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涵茶平台“上工”五行现代说

2011-05-04 19:46 楼主
第一编 明理沟通与上工修环境

第一章、中医养生贵在明理
⑴文化理念为魂
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道德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思想、理念是其深层次的概括,是影响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医养生是以中华文化、中医理念(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一大批经典文献理念为代表)为背景思想、思维方式、理念的养生文化。
俗话说:“出路在于思路、理念决定选择、选择胜于努力、选择改变命运。”自古中医“明理、定法、和于术数”。(理念为先,理、法、方、药、技一脉贯通)。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事业本隐含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中医本是“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技),以理为先,理念为魂,理法方药技贯通的学科,故“中医既是哲学、又是科学、同时还是具体技术方法。”
《易经》言:“形后面有象、象后面有数、数后面有气、气后面有理”;《道德经》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象数是看到见的‘有’是手段,气理是看不见的‘无’是灵魂。故文化理念为魂!(参见拙文:文化理念为魂--绿能健康工程发言稿)

⑵‘道’是用头行走,思想者之路
何为道?‘道’的中文字面解析:一个‘首’加一个走子底,意思是:用脑袋(首)去思想(走)一番,即是用头行走,指代思想者之路【学问】;其中‘首’字上面的两点一横代表阴阳(《易经》原有的构架基石“--”和“—”两爻,给予哲学的规定。使它成为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符号。同时把阴阳矛盾的对立、转化及其相互作用看成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建立了以“阴阳”范畴为基石,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首’字下面的一个‘目’用一撇与上面的‘阴阳’相连接,表示是一种用阴阳平衡的理念(目光)去思想的道路。
‘道’是用思维研究宇宙本源最基本粒子的学问,《系辞》“大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宇宙本源基本粒子)也,唯深(哲学道理)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基本粒子)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思想-生物引力光量子排列组合)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参见拙文:《易经》哲理现代前卫新识)
‘道’是指反映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全部过程的学问。因此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境界、道路、品德、理论、方法、技术…都可称之为‘道’,故有大道(境界、理念…)、中道(原理、法则…)、小道(方法、技术…)之分,与现代‘哲学’‘科学’‘科技’有异曲同工、等价相似之妙。(参见拙文:“何为道?”论当今三级贯通缺失的种种尴尬)
‘道’是研究宇宙、生命何从来,何从去的根本大学问。(参见拙文:道为宇宙本源为何难以感知)
米兰、昆德拉在获耶路撒冷文学奖的致词中曾经引用一条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尽管人们不能穷尽宇宙的真理,所以人类的思索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看来有点滑稽可笑,但是人们还得思索,而不必惧怕上帝发笑。原因很简单,因为“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语)

⑶科学思路对于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科学的理论起源于科学的思路,大量事例证明,任何科学新理论的创立,都来自科学思路的突破。体现在:1、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中;2、为寻求科学答案而作出的猜测和假设中;3、创造思维的飞跃和科学突破中;4、探索方向的选择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中;5、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的争论中;6、新思想新理论遭受的压制、围攻的“磨难”,以及它顽强曲折的成长历程中……。7、反之缺乏科学思路创新,即使循规蹈矩也终究会演变为因循守旧。(引自《科学的遗憾》)
美国著名教授林德伯格论《西方科学的起源》说:“科学事业是具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的。”同理,中医研究、中医发展当年祝味菊《伤寒质疑》言:“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可胶柱鼓瑟也。昔者诸圣贤述医论,或为发扬心得,或为叙述经验,或为启迪后学,或为矫正时弊,其立说必有真义所在。其真义之精神。未可言宣词达者,则有术语为之逻辑。逻辑者,罗织也,学说上之组织法也。读古书而不知揣摩其精神,而徒拘执其术语,是乃食古不化也。……医之用药,所以救弊补偏也。历来方术理论都是时代之产物。今之以为非者,当其时以为真理也;今之以为不适用者,当其时固应手而效也。吾人研究医学当以历史目光,追溯昔贤之环境与其著书立说之动机,忽拘泥于其所用之术语,惟惟求其真义之所在,则前人之经验皆我入青囊中物也。”
归根结底一句话:“科学的生命力在于思路的不断创新”。

