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档

2011-06-28 23:35 楼主
肉苁蓉—别名品名:
肉苁蓉

别名:
大芸、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等。
肉苁蓉—概述概述:
肉苁蓉为贵重滋补中药材,营养延年之佳品。长期以来,在国内外供不应求,被誉为"沙漠人参"。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的干燥带鳞叶片的肉质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肉苁蓉药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有补中、强阴、益精气的功能。明·《本草纲目》载:"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历代本草对苁蓉的产地、质量、采收、炮炙等也作了记述。《名医别录》曰:"肉苁蓉生河西及代郡雁门"陶弘景云:"今第一出陇西,形扁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五代《蜀本草》载:"出肃州福禄县沙中,三月四月掘根,长尺余。"宋·《图经本草》载:"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肉厚而力紧。"南北朝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曰:"凡使(肉苁蓉),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开发利用肉苁蓉历史久远,所产肉苁蓉从古代起,就经新疆奇台古城的丝绸之路运往内地,各地习用至今,并有出口。
肉苁蓉—产地分布产地分布:
肉苁蓉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草本寄生药材,寄主植物的分布决定了肉苁蓉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主产于新疆福海、哈巴河、富蕴、察布查尔、精河、乌苏、古木萨尔、奇台、博乐、阜康、玛纳斯、和丰、木垒、霍城、呼图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青海海乐、海南等地。主要寄生在藜科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 Bunge]和白梭梭(H.persicum Bge.ex Boiss et Buhse)灌木上。通称梭梭大芸。

地方习用品:迷肉苁蓉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主产于新疆博尔塔拉、福海、精河、沙湾。寄主与肉苁蓉同,亦称梭梭大芸。管花肉苁蓉是新疆南疆地区的特有种。主产于民丰、皮山、于田、策勒、石河子、巴楚、莎车、阿图什、阿瓦堤、且末、库尔勒。主要寄生在柽柳科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beb.)和密花柽柳(T.arcenthoides Bunge)等灌木或小乔木上,通称红柳大芸。盐生肉苁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宁夏。主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和新疆精河、博乐、乌苏、和丰、察布查尔、霍城、石河子、托里。主要寄生在藜科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g.]、柽柳科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Pall.)Maxim.]和蒺藜科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等灌木上。沙苁蓉分布于内蒙古,多寄生于红沙、霸王、绵刺、沙冬青等植物的根部。
肉苁蓉—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无叶绿素,高40-100厘米;茎肉质,圆柱形,黄色,不分枝;叶鳞片状,黄褐色,覆瓦状排列,自下而上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披针形;顶生穗状花序,密生多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小苞片2,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花萼钟状,5浅裂,裂片近圆形;花冠管状钟形,5浅裂,开展,裂片近圆形,乳黄白色,边缘淡蓝紫色;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管下部1/4处;(丝基部和花药有皱曲长柔毛;子房上位;蒴果卵形,2裂,花柱宿存;种子多数,表面网状,有光泽。

习用品有以下4种:
(1)迷肉苁蓉[C.ambigua(Bunge)Beck von Mannag],本种与肉苁蓉形态特征的主要区别:高15-40厘米,地下茎基部特别肥厚,茎出土后肉质叶微带绿色,大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毛。

(2)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R.Wighe],本种与肉苁蓉形态特征的区别:茎上部叶为阔披针形,基部平直,先端渐尖,叶脉不显,出土前茎、叶均为黄白色,出土后鳞状片逐渐变为淡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苞片长卵形,小苞片长条形,比花萼稍短;花冠漏斗形,紫色;种子表面蜂窝状。

(3)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本种与肉苁蓉的形态特征主要区别:高10-45厘米,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冠近唇形,裂片蓝紫色,筒部白色。

(4)沙苁蓉(C.sinensis G.Beck),本种与肉苁蓉形态特征的区别,茎基部分2-4枝,上部不分枝;苞片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背面密被蛛丝状毛,常较花萼长;小苞片条形或狭矩圆形,被蛛丝状毛;花萼近钟形,向轴面深裂近基部,4深裂,裂片矩圆状披
肉苁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肉苁蓉多生于荒漠区的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沙丘、湖盆低地和砾戈壁低地、干河床、山前冲扇地以及盐湖边、盐碱地和盐化砂地。地带性土壤为砂砾质漠钙土、灰棕色荒漠土、沙壤质氯化盐土和粘质硫酸盐土,无明显腐植层。植被带以荒漠旱生和超旱生灌木为主。
针形;花冠淡黄色,干后变墨兰色;雄蕊着生处有一圈长柔毛,蒴果2深裂.
肉苁蓉—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肉苁蓉喜干旱少雨气候。具有抗逆性强,耐干旱。喜长日照、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的特性,地下水充足的生长发育良好。

寄生于沙生植物的根部。寄生点通常有几个不明显的芽,无自养独立根系,靠吸盘索取寄主的营养维持生长,在地下发育分化。前期生长迟缓,第3年后长势加快,其中一个形成较大的肉质茎。采挖时,如不破坏寄生点及其根部,次年将生长出新的成年植株。

物候期:肉苁蓉种子以风力或洪水携带传播,在沙地裂隙或被沙土盖后接触寄主根部。4月中、下旬出土抽苔,鳞片及苞片见光后产生叶绿素,逐渐变为浅绿色,进行光合作用,以补充开花结果时需要的养分。成年植株5-6月开花结果,种子成熟后,整个植株逐渐中空枯萎,次年在寄生点长出新的植株。
肉苁蓉—生长习性生长习性:
肉苁蓉喜干旱少雨气候。具有抗逆性强,耐干旱。喜长日照、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的特性,地下水充足的生长发育良好。
肉苁蓉—生长周期生长周期:
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
肉苁蓉—采收加工采收及加工:
1、采收 春秋两季均可采收,以3-5月采收为佳。初春,肉苁蓉吸收融化的冰雪水迅速生长,4-5月即可采挖。在寄主附近,如果地面出现较大裂缝,表示有肉苁蓉存在。寄主的苗龄越大,肉苁蓉的生长离寄主越远,反之,苗龄小则肉苁蓉离寄主较近。春末,用带尖的小铁棍在地面隆起的地方往下插,如果发现有清脆的响声,或见铁棍上有湿印时,即可挖到。此时采挖的刚出土而未开花的肉苁蓉为上等药材。

2、加工 春季采收后置沙中半埋半露晒干后即为甜肉蓉(亦称淡大芸)。秋季采收者因水份大不易干燥,一般都加工成"盐肉蓉"(亦称盐大芸),可采用如下几种加工方法:(1)晾晒法:白天在沙地上摊晒,晚上收集成堆遮盖起来,防止因昼夜温差大冻坏肉苁蓉,晒干后颜色好,质量高。(2)盐渍法:将个大者投入盐湖淹1-3年,或在地上挖50×50×120厘米的坑,用等大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入,在气温降到0℃时,把肉苁蓉放入袋内,用当地未经加工的土盐,配制成40%的盐水淹制,第2年3月,取出凉干,为咸大芸。(3)窖藏法:在冻土层的临界线以下挖一坑,将新鲜肉苁蓉在天气冷凉之时埋入土中,第2年出售可取出晒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白前档 老茶馆 论坛有关牙疼的所有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