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美:中医战线上的强兵

2011-06-10 15:43 楼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李赛美,作为一名医师、教师,充满激情和感召力。对患者,用诚心相待,热心相助,细心诊察,精心治疗,耐心解答,诠释着“仁心仁术”——
李赛美:中医战线上的强兵
本报记者 方宁 通讯员 张秋霞
李赛美,从事内分泌专科,临床以糖尿病和甲亢多见。她在临床中注重综合治疗,摸索出“糖尿病辨病辨证五步法”、“糖尿病六经辨治心悟”、“经方临床运用九步曲”等规律。在降糖的同时,运用中医经方特色,减轻患者并发症,让患者获得全方位、更好的疗效。
维护病患的利益为重
李赛美一心想的是如何维护病人的利益。能用便宜的药则绝不用贵的,不开大处方。每每开完处方,都要看看经费是否患者能够承受。整体思维,选择用药,尽量为患者做“减法”,用最少的药,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好、最大的疗效。为了方便患者,留下手机与家里电话,家里人变成了接线员和解说员。
为方便患者,他延长出诊时间,每半天看60~70个病人。从早8点看诊至下午2点,或从下午2:30至7:30,连续5~6个小时工作。若上午门诊,下午上课,常常连午饭都吃不上。
就诊患者不少是退休工人、低收入人群,还有农民工。不论老少、贫富、职位高低,李赛美均视为自己亲人。有位从汕头来的女性农民患者,患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致双目视力近零。在某眼科医院治疗,因血糖控制不佳不能手术。来诊后,李赛美了解到患者在广州住了近一月,因为经济原因,情绪紧张,影响血糖波动。李赛美赶紧安排患者住院,给予强化治疗,并联系眼科主任,患者住院一周后即完成了手术,当清晰见到医师时,患者感动得流下眼泪。尽管素不相识,尽管家境贫寒,在李赛美看来,“患之痛,亦吾之苦”。
由于李赛美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赢得患者信赖。常常是口碑相传,有的一家4代人都找李赛美看病,很信任她。患者或来自外省、外地,国外患者也不少。有位美国男孩患甲亢多年,检查结果一直不正常,经人介绍,来李赛美处诊治,治疗方案带回美国,2个月后检查结果正常,美国医师大为惊讶,他家人自豪地说:我们用了中药。很多人都成了李赛美的朋友和粉丝。
最受欢迎的任课老师
李赛美还从事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教学。她注重从“活”处诠释经典,总结出“鲜活的案例、活泼的讲授、灵活的形式、生活的体验、活跃的氛围”教学方法。《伤寒论》课程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李赛美年年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任课老师”。
李赛美每年还主讲《伤寒论》、《中医临床基础》等课程,从本科、硕士、博士到继续教育。年均课堂教学超过200学时,去年达400多学时。有时从早到晚,一天讲授10学时。学校的本科教材到研究生规划教材、案例版、创新版、拓展版,以及继续教育教材,都融入了她的心血。为了展现《伤寒论》理法方药临床魅力,她每周病区查房都突出经典运用,并进行录像。
自2005年始开展本项工作以来,已完成200余案例,通过整理建立了经方临床案例库,部分挂网,免费让全球同行及中医经方爱好者分享。同时李赛美主持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成为第一附属医院品牌,享誉海内外。伤寒论学科,经过3代人艰辛努力,成为全国中医学术界品牌。
李赛美的学生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经历、学习背景的,有脱产生、在职生、委培生,有留学生、港澳台生、非医攻博生,也有师带徒,有处长、也有主任,可谓多形式、多规格。
在带研中,李赛美注重比学赶帮、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融专业教育与学风、品德教育于一体,言传身教,“严”字当头。有位博士实验完成后,在统计时发现部分数据为阴性结果,十分困惑。李赛美得知后,劝说道:只要实验设计严谨,过程真实,数据不能完全代表结果,阳性结果固然有价值,阴性结果也同样重要。尤其对于中医疗效,单凭一、二次实验阴性结果是不能否定中医的,由于人与动物差异,中医实验目的不在疗效,而在作用环节与靶点探索上。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探索精神和严谨态度。
李赛美在论文选题上既尊重同学爱好,又考虑到学科发展需求。如有几位同学在硕士学习阶段从事实验研究,李赛美希望他们能继续相关工作,但选题时他们却提出临床或文献研究,李赛美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一丝不苟地辅导学生。
有一位香港研究生,学了一半准备退学,因为大陆中医医院中,西医份额比例不小,而香港中医师不能用西医、西药,学非所用。李赛美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调整了培养方案,采取了灵活的跟师中医门诊、查房方式,同时发挥同学擅长整理与计算机优势,以“经方临床运用案例库建设”为论文选题。这位学生通过跟师学习,中医理论与临床能力有了实质性提升,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鉴于对经方研究与推广做出的重要贡献,2010年,李赛美参与的研究成果“经方现代运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还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她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首届研究生规划教材,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教材著作25部,并培养了博士36名,硕士27名,博士后1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家有红豆杉 老茶馆 试谈“五行”----丁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