,活脱脱的一个关老爷,奇痒又不敢抓,只得用巴掌不停抚摸。这可奇了怪了,只是脸过敏,别的地儿一点也没事。询问饮食尚可,大便一般二天一次也是多年如此了,也不干结。脉数有力,舌红苔薄黄,并不干燥,一时还难于下手。只得按常法,上部有痒疾是有风,诸疼痒疮皆属心火,面为阳明所主,红也是有热。疏方:荆芥10克、防风6克、薄荷6克、蝉蜕6克、牛蒡子6克、栀子10克、石膏15克、甘草10克、赤芍6克、丹皮6克,五剂。想必应该效果不错,不料药后来电说效果不咋的。我最怕病人如此说了,仿佛脸上挨了一巴掌。只得说你的病时间长了,五副药是治不好的,先观察几天再来看,说不定药力还没到哩,到了就好了。心中疑惑,药证相符,为何无效呢?

平常看病,一遇疑难之疾,我爱在伤寒中求解。思桂麻各半汤证有“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这个面反有热色也是脸红,但前提是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面红身痒是阳气拂郁在表,不能得小汗出之故。又隐约想到书中有“面热如醉”的条文,在哪个地方呢?再细翻各篇,终未找到。再看《金匮》,原来隐藏在痰饮咳嗽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主之”条下,仲景细辩种种变证,“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想想这个祖师爷不在阳明篇说这个,反倒在痰饮篇说了,真是有点意思。这个病的要点如果看在一个痒字上就错啦!前方虽然有石膏清阳明无形之热,但犹如扬汤止沸,还浅了个层次,虽无便坚宿食之积滞,但有面热如醉之征,可用大黄以釜底抽薪,取微利为度。成竹在胸,心中定然。一个星期后,老太太又来了,我说再吃五剂差不多会好的。就在上方中去石膏,加大黄12克。嘱吃药以大便为准,一天大便如果超过三次,就减为一天二次服药。结果嘛,我就不再表了。仲景书中往往有互文见义处,此处说证,彼处讲理,也有在二书互见者。真传一句话,有此之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7-23 20:17 2楼
或许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奇佳!
2011-07-23 23:11 3楼
用芒硝冲水外洗可能也有点效果
2011-07-24 07:45 4楼
通:为多病治疗之大法
2011-07-24 12:03 5楼
以前遇到此类情况我多从湿热入手,我自学习《伤寒论》以后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了几例皮肤瘙痒,效果都比较明显。我对于此方的理解是,湿邪郁于皮肤与肌腠之间,外不能发,内不能深入,治疗以透达为首务。面热如醉则有化热之象。大黄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此方加入大黄堪称画龙点睛。多谢分享你的临床心得。
2011-07-24 12:43 6楼
伤寒论中关于阳明经表证后世有这样总结的:《医宗金鉴》作了歌诀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刘渡舟在他的讲稿中总结说: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睡卧不宁,是阳明经证;出现腹满、便硬、拒按、疼痛、潮热,是阳明腑证
2011-07-24 13:57 7楼
读活书
2011-07-24 15:02 8楼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2012-10-29 08:38 9楼
好医案,学习了,本人于临床上常见此病,可治疗上仍无满意的一个方药。
2012-10-29 09:21 10楼
学习了
2012-11-03 22:06 11楼
面属阳明。胃气盛则面热如醉。是胃气之热上熏之也。既不因酒而如醉。其热势不可当。故加大黄以利之。
⬅ 妇女经期头痛验方 老茶馆 读医案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