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初探之一:气与水

2011-07-22 07:32 楼主
刘养元


生命科学,就是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中不知有多少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揭示。生命,是一个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衰老与死亡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却是可以的。所以,历代多少科学家和医家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但人体奥妙的秘密始终难以揭开,说明人体科学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文化《周易》中,就已蕴藏着启开人体生命科学奥秘的钥匙。我们应当抓住这把钥匙,在延缓衰老,增长寿命方面打开突破口。


根据《周易》,《彖》有“乾元”、“坤元”之说,所谓“元”,《九家易》说:“元者气之始也”。由于八经卦中之乾卦为阳,两乾相重,六爻皆阳,性纯阳刚健,乃天元之始,万物之父,故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由于八经卦中之坤卦为阴,两坤相重,六爻皆阴,性纯阴柔顺,乃顺承天,万物生化之基,坤元可解为阴气之始。阳气、阴气为万物“资始”、“资生”的根源。说明《周易》很重视“乾”、“坤”二卦,故《易》所以首乾坤也。在八经卦中,就有四个卦为阳卦,即乾、离、震、巽象征阳气;四个卦为阴卦,即坤、坎、兑、艮象征阴气。说明八卦中有一半是阳热起动,而另一半则是阴润贮备,显然,阴阳这两方面都是生命活动不可少的。


故《黄帝内经》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张志聪注云:“凡人之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我们认为:“生之本,本于阴阳”,是指万物的‘生生不息’之根本,本于阴阳二气。故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又进一步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程颐说:“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河南程氏遗书》)。


《易》为儒家之祖,儒家无不潜心于《易》。道家之宗《老子》,也是以《易》为圭臬。《老子》有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是胎于《易经》之“生生之谓易”。儒与道学,前者遵《易》“乾刚之阳动”,后者效《易》“坤顺之柔静”,从而构成儒、道不同发展宗旨。何谓“道”?老子没有正面解释,只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说明“道”,是不能用言语描述的,若是勉强为之,可说广大无边,无所不包。老子以“大象无形”譬喻道。道虽无形,但却能生万物之形。水是大象,几乎无形。鱼生活在水中,不见水之形,也只有经由水流物移,或吐出气泡来体会水的存在。气也是大象,人生活在气中,不见气之形,只有通过风吹物动来觉察气的存在。其实,气可化水,水可化气,气与水是相通的。


究竟什么是道?《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因“一阴一阳”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是易说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六十四卦结构的基本原则。而六十四卦的变化就在于这一阴爻一阳爻之变,说明了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是宇宙运动的根本,是一切变化的根源。


阴阳不可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特此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姚止庵注:“水者阴之征,火者阳之征”。水为坎卦,水为至阴,有水才有生命,为生物之源,万物之祖,故水为天之始数。离为火卦,象征阳气,为水之动源,有水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始能衍生。又火生土,土为万物之母,故有水火才有万物。


气为阳,水为阴。可见,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探讨,我们就从“气”与“水”着手。


一、气。气,古文作“ ”,即火居气中。《周易·系辞》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说明气既是一种物质,又是一种流于六虚中之物质流。所以,气是属于阳性的物质,具有阳性动力。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因为天地之间的万物,是由气所化生的。气生万物的机理,是以“阴阳交感”理论来解释的。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天之气清轻属阳,故曰“积阳为天”;地之气重浊属阴,故曰“积阴为地”(《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交合感应于天地之间,氤氲而化生万物。故曰气生万物。

气存在于宇宙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地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另一种是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形质”。习惯上把弥散状态的气称为气,把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所以有“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之说。说明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按着中医历代的传统,其所论之气,主要是指呈弥散状态的气。对于已经凝聚成形的,如精、血、津液、脏腑等,因已“气聚而成形”,就不再以之属于气的范围。所以,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所谓气乃人之根本,是指元气为气之根,出于命门。《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 …元气之所系也”。《内经》以脑为先天命门,脑中所藏之气乃人体先天之气,谓之元真之气,乃生命活动之根本,《内经》称之为真气。《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明阳气之所以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就是因为阳气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信息,为生命之火种,火种熄灭则生命告终。故保护阳气,减少阳气的损耗,是抗衰老的重要环节。

