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好村医

2011-05-11 16:29 楼主
47岁的张秋江,是行唐县城寨乡的一个普通村医。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影响了身边许多的人。
“只要努力拼搏,天无绝人之路”
张秋江两岁时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落下左腿瘫痪的终生残疾。幼年读书,他成绩优异,却因残疾,被高校拒之门外。他饱尝着残疾人的酸甜苦辣,但没有悔恨,没有失望,因为他知道,只要努力拼搏,天无绝人之路。
后来,张秋江考取了县卫校,毕业后分到卫生院;经发奋自学,又获得医科大专学历。为了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2003年,他自己筹资建了卫生室“田园堂”,并购置了B超、血糖仪、生化分析仪等十多种现代医疗设备。
看病用药,须精益求精
1990年,上碑镇一个张姓农民的新生儿因肚脐感染导致败血症,高烧40摄氏度,呼吸困难,求治于某医院,医生诊断后劝其转院或干脆算了。怀着试试看的一线希望,患儿家长慕名到镇卫生院向张秋江求救。
当时,张秋江正休假在家,闻讯后二话没说,坐上通知人的自行车火速应诊,断明病情即行抢救……直到小生命渐渐复苏。之后,他又连续十余天到病房为患儿诊治。十多里坡路,有时天雨路滑,他只能拖着残疾的腿赶路,几次跌进泥坑,弄得浑身是泥,但挡不住他治病救人的信念,直到患儿奇迹般地康复。
一次,张秋江接诊一个小男孩,高烧、惊厥,初诊为呼吸道感染,应急救治后又亲自送县医院,途中男孩病情恶化,断定气管被痰堵塞,造成窒息,就俯身与患儿口对口,用力把气管的痰吸到自己口里,险情得以化解。经过紧张的治疗,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孩子父母千恩万谢谢:“您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于是,执意让孩子认张秋江为干爹。
“医生要一心为人治病,不能光想多挣钱。”这是张秋江的行医理念。他多年来花数万元买医科书籍,订了七八种医学报刊杂志,潜心钻研医学,提高医术。人们都说:来田园堂看病,心里踏实。为什么?大家归纳原因是“四不一可”:不用挂号,不用交押金,不用塞红包,不用顾虑医生能否诚心实意的问题;遇特殊情况,可赊账、免费。
现在,张秋江赊账欠条约有200张,计4万余元。欠账人亡故的,欠资只能由他自己“消化”了。而建田园堂的投资,仍有很多没还清。他说:“作为乡村医疗点,病人来了,应先看病,再收费。如一时没带钱或钱不够,就不愿看病,那还算医生吗?”
立志用医术回报社会
经常找张秋江看病的铁柱老夫妇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对笔者念叨:“秋江是个没挑的好医生,没他,俺老俩就活不到今天。他尊老爱幼,心眼好,总是把病人当亲人,处方能开便宜的不开贵的。每年看病上万人次,究竟救了多少人命?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更让村民们敬佩的是,张秋江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却做了健全人都难做到的事。
张秋江平时省吃俭用,但汶川地震后,先后以党员和残疾人的名义多次捐款近2000元。他酷爱自己的职业,多年来巡诊看病风雨无阻,骑坏了四辆摩托和一辆电动车。
但他更难忘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次,骑摩托车陷入冰水坑,两个陌生小伙跳进冰水,帮他脱险;一次骑车陷入沙窝走不动,一个护林的七旬大爷赶来,默默在后推车帮他走出沙窝……
他更难忘儿时,多少人给予了同情支持,背自己走路过河,迈过坎坷。因此,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人要讲良心,党员要讲党性,自己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反哺其乳,用医术回报社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17 20:58 2楼
在农村一样可以打造一方天地,造福一方
2011-05-18 09:54 3楼
医者父母心!农村的医生和患者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医患真情,而不像城市那种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都在为自己小心的留着后路!
2011-05-18 15:57 4楼
仁心仁术,医生造福。
⬅ 茉莉花 老茶馆 中医教你用玻璃瓶按摩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