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临床辨证浅解

2011-06-27 11:29 楼主
民间中医临床辨证浅解
赵东奇
在辨证论治方面,力主医之治病,我都认为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首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我强调阴阳为两纲,表、里、虚、实、寒、热为六要,我觉得不能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并列为八纲。辨证论治,全凭纲要。纲者两纲,如阴如阳,要者六要,如表、里、虚,实、寒、热。又如清徐灵胎言之綦详,亦即张景岳之所谓两纲六变者也。人之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故医者临证,必须先审阴阳,因为病因证脉与药皆有阴阳。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阴阳既明怡自无讹。其间且有错综现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间,彼此多少,疑似之间,更须明辨。具体一个病进而求之,则疾病之部位亦存在表里,正邪之消长与虚实若何?若论疾病之征象自有寒热之分,但其间情况复杂,如由表入里,由里达表,寒热错综,虚实互见等,必须审慎辨识。总之,表、实、热三者,概于阳;里、寒、虚三者,可概于阴。故阴阳者,医道之总纲领也。至于六要者,病变之关键也。医者既须提纲挈领,又要把握关键,则病无遁情,了如指掌矣。辨证既明,论治用药更应详酌,故有时参、术、硝、黄,俱能起死,芩、连、姜、附,尽可回生。

喻嘉言尝谓:医不难于用药,而准于认证。故必先议病,而后议药。又如朱丹溪亦主张:认证为先,施治为后。若但知以执某方治某病,不论因时、因地、因人,不审何脉、何因、何证,是冀病以就方,非处方以治病。辨之不明,焉能用之无误?施治之妙,实由于辨证之准确。寒、热、虚、实,不昧于证,而又不惑于证;汗、吐、下、和,不违于法,而又不泥于法。否则疑似甚多,临证莫决,见病治病,十难效一。其实我本人非常崇拜徐灵胎《病因人异论》中的论述。徐灵胎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机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薛东庆按语:此文可用来解说本写的人辩证体系中,(病性分阴阳,重兼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6-27 14:22 2楼
因水平有限,一般也就虚、实、寒、热而已。
2011-06-27 15:24 3楼
认同楼主的治病辨证为先这一论点,但是以阴阳为纲,先辨阴阳,我的老师去年之前一直坚持这一观点,然而我的师兄师姐跟师数年仍弄不懂如何才能清楚的辨清阴阳,阴阳概念太大了,后来我的老师改成先辨气血,以气血为纲,很多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我个人认为不论气血、表里、虚实,甚至是寒热都可以为纲,因为这是两纲,其实就是一个相对论的分辨,是一个方向,大的方向对了,再求细节,各个细节再能符合就可以锁定目标,就像坐标中确定一个点一样
2011-06-27 20:41 4楼
辨寒热,表里,虚实,本身就是在辨阴阳。
这个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化。
当然了,内伤主在虚实,寒热,外感重在表里,寒热。温病的辨证卫气营血,实则上是以气血为重。
伤科也多以气血为重点。
侧重点不同而已。
个人观点供参考。
2014-11-27 14:42 5楼
谢谢分享
⬅ 朱砂可以用胶囊装了内服吗? 老茶馆 救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