⑷诺贝尔奖规定与佛学兴衰
对于人类科学事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诺贝尔奖有一个基本规定:“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侧重于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与理论成就……。”规定还说明:“离开基础科学研究,实用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这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还必须是得到证实的理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我们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一个重要因素,是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美国科学家并不特别顺从于一些过时的想法。”
同样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以佛学为例:释迦牟尼后的前五百年--正法时期(佛学的真正发展时期),侧重于理的传博和发展,人才的选拔大多通过辩经法会,辩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理而有所创新,主持高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必须首先是满腹经纶--明理,否则何以主持辩经、选拔人才?由此佛学发展,大乘佛教唯识宗、中观宗…基本都是围绕着辩经明理而发展,由于是围绕着明理而构成的学问,自能被时代所接受,逐成当时印度的主流文化,从我国唐代玄奘印度取经可见一斑;后一千五百年--像法时期(佛学的逐渐衰落时期),虽然侧重于实修实证的佛学之路相较于辩经明理的佛学之路能够吸引更大的社会群体,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疏于明理,不明理追求外在形式(法术)的修证,教条主义地唯经所是,释迦牟尼的诸多方便法门变成了“戒律、戒条”,结果让佛学变成了宗教,佛教虽然在中土得以生存,佛学却逐渐衰落,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了宗教,也唯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时至今日--末法时期(佛学的变质时期),常常为了钱虚扩其表象形式,缺理导致佛学的内涵尽失,常常主持成了商业募捐“总经理”,造庙、做法事变成了来钱的“项目工程”,在老百姓眼中:佛学变成了几个和尚尼姑吃素念经拜佛神神道道的赚钱法门,就连虔诚的佛教徒也常在所不齿!如果说,佛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智慧开悟(明理),明白宇宙万物的根本,那么不明理妄求‘佛陀保佑’,拂逆佛陀本意,结果佛学成了佛教,佛教成了佛商,遭人批评为‘迷信’也就顺理成章了。

⑸李约瑟‘世界科学兴起律’三个档次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1964年曾提出一条‘世界科学兴起律’将科学研究分为三个档次:
低档为下意识级(主要是模仿盲从);中档次为知识级(在已知已有时空条件上的重组,即使创新也是枝节的);高档次为灵悟级(从知上升为悟,视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想,发人所未明,创人所未造),即一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有机程度越高,它所涉及的现象则综合性越强;
那么在欧洲文明(用静态还原观察分析)和亚洲文明(以动态生命整体为根本)之间,它的超越点和融合点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由此中国人的思想和哲学传统在许多方面则都比基督徒的世界观更与现代科学(复杂性、系统性思维)合拍。

⑹缺乏科学理论,实践并非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科学的理论需要有实验和事实,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两者的相互支撑才启现出科学的完美和强大的生命力。离开了理,名方经方如同抓阄“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缺少术的理,如同抓瞎“熟读王叔和,不如游方郎中”。
缺乏‘理’的贯通,“西方科学的灵感来源”难登大雅,只能永远“江湖”。列宁:缺乏理论指导的政党是野蛮的政党。中医的实践事实,倘若缺乏科学理论,充其量也只是经验,而西方学者加上科学理论,常常便是伟大发现。例:幽门螺旋菌的发现:上世纪80年代,因为肝炎流行,治肝炎普遍用“凉药”,虽然凉药能降肝火,但脾胃受寒易“冻结破裂”,造成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普遍,当时面上中医和中西结合专家都已经认识到引起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与肠胃道的虚寒阴性菌有关,甚至已有前卫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专家已经在相关方面呼吁教育后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阴性杆菌属有关,临床实践可普遍采用中医小建中汤(暖脾胃)加痢特灵(杀菌),近远期治疗效果高达90%以上,且副作用小,尤胜于今天西医临床普遍采用的阿莫西林加甲硝唑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菌多多。虽不缺实验病例和数据,但因理论不能与西医接轨,终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
此类例子甚多,在此不作展开。故在下曾在拙文《大道之简“一条枪”中医硕士、博士为何不如中小学文化“老头”》有论,当今之世,某些纯中医或中医粉丝还以为中医全靠疗效立足,不说有些天真至少有些奢侈!(参见拙文:知识层次为何反对中医抵制传统者颇多)。