如何保护阳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说明阳气不可过盛,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伤寒论》说:“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是以得知,要保护阳气,在于一个“静”字。因阴为阳气生化之基,阳气源于阴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阴极为耗散,所以当时刻注意保养阴气,减少耗散,才是维护阳气的根本,才是长寿的秘诀之一。可见现代医学只强调“生命在于运动”,(“动则苛疾起”);而忽视“生命在于静止”,(“清静则生化治”)。是不科学的。所以,中医学认为,动与静是运动内容的统一体,只有动与静合理配合,才是保护阳气、延长寿命、抗衰老的关键。可见,中医学是科学的。 二、水,人体生命活动除了氧气,就数水最重要了。水为河图生数“一”,即所谓“天一生水”。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祖,故水为天之始数。“天一”为万数之首,一为水数,故水为万物之始。说明水与生命的关系非常大,鱼离不开水,而人没有食物尚能活几周,若没有水则只能维持三天。所以,许多长寿的人所居环境,大多是“山青水秀”水质好的地方,水质不好,容易患各种疾病。可见,保护水质,使水源不被污染对于延寿抗衰老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的形式,生命产生于蛋白质,因此,生命的衰老也发生在蛋白质。但人体80%是水,所以,水又是蛋白质存在的条件,没有水,就没有蛋白质的存在。说明水比蛋白质更重要。

中医称水为津液,津液作为阴液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脏腑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伤寒与温病中,益阴更具有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如《伤寒论》中阳明急下三证:⑴、“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2条);⑵、“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3条);⑶、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4条)。此三证皆因热盛津伤,燥实之势已经显露,若不急下,势必燥热燔灼,燎原莫制。所以,急下乃泻阳救阴之法也。吴鞠通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因“热未有不耗阴者,耗之未尽则生,耗之尽则阳无以恋,必气急而死矣”。

《内经》指出:“肾者主水”。肾不但主水,且主五脏之阴,津液正常,标志着肾气充盛。肾气正常,就能维持水液出入的平衡。所以,要维护水液正常,必须保护肾功能不受损害,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人初生是先生脑髓,而不是先生两肾,应当说是脑髓生肾精,而不是肾精生脑髓。关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五脏六腑之精不是先天之精,而是后天之精。说明肾中所藏乃后天之精,为后天之本。所以,脑与肾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者,后天之主宰也;后天者,先天之宅宇也。因此,要保证肾功能旺盛,就必须要有强盛的先天脑髓的功能。由于脑中藏有先天之精,故《内经》以脑髓为先天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张介宾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说明五脏之阴阳气血均由脑主宰,故脑为阴精、阳气汇集之处。其阴精与阳气相互资生,相互转化,以维持机体阴阳之平衡。可见,脑病产生之根本矛盾是阴精与阳气之失调。阴为阳之基,如脑中元气虚乏,则脑病由生,脑无元气则死。王清任说:“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医林改错》)。是以得知,中医学是以脑中阴精阳气来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所以,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所以,中医学认为人体科学,就是生命科学,而脑科学又是认识生命的基础,说到底生命科学就是脑科学。离开了脑科学,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不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而且我们进行脑科学研究,必须走我们中医自已的路。所谓走中医自已的路,就是以中医辨证思维为指导,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遵循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以推动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这才是走中医自已的路,但决不能再受“走中西结合之路”的骗,否则,不论如何努力,脑科学研究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以,《周易》很强调阴阳水火在化生万物中的重要作用。“天一生水”,水为至阴,有水才有生命。河图“地二生火”,火属离卦,象征阳气,为水之动源。火生土,土为万物之母,故有水火,阴阳才能气化,气才能生万物。说明水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所谓“治病必求于本”者,喻昌说:“万事万变皆本阴阳,而病机药性脉息论治尤切于此。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所由生而 直取之,乃为善治”。可见,阴阳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此论又进一步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可见,而阴、阳不可见。所以见水火就知阴阳。说明水火对人体生命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水火对人体生命活动之所以非常重要,具体体现在:火居南方属离,为阳热之气,热气通于心;水居北方属坎,为阴寒之气,寒气通于肾。在《易》坎离交泰,这水火济既;在人体水火相交即为心肾相交,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心肾相交,是人身阴阳相交的象征。中医很重视阴阳相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阴阳交即心肾相交。心肾相交亦即阴平阳秘,是谓“圣度”,精神乃治也。可知“心肾相交”与人的生理、病理和治疗疾病密切相关。

