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歌括按类方整理

2011-06-07 09:48 楼主
1.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KT KT 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3.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4.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5.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6.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7.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8.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补充内容 (2011-6-16 09:45):
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
水利邪除立法新。


补充内容 (2011-6-21 10:49):
1 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这个化是什么意思。2恶寒在表发汗解肌,在肾为里则加附子 3。头项强痛发汗解肌可也,发展到背,强得更凶时,则要加葛根升提精液。 4。若阳虚里寒,则芍药酸寒有碍温阳.

补充内容 (2011-8-16 18:32):
太阳中风,大汗出,脉洪大,容易被误认为是白虎汤证, 差别在烦渴与否

补充内容 (2011-10-2 10:47):
干呕发热而咳。此发热不同于小柴胡的寒热往来,此上表寒之热,伴恶寒无汗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6-16 12:05 2楼
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0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11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

三两新加汤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12桂枝甘草汤
属性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13小建中汤属性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


补充内容 (2011-6-26 13:57):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后更正为: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补充内容 (2011-6-26 14:00):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与麻杏石甘汤及一对方,此寒而彼热也,此苔白而彼苔黄也。得自某医话,忘出处了,好象是杏林集叶。

补充内容 (2011-6-30 15:40):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化者,温化,助也

补充内容 (2011-7-30 12:53):
虚劳腹痛小建中,悸衄亡血梦失精 小建中的证都在这里了

补充内容 (2011-8-21 16:28):
去桂加茯芩白术专利水,水行则气自外达也。五芩散有桂化气以行水也。气化水自行也

补充内容 (2011-8-21 16:38):
刘氏说临床上治喘,寒饮射肺者用小青龙汤,肺热作喘者用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仁 以证见脉浮缓、有汗者为准 叶天士只加杏子而不加厚朴,效果也很好

补充内容 (2011-8-28 18:22):
白术附子汤:后世用白术来治便秘的由来。去桂加苓术者,表已解也。 此去桂加术者,防其伤津也。樊师指点而解此惑。
2011-07-01 13:42 3楼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惊狂。 15 桂枝加桂汤: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17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粒。痛难转侧此方探。 18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身重 痛不能转侧。风湿病也。前方治风胜于湿。此方治湿胜于风。) 19 20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 21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补充内容 (2011-7-12 14:19):
方14比方16多了蜀漆(祛痰),生姜大枣(调查和营卫) 主证上多了惊狂,卧起不安,更重一些

补充内容 (2011-7-21 13:18):
方17 桂枝附子汤是桂枝加葛根汤的更进一步,栝楼桂枝汤又进一步。津液已很明显虚了,到全身了。

补充内容 (2011-7-30 12:17):
桂枝加芍药汤,乃脾胃气血不和,与太阴四逆证比是不叶不自利益甚,那是脾虚而有寒湿。 不属于太阴病有湿热。因为它未涉及小便不利、手足自温不是阳明的胀满疼痛、腹满不减、腹痛不减。减不足言。


补充内容 (2011-7-30 12:23):
区别于厚姜半甘参汤证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方面:后者以胀为主,矢气肠鸣得解,在气分而此在气还在血。且脉弦(这是指标之二)如刀刃,弦在肝,细在血,故加芍药。土中泻木这法也。

补充内容 (2011-7-30 12:37):
此方再加饴糖为小建中,由气血不和,而至脾气虚:腹痛,心慌,心跳,脉无力,面色苍白 腹痛时往里窜

补充内容 (2011-7-30 12:40):
此方有两个发展:1如大实痛,而无谵语潮热蒸蒸发热,是太阴气血不和,加了点阳明的实证。则用此方加大黄调和脾胃,轻泻阳明,轻于调胃承气, 2。达到脾气虚,则加饴糖为小建中证。另个还有加归加芪等