⑺上世纪梁漱溟谈学问
上世纪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梁漱溟(北大校长)谈学问:“凡真学问家,必皆有其根本观念,有其到处运用之方法,或到处运用之眼光,否则便不足以称为学问家,真学问家在方法上必有其独到之处,不同学派即不同方法。在学问上,结论并不很重要,犹之数学上算式列对,得数并不很重要一样。
凡是学问,皆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而不在乎得数,中医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无奈普通医生只会用古人的得数,所以实在不能算是学问。大概中国种种学术-尤其医学与拳术-往深处追求,都可发见其根本方法眼光是归根于道家。大凡古代名医都是神仙家之流,如葛洪、陶弘景、华佗等,他们不单是有一些技巧法子,实是有其根本所在。仿佛如庄子所说“技而近乎道矣”。他们技巧的根本所在,是能与道相通。道者何?道即是宇宙的大生命,通乎道,即与宇宙的大生命相通(玄学)。”

⑻梁漱溟明理有主见八条
①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有学问!主见是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
②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学的认识问题。然而非能解决问题,不算有学问。
③有主见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
④有主见学然后知不足:用心之后就自知虚心了,又心虚思密实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⑤有主见由浅入深便能以简驭繁: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才能以简驭繁。凡是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一定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⑥有主见有真学问便有受用:受用就是能不能解决问题。
⑦有主见旁人得失长短一望而知:……。
⑧有主见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

⑼孔子论明理有主见的重要性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学技为业不如喜欢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不如从中受益的);“十五敏而好学(学技求知而近博);“三十而立”(博中立业而求通);“四十不惑”(通则明理而不疑);“五十知天命”(明理知天道则精);“六十耳顺”(精则独成系统,何须他人执耳);“七十随心所欲不愈矩”(精而返约,大道至简)。“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明理家国兼济)。唯此明理“主见系统”执耳!圣人大法无法-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升降沉浮…吃素、念经、符咒……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养生方法)信手拈来。
明代《医学集成》论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带着质疑求索之精神,博览群书、比较认识万法之理,“博极而通,通而精,精而返约(简)”故“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成致其约”。博是通(一是贯通,二是明白)的前提条件,通是精(得其整体系统)的前提条件,精是约(大道之简)的前提条件。故孔子曰:“善学者近于知(知识、学问)”学习各种知识、建立自己学问体系是一个智者通往‘博’的前提条件;“善行者近于敏(聪明、慧根)”实践各种技术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慧者明理悟道的基本途径;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辨则泛”,不思、不辨,博而不通又何以‘精’?唯思、唯辨,明晰道理才能贯通而精(整体把握)故曰“非精不能明其理”,精而返约(因博采众家方有独辟蹊径)故曰“非博不成致其约”,才是一个真正的智慧者!由此,孔子谦称自己成长道路为:“十五敏而好学”(学技求知而近博);“三十而立”(博中立业而求贯通);“四十不惑”(通则明理而不疑);“五十知天命”(明理知天道则精);“六十耳顺”(精则独成系统,何须他人执耳);“七十随心所欲不愈距”(精而返约,大道至简、大法无法)。反观当今中医离开了‘博’大多不‘通’,常常因缺乏三级贯通、更无从明理,执于一偶而各持己见,妄谈‘精而返约、大道之简’好比不学三千佛法、不读三千佛经,以为只持一本《金刚经》或口诵“阿弥陀佛”便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实在是一种妄念或执着,天下哪来如此便宜之事?整个一个崂山道士心态!

