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医知识常驻校本课”

2011-07-15 15:15 楼主
学期结束,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生物教研组迎来了总结收获的时刻,由该教研组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几位老师合作开设的“生物与中医”校本课程获得选修学生的一致欢迎,在座谈会上,学生纷纷表示——
“希望中医知识常驻校本课”
本报记者 徐雪莉
中学生也有答辩会?没错,一场以“生物与中医”为主题的答辩会正在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举行。为了这场答辩会,学生们自由组合,成立小组,选定主题,提交论文。之后还要面对由教师及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同学共同组成的评审团,现场答辩。答辩现场,学生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面对提问对答如流,俨然成了一个个正在讲学的“小专家”。
说起这“生物与中医”校本课程的开设,还有一个小故事。
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生物教研组的单丹雅老师对中医学知识一直很感兴趣,怎样将中医学知识送到中学生身边是她一直思索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她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医史文献学等专业的老师建立了联系,怀抱着同样的心愿,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赵歆等数位老师加入了这个团队。这就有了“生物与中医”校本课程开设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次协调、筹备,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生物与中医”校本课程在该校初二和高二年级正式开设了。
开课之前,合作团队首先设计了中医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及家长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希望学习的内容。针对调查结果,教研组分析学生接受能力,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应需而教。
按照中学统一规划,该课程为每周1个学时,一学期12个学时。主要教学单元包括生物与中医、中医特点、整体理论、脏腑、四诊、中医典故、中药等。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小组讲演、课堂讨论、视频播放、实物观摩等方法。学习考查方式引入了大学的评价方式之一——论文答辩,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课程结束后,教研组专门召开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并再次进行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以检验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家长的认可程度。
赵歆告诉记者:“前来参加座谈会的家长反应特别热烈,说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注重养生了。以前饮食不注意,贪凉、偏食的毛病,慢慢都改正了。说起感冒也知道风寒、风热了,长了很多知识。还有不少家长打听,多少分能上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看来,我们的初衷已经达到了。”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老师可以自由开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拿跳水比赛来打个比方,国家课程就是“规定动作”,而校本课程是“自选动作”,既照顾了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是我国目前中学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正是考虑到校本课程的突出优势,单丹雅等老师选择了中医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突破点。
问起对这一课程的未来设想,赵歆说:“我们肯定会想办法把这个课程继续开下去。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培养未来的医生,而是培养中医学理念的接受者,将浅显的、便于接受的中医学知识送给中学生,有了这个人群,中医学发展才能越来越旺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广东中医药国际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老茶馆 加强中药药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