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2009-06-09 19:37 楼主
1黄芪固卫散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
【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
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牡蛎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
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加减】?为加强疗效,本方可加煅龙骨、糯稻根、瘪桃干。若属气虚自汗,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阳虚汗出,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附记】?若大汗淋漓不止,见有亡阳虚脱者,本方力缓,殊非所宜。

3柏子仁丸
【来源】?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歌诀】?柏子仁丸术人参,麦麸牡蛎麻黄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阴虚盗汗枣丸吞。
【组成】?柏子仁60克,人参30克,五味子30克,白术30克,牡蛎30克,麻黄根30克,半夏30克,麦麸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枣肉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汤送下50丸,1日服3次。
【功效】?养心安神,敛阴止汗。
【方解】?“阴虚有热则盗汗。汗为心液,汗出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方中首用柏子仁养心清热以安神;又用牡蛎、麦麸的咸寒以清热收敛、宁心除烦;五味子酸敛心气;半夏和胃燥湿;更用人参、白术益气固卫,与麻黄根相合,走肌表,固卫气而止汗;用枣肉做丸,是取其补养脾胃之作用”(乔模)。
【主治】?阴虚盗汗、心烦、心悸怔忡。

4益气固表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固表生黄芪,白术炙草与桂枝,
白芍当归熟附片,防风玉竹姜枣随。
【组成】?生黄芪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片10克,桂枝5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玉竹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开水泡药,慢火煨两小时,取汁300~4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扶阳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本方由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芪附汤、术附汤、补血汤等数方化裁而成。凡人不因劳动或天热衣厚而常自汗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原因甚多,本方所主,乃阳气不足,卫虚不能固表,汗常自出,肢体恶寒之证。故方用生黄芪大补阳气以实卫气,固表而止汗;白术补气血,健脾胃,与黄芪、白芍同用则止汗;白芍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以收阴气而敛汗;玉竹润心肺,治寒热,以补中益气而止自汗;桂枝辛甘而温,气薄属阳,功能解肌,同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则调和营卫而止汗出;熟附片辛甘大热,补命门火,温中补虚而退阴回阳;当归入心肝脾血分,汗为心液,心主血,它能养血和气以助心散寒;防风味辛甘而性升浮走表,为祛风胜湿要药,无论阴虚、阳虚、自汗、盗汗并禁用,但同黄芪、白术、白芍合用则能实表止汗;炙甘草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并能协和诸药;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大枣甘温缓阴血而生津。诸药协同,共奏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主治】?自汗。白日汗常自出,入夜熟睡则汗自止,异常畏寒,虽在盛夏,亦不去衣,甚则闭户塞牖,尤以汗出之后,恶寒更甚。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凡自汗兼恶寒之证,屡用效著,一般连用3~5剂即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6-11 14:37 2楼
很好的资料,感谢分享!
⬅ 治腰痛妙方 老茶馆 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