⑽古代学医明理有主见途径
为了明理,古代中医要求学医者,不仅要学习《内》《难》《本草》《伤寒》及张刘李朱……各种中医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博览群书、融会今古,通过学习大量医学以外的知识而明理,方能有所成。明代李烻(健斋)《医学入门》有“习医规格”要求学医者:“志既立矣,可商量用工:每早对先天图(易卦)静坐,玩读《孝经》《论语》《小学》;大有资(智)力者次及全部四书、古易白文及《书经》《洪范》《无逸》《尧典》(理会大意,不必强记)。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没有系统)不能疏通变化。……纵有小方捷法,终不是大家数,慎不可为其诬惑。”又清代名医叶天士医名最盛,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为了明理,为了构建医者阴阳划分多少之系统,古代秦汉《黄帝内经》时期,医家“不知易不足以为工(医)。”(不懂易经的道理,不能当一个好医生);唐宋以降,医生须通晓五运六气,如宋徽宗亲自为国家医学大全《圣济总录》写序,规定全国中医必须经过国家五运六气考试,当时医界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之谚语传诵;元明时期,国家规定学医必须学习四书五经,如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规定学医必须精通四书,并定程式为考试之法,凡不精熟本科经书,禁止不得行医;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依旧例(考四书)设立(医)科举试,三年一次,第一甲充太医,二甲副提举,三甲教授;明永乐中,诏太医院选名医子弟读书(四书五经)备用;嘉靖中,国家考校医士(医官),也皆需考四书五经。直至清代中叶,西洋医学传入,洋务运动兴起,才风气大变,学医者开始纷纷向西学靠拢,逐渐从西学系统中吸取养料,构建中西汇通之系统。时至今日,学医者知‘易’者鲜,精熟本科经书四书五经者绝,五运六气更是成了实际上的‘食而无味,弃之可惜,束之高搁’之摆设。而今天的环境,不懂西医者恐怕寸步难行,(至少难以取得行医许可)。
何以为?归结为一句话,古人早就明白:中医本是与时俱进、随时世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产物(绝非只是老古董),中医的理法方技也必须必然随时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的大前提、必要条件就是在于明理,倘若不知明理,一味因循守旧、谨守方技小术,那么,遭到历史的遗弃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⑾上世纪初祝味菊明理主张
上世纪上半叶,中西汇通派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和实践家-祝味菊,他的临床疗效惊世骇俗、医界公认,他的中医思想-对于明理而用术(学识和经验之关系)构建系统法(“汇百川而纳诸海,执一贯之旨以御繁复之机。”(祝味菊《伤寒质疑》),)曾经如日中天,医界为此憾动。但也许是其不盲从古人,不追逐潮流,不迎合世俗的主张太过前卫,今天似乎有被人故意遗忘之嫌,然其曾在中医学星空中划出的一道亮丽光芒,其精神、其智慧、其探索,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医理论和实践发展依然应该仍有莫大启示。今此特节录一小段与有缘者共勉之:
“夫学识经验,相辅为用。学以明理,明理故能应变;验以致用,用熟故能生巧。……治学明理,以备临时之实用;反复经验,以证所学之不虚;所谓相得益彰也。彼时俗之流,承袭师傅,以经验自炫,不知探索真理,只求应付,不问根源,是故其治有应有不应。其应也,以为独得千古之秘;其不因也,束手技穷,委之天命。此徒有治病之经验,而乏应变之学问也。……药物之性能,方剂之功效,反应若何,预后若何,此惟经验者知之。区别病之阴阳虚实,何者为生理。何者为病理,何药为有当,何药为合理,药之何以有效,何以无效,探索真理,以求其是,此有赖于学问也。经验由实习而来,虽可生巧,未能应变,原理未明也。若能明理,相互印证,则尽善尽美矣。”(祝味菊《伤寒质疑》)。
《内经》云:“秋毫在目,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知其要者即明理,明白治疗方法的背后一条主线,即“明白症候产生的动机,澈悟症候发生的原理,则邪正分明,顺逆之势,昭然若揭。”这就是祝味菊先生旨在提高自然疗能的一贯之道,也是他认为的“中医精髓之所寄”。有了特色系统自能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大道至简-约)。‘博’之目的为了‘通’-明理,明理之目的为了‘精’-系统,有了系统控制模型,自能约(简)。故“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成致其约”。

