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医特色 贴近社区居民

2011-05-09 20:22 楼主
北京大学医院
彰显中医特色 贴近社区居民
本报记者 黄丹
北京大学医院率先达到北京市建设全数字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十二五”规划要求,而且该院作为一所综合性社区医院也颇具中医特色。这是记者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大学医院新楼开业典礼上获悉的。
中医药特色尽显优势
北京大学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科在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医科主任李娟介绍,该院中医科大力发展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压豆、按摩、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了胸痺、眩晕、中风、消渴等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在对一些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预防性治疗中,更好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
正在中医科门诊进行拔火罐治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腰痛已经两个多月,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上周开始在中医科进行针灸配合拔火罐的治疗,医生周到的服务和精准的手法,使腰痛很快得到缓解。
李娟说,中医药历史悠久,已经深入人心,颇受群众欢迎,尤其是中老年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力强、信任度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该科努力克服科室人员少、患者对中医药需求激增的困难,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开展工作。如从三甲中医院请来中医专家定期出诊,使患者方便就医;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举办健康讲堂,开展专家巡诊或咨询工作,进行健康指导。在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同时,也抨击了那些打着中医药旗号的伪科学。他们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优势,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小处方”、“中医食疗方案”等资料,还为老年人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
数字化管理方便就医
北京大学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社区医院,负责着燕园社区6.5万名常住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该院采取自酬、贷款和国家资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通过几年的探索开发,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建成独具特色的就诊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社区居民通过电话预约就诊时段,不必取号直接到诊室就诊;少数未预约的患者挂号等候时间亦不超过3分钟;患者交费在自助刷卡交费机上完成,取药则坐等叫号。不仅使在医院门前延续了数十年的半夜排队挂号的现象成为历史,而且基本消除了患者在挂号、候诊、交费、取药各个环节的排队之苦。在新建成的病房大楼,也为患者留有上网端口,方便使用。
住在燕园社区89岁的北京大学教授杨辛十分欣慰,年纪大了,最需要的就是医疗服务,而北京大学医院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一个电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杨辛教授对记者说。
据介绍,该院创造的覆盖全社区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兼容模式,全部检查治疗数据实现了相互兼容、资源共享、长期保存。通过居民的注册信息,医生可以随时追踪社区居民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就医纪录,而居民通过互联网自主查阅、记录健康数据的互动功能已列为下一阶段研发目标。卫生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北京大学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为社区医疗机构和各大学的校医院建设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论膏浊病 老茶馆 风疹和风有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