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扁鹊轶闻录

2011-05-20 11:27 楼主
近读《史记》、《战国策》等有关扁鹊的典籍,深知此公事迹有十分突出之处,宜彰显之。兹录其二三轶闻如次。

两个扁鹊

本来,历史上有两个扁鹊,一个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25世纪)的神医,因为善于治病被人看作带来喜讯的喜鹊,故名扁鹊。另一个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神医,他本名秦越人,生于卢国(地属齐国的渤海,位于现在的山东长清一带),所以又叫卢医。秦越人治病的本领特别高强,他首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生,到处传颂着他的事迹,人们爱戴他,直接称颂他为“扁鹊”,久而久之,他原来的名字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我国医学界把这位扁鹊尊为中医的祖师。他的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名叫《难经》,是中国医学的珍贵文献。

我想,两个扁鹊生活的时代相距两千多年,被人民群众作为美称合而为一,代代相传直至今天。这是医学的奇迹,也是历史的奇迹,这也是姓名学的奇迹!这里面有多少值得思索的空间……

三个兄弟

据说,扁鹊有三个兄弟,都精于医术。有一次,魏文侯问他三人医术孰高孰低,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侯不解,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名气最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在病未发之前,就把病因消除了。二哥治病,是治在病发之初,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至于我治病,是治在病情危重之时,内外用药,甚至手术,这样我的名气就比他们响了。”

这故事见于《战国策》。扁鹊的回答很有意思,难道病人治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依着次序找哥仨吗?再说,如果病还未发,谁会去积极找医生呢?扁鹊有两个哥哥善于治病,在史籍中没有实例,我想,只能把故事中三兄弟治病当作寓言来看,他们也该是合为一体哩!

中医有句古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故事中的老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千方百计治好病,属“下医”;他二哥是迎头阻击,抑制病情发展,属“中医”;他大哥则是未病先治,保其健康长寿,属“上医”了。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所以,医生治病庄严神圣,是具有国家意义的大事,“上医医国”当作如是观。所以,扁鹊三兄弟治病,代表由低至高的三个层次,喻逐步攀登医学的最高峰,给人莫大启迪。

以身殉职

扁鹊见蔡桓公(一说齐桓公,这齐桓公有两个,春秋时的齐桓公叫姜小白,战国时的叫田午,扁鹊所见当属后者)的故事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桓公因为讳疾忌医而病入膏肓,被人作为教训来记取。但是,扁鹊还见过秦武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

这秦武王年青气盛,长大多力,生性粗直,好与勇士角力为戏,有句成语“举鼎绝胫”,就是讲他与大力士孟说比试,用力举起鼎来,方欲举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压在右足上,将胫骨压断,夜半死去。后来用“举鼎绝胫”来比喻做力不胜任的事。

扁鹊见秦武王在这事发生之前,秦武王倒是主动告诉扁鹊自己有什么病,扁鹊当即表示乐意为他医治。但秦武王的耳朵根很软,左右近臣对他一嘀咕,说武王的病是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要医治会把耳朵搞聋,眼睛搞瞎。武王一听不敢治了,并把这番话告诉了扁鹊。扁鹊火了,说:“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意思是,“君王和知道病理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却又和不懂医道的人一同败坏它。假使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很快就要亡国了!”可见扁鹊嫉恶如仇,多么忠诚正直!

秦武王在位两年多就死于非命。本来朝政就比较混乱,太医令李醯(xì)是奸佞小人,因妒恨派人把扁鹊刺死。一代名医,直言惹祸,这是忠于“上医医国”的神圣职责,终于以身殉职,痛哉!(达英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20 14:41 2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间正道,沧桑有知。
⬅ 二十一个补肝肾土方 老茶馆 河北迁安谋划中医院“大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