二、心肾相交,为人呼吸之本。林佩琴《类证治裁·喘症》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交,呼吸乃和”。肺虽主出气,然其气无形,必附于有形之血,气才不致散而无统一思想 。所以肺之呼吸与全身血液运动息息相关。而肺吸气的深度,主要靠肾的摄纳作用,故云肾主纳气。若无肾之摄纳作用,由肺吸入之气就不能归下元而上浮,即可出现呼吸表浅的病态。且人体脏腑气机升降运动,是以心肾相交为其根本。若心阴亏耗,心火上炎,则肺胃不降;若阳虚火衰,肾阳不足,肾水不能上升,则肝脾不升。整个升降运动势必停滞,而呼吸运动也会处于不正常状态。所以《难经》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显而易见,心肾相交为呼吸之本也。

三、心肾相交,使精血互化。心主血,肾藏精。《张氏医通》云:“血不耗,归藏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藏于肝而化清血。”若肾不藏精,则必影响血液的生成。精由血化,若心血不足,则肾所藏之精亦不足。《医学入门》云:“肾主纳气,收血化精”。说明精可化血,而血亦可化精。具体地说,心血循冲任流入肾中,与肾精化合而变为精;肾精入冲任上注心中,与心血化合而成为血。此亦心肾相交之功也。

四、心肾相交,使血与津液相调。心主血,肾主水。《灵枢·决气》云:“肾者水脏,主津液。”津液也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痈疽》云:“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当大出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会大量渗入脉中,以补充血量之不足。由于脉外的津液减少,所以失血之人多有口干渴的表现;

可叹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虽说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但他们根本就不懂得“阴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懂得“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他们只知“阴阳”外国没有,就肯定是中国落后的标志,就肯定是封建文化,就把中华民族文化“扫除”,打倒孔孟之道,把中医学“取缔”。如此崇洋媚外,结果把科学的东西变成了落后、不科学;把落后、不科学的东西反而变成了先进、科学。百年后的今天,引进来的西方“真理”,使中国变成了什么?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嫖赌、造假、作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为前所没有的,中国变成了臭水池。可是,中医虽身受欺凌,没有祖国,却仍在宣扬“阴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龟蛇之所以寿命长,是和其生活在高山浓林中的阴气较重分不开的;而阳气壮盛的老虎、豹子的寿命却远不及龟蛇。说明阳气与阴气都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但如何减少阳气的耗损和保护阴气,对延年益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西医的细胞学、化学成分能告诉人们什么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7-22 09:49 2楼
这个刘养元先生对国学、历史、训诂都有很深的造诣,对经典也很熟悉。文章不无道理,笔法犀利,是个人物。不知刘先生在临床造诣如何。
2011-07-22 10:18 3楼
樊正阳 说:
这个刘养元先生对国学、历史、训诂都有很深的造诣,对经典也很熟悉。文章不无道理,笔法犀利,是个人物。不

以前我转载了很多刘先生的医案,樊兄可以查看


家兄胆囊壶腹癌诊治记录
/threads/50358


临危吐血治案
/threads/50357


顽固咳嗽治验
/threads/49740



直肠息肉治验
/threads/49738


总计40几个吧..多在【外感内伤】版块
⬅ 按摩法增强免疫预防感冒(含做法) 老茶馆 "生命科学"初探之二: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