⑿中西汇通派明理响亮学术口号
当年中西汇通派响亮学术口号“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独辟蹊径。”仍然是今天医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
发皇古义【明理】-学习《内》《难》《本草》《伤寒》及张刘李朱……各家中医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及易经、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是为了明理、构建系统。
博采众方【术数】-学习各家技术方法(包括秘方、秘技、秘笈),是为了明理、构建系统。
融会新知【新理、术】-学习近代、现代西医知识以及当代各种前卫科技手段和理论欲求融会,目的还是为了明理、构建系统。
独辟蹊径【定法】-在明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蹊径)控制模型(系统),这才是真正目的。
即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是手段,独辟蹊径构建自己系统才是目的。上海针灸研究所陈汉平教授把中医改革创新的思考归纳为“结合、组合、融合”,结合是观念、理论(偏于理1学和术相区别2生命高度思考),组合是手段、方法(偏于术1民间经验是源头活水2中医特色和时代气息),而融合才是目标(构建系统控制模型1与国际接轨2保持领先地位)。

⒀新时代明理有主见中西沟通新途径
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有一句名言:“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医学作为应用科学,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支撑。西医依赖强大的现代科技,在突飞猛进的同时,又被还原论的泥潭陷住了脚步;中医依赖古人自然、人文、思维…智慧,今天已现停滞发展的颓势。中医理论现代解释倘若始终停留在古人擅长的‘直觉认知法’抽象感悟,当今恐怕难以服众,至少今天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层次不服;老是用‘东方文化体系’证明诸如阴阳五行…的科学性,被指责循环证明恐怕在所难免;老是在西医的局限已知中兜圈子,实践已经证明其力有不逮;倘若不能被现代社会所理解,那么,即使真有些疗效,仍被指责为封建迷信、神经病、邪派法轮…则是其必然;反之,倘若懂得‘师夷之技以制夷’,把中医理论解释放在与现代前卫科学同型、同构的位置上,用“欧洲科学的灵感来源”,造就的一大批当代前卫、前沿科学解释中医理论。谁又敢说相对论、量子力学、复杂性思维、系统控制、混沌理论……不科学?中医理论科学与否?自可宇内廓清、迷雾自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04 19:48 2楼
第二章、“弃理求术”当今养生通病
⑴都是“弃理求术”惹的祸
记得读过一则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事迹”:大医叶天士因为有名,路遇一名产妇难产应邀处方,以妇科开关散加冬桑叶而奇效。因为有效,江南世医竞向模仿,广为流传。一日叶师之徒得之,求教于师“用冬桑叶何义?”叶师大笑,言:“余用桑叶乃见‘秋风扫落叶’时节,取其瓜熟蒂落之意为药之佐使,故名冬桑叶。今世医春秋两季用之又为何意?”此说恐怕并非戏说编“故事”,直至今天许多老中医处方还有‘冬桑叶’之书,当然今天的中药房可不管您开的是冬桑叶还是夏桑叶,管您桑叶就是,隔年“冻桑叶”最是常见!
“弃理求术”竞向模仿,此风虽由来已久,但当今中医养生却“分外妖娆”。满世界养生大师、秘方、秘技的传授,鲜有几个明理得道讲‘理法方药技’统一,此常常并非大师们不明理,而实在是‘理不赚钱、术赚钱’,花钱者大多“不愿学三千佛法,妄想靠名师秘方秘法一夜明心见性顿悟”之辈。由是,广告效应唯有“雷人”者抓眼球,犹如三个月口语速成,两个月根治高血压、糖尿病,一个月通大小周天,一星期小阴茎变大棒槌,三五天快速减肥,儒释道秘术秘法秘传一招鲜……今天已替代“老军医治花柳一针灵”充斥于大街小巷,那么即便是正统中医养生市场能有幸例外吗?缺少中医的三六九基础,不辨起码的阴阳寒热…又想不劳而获(省下“两千元”)得到“真传一句话”(不明理,没有功力的“真传”与“迷信”几乎没有区别),结果张悟本书上的‘茄子绿豆’让本就虚寒之体更是雪上加霜(不是张悟本的错,张悟本书中有言:‘茄子绿豆’凡虚寒者当辅以黄芪、生姜……等等背反相携,而黄芪、生姜、肉桂…的使用涉及中医‘核心技术’,非主流不得妄用,张本非正统,为了法律规避,即使明白当今养生虚寒之体本是主流,也只得“虚其主而实其仆”,以‘茄子绿豆’充门面);马锐凌的‘生食泥鳅’前提是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毒饲养’,不管不顾菜市场买来就吃,吃出寄生虫病又能怨谁?倘若明白了‘生食泥鳅’好处的道理,又何须真的‘生食’?市场可以替代的产品、方法乃至保健品、中成药比比皆是,又何须如此较真呢?刘太医的‘木香、山楂、牛蹄筋’本是‘三分治、七分养’理论的“规范”,不懂‘养’妄求特效三六九的‘灵丹妙药’能有用吗?不明理、不明养生真义,“临病抱佛脚”不思自己‘崂山道士’‘东施效颦’反骂人家“骗子”“混蛋”!当今中医养生市场众多怪现象,其实都是“弃理求术”惹的祸!

