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要经“三舍考选法”

2009-07-09 20:51 楼主
学医要经“三舍考选法”
到宋神宗熙宁时期,在全国推广新的教育制度模式,这种制度也推广到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叫做“三舍考选法”,即将学生按照入学的时间分为三舍。初入学的为外舍,学期1年,经私试、公试合格后升入内舍,私试指的是学习中的月考,公试则为学习期满后进行的年度考试;内舍学期是2年,经舍试,即2年考一次,可升入上舍;上舍还要再学习2年,经舍试后合格者才授予官职。太医局实行的三舍法,在熙宁九年时,学生定额为300人,外舍200人,内舍60人,上舍40人。对于学生的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临证考查。理论考试每月一次私考,每年一次公考,考试成绩评定分为优、平、否三等;舍考一次,成绩优、平者,可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这个时期也非常重视实际临床经验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太医局的学生要轮流为其他太学生及将士诊疗疾病,来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诊疗能力。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对治疗经过、用药、治疗效果等做详细而真实的记录,每年太医局会在年终根据实际临证疗效的优劣来进行考查评定,实际临证考查分为三等,全部正确的十全为上等,有一次失误的十失一为中等,有两次失误的十失二就为下等,表现优秀者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如果10个病人只治愈了5位,即十失五,那么按规定就会被开除学籍,毕业后这些学习成绩都将是学生分配的参照标准。
医学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但是在北宋末期,随着三舍法的废止,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低潮。到了南宋,战乱不断,因此太医局几经废止和恢复,因此也没有更大的发展。当时记载的太医局考试题目,看起来都是非常难的,不过因为考风腐败,舞弊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这些题目也说明不了什么,还是有很多不学无术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太医局学习,这也大大妨碍了那个时期医学教育的推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7-10 09:37 2楼
有一部讲李时珍的故事的电视剧《本草药王》,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对医学生的考试和管理还是很正规很严格.
⬅ 拿着药囊上朝的秦代御医 老茶馆 根治手脚冰凉---特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