补充内容 (2011-7-30 12:43):
更正:不吐不自利益甚

补充内容 (2011-7-30 12:53):
以上刘渡舟的解说:示给我们一个临床辨证之法,就是揆度尺衡 两相比较,排除法

补充内容 (2011-7-31 12:14):
还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看病势

补充内容 (2011-8-3 15:45):
1。泻心汤证表解乃可攻痞,此是表里同解。 2。葛根芩连也是协热而利,那里表里皆热,脉促也。 3后下桂枝,则不受其他甘草参术泫腻药影响面走表

补充内容 (2011-8-3 18:17):
学到这里想起今古子治小儿咳嗽案,用的是二陈加桂,后来换杏仁 这种加桂法来自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是理中加桂,用于太阴虚寒兼表, 可见,有经验的人,活用起伤寒来的巧妙
2011-07-31 12:12 4楼
22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23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24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2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补充内容 (2011-9-12 15:37):
1,麻黄汤要注意比例,否则影响发汗效果,反过来,调整比例,就会调整发汗力度了。看来本坛有用麻黄汗不出而啜粥的,有温敷的,所以无须啜粥,但可以粥到牙也。

补充内容 (2011-9-12 15:42):
麻黄8证,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而喘.总结起来是诸痛,寒热,六脉浮紧,无汗而喘

补充内容 (2011-9-12 15:42):
灵枢经〃经脉》所说:膀胱足太阳之脉,……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筋主束

骨而利机关,太阳?主筋所生病?,故太阳感寒则身疼,骨

节疼痛。


补充内容 (2011-9-12 16:03):
无汗而喘 可 和肺热汗出而喘作鉴别。特别是摸背,发热干燥。


补充内容 (2011-9-18 12:52):
不汗出而烦燥为大青龙,表寒内热。若兼见渴而引饮,那里白虎,若兼见脚冷脉微,那是少阴之燥。

补充内容 (2011-10-4 10:28):
小青龙证若偏于喘而喘重者,那是厚朴麻黄汤证

补充内容 (2011-10-4 10:38):
小青龙望诊依据:水色:水寒郁遏阳气,则面色多见青色或黧黑之色,或下眼睑处出现青黯之色寒饮阻滞,营卫气血运行不利,则面部可出现对称性的色素沉着,谓之水斑;水气停留于皮下,则见面部虚浮,眼睑轻肿,

补充内容 (2011-10-4 10:38):
谓之水气 寒饮之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咳吐大量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二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如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而且连续不断。相比而言,燥痰或热痰胶粘难吐,不难鉴别 天气暖和时则病情缓解,天气寒

补充内容 (2011-10-4 10:39):
冷时则发作加重 。小青龙汤的使用禁忌在《金匮要略》中却有明文,这是详于后而略于前。《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

补充内容 (2011-10-4 10:39):
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这一条详细记述了小青龙汤的使用禁忌和误服本方后的变证,以及救治方法。尤在泾对这一条做了很好的

补充内容 (2011-10-4 10:40):
解释

补充内容 (2011-10-5 12:41):
麻杏石甘汤 和桂枝加厚朴汤是一个对方,一治热一治寒。 其汗多且臭又粘稠,有阳明的意思,但不是很烦渴引饮 有内热故去桂枝,加石膏

补充内容 (2011-10-27 16:42):
阳热郁于上,故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咽喉不利吐脓血。 下有寒故下利不止,药味少以免治寒碍热,治热碍寒, 黄芩石膏清肺胃之热,桂枝干姜温中通阳气,当归养血,知母、天冬、葳蕤滋养肺胃津液 甘草、白术

补充内容 (2011-10-27 16:46):
草配上干姜又能温中,全方有宣上、温下、温中、宣透阳郁的作用。 乌梅丸的寒热并用偏于收敛,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寒热并用偏于降逆,热格寒于外,食入即吐,麻黄升麻汤的寒热并用偏于宣发,上有咽痛吐脓血下有下利

