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妙方

2009-06-10 12:08 楼主
1乌贝散
【来源】?《北京中医》(9)1954年(现代验方)
【歌诀】?乌贝散中乌贼骨,临证再配象贝母,
制酸止痛效果好,胃痛泛酸用时多。
【组成】?乌贼骨85克,象贝母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喷入芳香剂,如丁香油,桂皮油等。每服3克,日服3次。如病情较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亦可制成片剂服用。
【功效】?制酸止痛。
【方解】?方用乌贼骨制酸止痛;佐以象贝母清润护胃。药仅两味,力专效宏,效果甚佳。
【主治】?胃脘疼痛、时发时止、反复发作、并伴有泛酸、喛气、恶心、呕吐或有黑便、呕血等。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加减】?若伴上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同服白芨粉、三七粉;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口苦、中脘灼热感者,加左金丸、黄连;畏寒、乏力者,加黄芪、桂枝。
【附记】?经临床观察,并经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确有明显加速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2乌沉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乌沉汤里用乌药,沉香人参甘草襄,
中虚寒滞胃寒痛,行气散寒止痛良。
【组成】?乌药300克,沉香150克,人参90克,甘草13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服6~9克,日服3次,饭前空腹时温开水送服。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行气散寒,调中补虚。
【方解】?方用乌药行气消胀,温散脾寒;配以沉香温中降逆,理气止痛;佐以人参补气调中;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行气滞,散阴寒,补中虚之功。
【主治】?中虚寒滞,症见脘腹胀痛、喜暖喜按、恶心呕吐、或寒疝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征及肠梗阻等病症。

3复方大柴胡汤
【来源】?现代·《方剂学》
【歌诀】?大柴胡汤增损方,黄芩枳壳子川楝,
大黄白芍延胡索,甘香公英紫丹参。
【组成】?柴胡12克,黄芩、枳壳、川楝子、大黄各9克,延胡索、白芍各10克,蒲公英15克,木香、丹参、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和解表里,清泻热结。
【方解】?本方是由大柴胡汤去枳实、半夏、生姜、大枣,加枳壳、川楝子、延胡索、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而成。方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壳内泻热结;白芍缓急止痛,酸寒敛阴;川楝子、木香、延胡索理气止痛;丹参活血;蒲公英、甘草配黄芩、大黄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和解表里,清泻热结之功。
【主治】?腹腔部有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脉数、舌苔黄等。可用于溃疡病、急性穿孔后腹腔感染。

4健胃散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郭谦亨方)
【歌诀】?健胃散用乌贼骨,佛手枳实甘贝母,
制酸止痛和中气,药简效宏久服宜。
【组成】?乌贼骨(或鸡子壳)80克,浙贝母20克,佛手片20克,枳实10克,甘草20克。
【用法】?将乌贼骨刷洗干净,砸成小块,用文火微炒;如用鸡子壳,将其洗净,烤干。枳实放热麸上炒至微黄色,同它药共研成细粉,放入瓶中贮存。每日3次,饭后1小时开水调服4克。
【功效】?制酸止痛,健胃和中。
【方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多由肝胃不和、气机阻滞,以致邪郁胃脘而发病。健胃散功能理气解郁、舒肝健胃。方中乌贼骨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甘草和中护胃,缓急止痛。据药理研究,前者含碳酸钙(鸡子壳亦同),有制酸作用,后者能使胃酸高者降,低者升而起调节作用,其浸膏对消化性溃疡有抑制作用,二者相偕,更增强制酸和保护黏膜而敛疮的作用。合浙贝母辛散苦泄、开郁散结;佛手、枳实理气解郁,升清降浊,合为治疗脘痛泛酸之通用方。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痛、呕酸、进食缓解、饥则痛重、痛有定处、或灼热嘈杂、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喛气吞酸、甚或呕血便黑、或时泛清水、神倦肢凉。
【加减】?若痛而喜暖、肢凉乏力、舌淡苔白,为虚寒痛,可加黄芪40克,白芍20克,肉桂10克;若疼痛势急、心烦易怒、嘈杂口苦、舌红苔黄燥,为热郁,可加石膏20克,大黄15克,芦根20根,川楝子15克;若痛处固定拒按、舌紫脉涩,为夹有血瘀,可加丹参30克,郁金15克,三七15克,桃仁15克;兼有黑便或便血,加大黄20克,三七15克,花蕊石20克,地榆炭20克,元胡15克。
【附记】?此方系经验方。临床应用数十年,疗效称著。

5厚朴温中汤
【来源】?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组成】?厚朴30克,橘皮30克,炙甘草15克,草豆蔻15克,茯苓15克,木香15克,干姜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取9~15克,加生姜3片,水2碗,煎至1碗,去药渣,趁温饮服,日服2次。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温中燥湿,行气除满。
【方解】?本方【主治】脾胃受寒湿所伤而致诸症。方中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陈皮、木香和中调气;草豆蔻温中燥湿;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茯苓、甘草渗湿健脾以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温中燥湿,行气除满之功。
【主治】?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苔白或腻。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妇女带下等病症。
【加减】?若见脘腹有寒冷感,加肉桂、高良姜;气滞胀满较甚,加枳壳、砂仁;兼有呕恶,加半夏、吴茱萸;脾虚乏力,加党参、白术;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兼有泄泻,干姜改用炮姜,加苏叶、藿香。
【附记】?若胃有灼热、口渴欲饮、舌苔黄腻或大便燥结者,忌用。

6安中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安中散是惠民方,元胡肉桂良干姜,
制酸牡蛎生甘草,芳香健胃小茴香。
【组成】?玄胡索150克,高良姜150克,干姜150克,茴香150克,肉桂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每次服3克,日服3次,饭前服。
【功效】?温胃止痛。
【方解】?方中玄胡索止痛,牡蛎制酸,甘草和中,高良姜、干姜、茴香、肉桂温胃祛寒,用以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最为合拍。
【主治】?脾痛翻胃日久、口吐酸水、寒邪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腹胁胀满刺痛远年日近,可用于虚寒型胃溃疡。
【附记】?此方备受日本人大冢敬节先生之推崇,用以治疗各种胃痛,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今人罕用之,惜哉!又以白芍易牡蛎,改为汤剂,治疗因寒凉所致腹部诸疾,如胃脘痛、盘肠气痛、肠结、寒疝、痛经等,疗效较佳(《陕西中医》(5)1983年)。

7安胃和中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安胃和中大党参,黄连半夏吴茱萸,
陈皮乌梅炙甘草,苓芍厚朴配生姜。
【组成】?大党参15克,吴茱萸5克,黄连炭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乌梅炭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0克,厚朴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日服3次,每次服半杯。10剂为1疗程。
【功效】?安胃和中,止呕定痛。
【方解】?本病多发生于喜食坚硬食物及过热之饮食品与多食肉类和嗜好烟、酒、酸、辣味之人,致使胃内发生溃疡。非由饮食之有形伤害,即五味之无形刺激所致,因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仓廩之官,五味出焉。今既成溃疡,不仅着重治疗,还须注意保护。故方用党参甘温以益气;甘草甘平以养胃;茯苓甘淡以利湿健脾;厚朴苦辛以散满;陈皮苦辛以调中理气;法半夏辛温以除湿化痰;白芍苦酸以敛阴和血;吴茱萸辛热以散郁;黄连苦寒以降逆;乌梅酸涩以收脾阴。组合成方,取酸苦泄热、酸甘化阴、辛开苦降之义。用酸苦甘辛诸味化和,互相制约,不使偏盛,因而达到安胃和中、止呕定痛之功。因五味对五脏各有所宜与所不宜,故在用者当因病制宜,患者应注意饮食五味与病情之宜与不宜,则更能加强疗效。
【主治】?胃溃疡,症见脘腹中上部或略偏左方作痛,每于食后发作、痛处拒按、或痛剧发呕、或时止时发,或大便秘结。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常收良效。

8镇静止痛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镇静止痛北条参,枣苓陈皮海螵蛸,
远志鸡金炒麦芽,甘芍寸冬鹿角霜。
【组成】?酸枣仁10克(炒、打),白茯苓15克,鹿角霜15克,海螵蛸15克,陈皮10克(盐水炒),生甘草10克(盐水炒),炒白芍10克,寸冬10克,远志肉10克,北条参30克,鸡内金10克,炒谷芽10克。
【用法】?另用白茅根60克,熬水去渣煨药,每日1剂,分3次服。亦可用上药(不用茅根)10剂共炒研末,每次服3克,空腹日服3次,米汤调下。
【功效】?甘平柔和,镇静收涩,缓中止痛。
【方解】?本病当从疮疡论治。“诸痛痒疮,皆属于火”,故方用北条参之甘苦微寒以补五脏之阴为主;佐以甘苦微寒之寸冬泻热养阴;苦酸微寒之白芍泻火敛阴;味甘气平之甘草缓中止痛;甘平淡渗之茯苓除湿泻热;甘温无毒之谷芽消食和中;甘酸而润之酸枣仁安五脏,助阳气散邪结气聚;苦辛而温之远志肉除邪气,长肌肉治一切痈疽;苦辛甘温之陈皮消谷化痰而理气调中;甘平性涩之鸡内金除热消积而合疮口;味甘性平之鹿角霜补虚劳、长肌肉治损伤而除邪气;味咸性温之乌贼骨粉(即海漂蛸)以制酸,止血,敛疮口而止痛。诸药合用,【组成】镇静收涩,甘缓柔和,养阴气,敛疮口之方剂。而鹿角霜、乌贼骨粉外用能止血,内服能敛疮,都能附着于伤处以保护疮口,防止摩伤。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见胃脘正中偏右有胀满或刺痛感,其痛多在食后2小时以后发作;更有在饥饿时其痛亦发,但摄取少量食物后,痛可缓解。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屡试屡验,效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28 15:15 2楼
我要试试看,管用不
2012-03-22 22:54 3楼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 脏腑经络关系与脏腑别通【依仙】 老茶馆 一句话来辩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