补充内容 (2011-10-27 16:46):
因为方中只有麻黄升麻这两味药量重点。黄连汤和半夏泻心汤的寒热并用是偏于和中的。上吐下利。 伤寒论中的寒热并用就包括这四个方面。 临床中怎么分别是上热下寒当和中,还是阳郁于上当宣郁。

补充内容 (2012-1-1 13:22):
适才看古道瘦马的贴子,升麻非是升阳,而是清热解毒利咽。
2011-08-05 11:20 5楼
桂枝汤类方背完,准备从头复习一遍。进度象蜗牛,不过也不求快。我属于慢工那种,不一定会出细活。
2011-08-09 17:52 6楼
我家有好几本伤寒的书,是清代陈修远的,有这本,可惜都是文言繁体字。
2011-08-10 12:26 7楼
guojunzhu 说:
我家有好几本伤寒的书,是清代陈修远的,有这本,可惜都是文言繁体字。

网上很多电子版的
2011-08-11 09:43 8楼
昨天复习桂枝汤类,发现加单味药的就加葛根和加附子两个.都是精液虚。一个升津液,一个补阳,阳生阴长也。学到桂麻合汤类,明白两方相合要看各自方证的比例来合。常规合法是古道老师说的那种:同样的药取量大的.
2011-10-04 10:40 9楼
2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二草嘉。
27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28 甘草麻黄二两佳。一枚附子固根 。少阴得病二三日。里证全无汗岂乖。 29麻黄升麻汤 两半麻升一两归。六铢苓术芍冬根据。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


补充内容 (2011-10-12 17:14):
黄病亮黄,热大于湿,有三;兼表者麻黄连翘赤小豆,瘀热在里,渴饮水浆腹微满有阳明之渐,小便不利而黄,表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仅有里热则茵陈蒿汤,无明显表里证者,桅子柏皮汤证。刘军认为桅子清郁热,热不在阳

补充内容 (2011-10-13 10:35):
麻黄杏仁解表利肺气调水道。梓皮连翘赤小豆清热利湿,姜枣炙草建中安中。

补充内容 (2011-10-20 12:18):
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285少阴病

,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阴虚或阳虚均不可发

补充内容 (2011-10-20 12:19):
这是张仲景给我们的警戒。所以感冒要看一下是不是有少阴, 是不是可汗,不然很危险的。 若服用以上两方,病仍不解,就应根据太阳病篇第C96条用四逆汤。这就有个过程,先用附子细辛,以细辛助麻黄通阳

发汗

补充内容 (2011-10-20 12:19):
发汗,又助附子温阳散寒。若过二三日,有点阳虚了,就不能用了,得加强温阳的力度,减少发汗的力度,把细辛换成甘草,助附子温阳。 这两个方用了还不行,就得用四

逆汤, 太阳篇第C96条太阳病,发热头痛

补充内容 (2011-10-20 12:20):
脉反沉;若不差,这 若不差 就是指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无效时,而且还有身体疼痛,就要用四逆汤。 什么时

候可汗,不可汗,什么时候当用四逆,这个不好掌握


补充内容 (2011-10-27 16:45):
阳热郁于上,故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咽喉不利吐脓血。 下有寒故下利不止,药味少以免治寒碍热,治热碍寒, 黄芩石膏清肺胃之热,桂枝干姜温中通阳气,当归养血,知母、天冬、葳蕤滋养肺胃津液 甘草、白术
2011-10-30 12:14 10楼
陈老大也犯了个错误:明明麻黄升麻汤的升麻当归是1两1分,他编的歌中直接就换成了两半和一两,这个方子药多,直接用了3天时间,
2011-10-30 16:26 11楼
是的,刘军兄心细,果然是升麻当归是1两1分。
这个歌好,正烦恼《伤寒》药方前记后忘,类歌则帮助记忆了。多谢点拨!
只是不知道此方歌与汤头歌有什么联系?
⬅ 问责中医教育 老茶馆 回复郝守玉先生关于创建中医伤寒六经医学系统模式之中西沟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