⑵当今“弃理求术”盛行缘由
①当今中科院人文哲学大师言:“十六世纪以前中华文化有以道、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一级概念为理论指导,通过‘体之于身而知道’,系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使中国文化和科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十六世纪以后此类概念和方法逐渐被实用主义的技术发展所替代,致使中国文化和科学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
②“历史地说,我们的民族儒学影响深刻,重‘文’轻‘理’,缺少科学实证精神,只注意‘拿来’,而不去研究人家的东西是怎样‘来’的,拿来后只是囫囵吞枣,只注重技术而无视科学,再加上对待科学态度主要着眼于功利主义(拿手好戏是模仿)而忽略科学的审美价值,实在是科学落后的深层次的根源。”
③由于文革流毒的影响,至今学术界还有人(且常常还占统治地位)还在把真正的中医基础之理“道、气、数、序、类、势、象”等一级概念乃至中医的运气学说归为唯心论范畴,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演化为西式具体物质结构的二级概念作为中医基础理论。
④又因为在现行西医体系中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物质和概念,于是更多的理论家更愿意将此类中医理论归入哲学范畴,从而无论从学术上还是意识形态方面让各方都容易接受一些。中西结合只要一提到此类道、气、数、象、阴阳、五行之类中医之理,便立时会有人出来指责:“是以哲学替代自然科学”,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干脆“弃理求术”更实际!
⑤孩提时的红色信仰教育、文革时的造反精神、插队落户的落难反差、改革开放的牟利升官,整个一代当今挑大梁的精英(老三届前后)在政治、商场血淋淋的染缸中扭曲了心灵,人格的两面性发展得无比“坚强”,严峻的社会现实,整天说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理”,把他(她)们锤炼成最能吃苦耐劳、付出最多、最务实、最不信理、最不信人、最偏执自己“磨难经验”、最讲物质第一性、最崇形式“皮毛科学”、最缺乏真正“信仰”、最自以为是、“所知障-经验偏见”最厉害、子女眼中最“虚伪”的一代,结果“什么都不相信本是最大的迷信”,一旦遭遇原来“经验知识”不够用时,人云亦云“弃理求术”便成了这个社会的第一选择。(一条来自手机短信的消息称:据权威部门调查,当今中国精英的平均年龄55岁,健康状况普遍差于同龄阶段,原因“无知”加偏见。既成精英何以无知?偏见‘所知障’是因、“无知”是果。)
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以追求物质文明‘有之以为利’为基本准则,因为贪图‘三六九’眼前效应,忽视精神文明讲究‘无之以为用’长远利益,故未必有几个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苦禅‘从无-明理修起’。甚少有人明白:象数‘有’是工具,气理‘无’才是目的。
⑦一是中医理论对于当今西式教育背景本已晦涩难懂,二是“理不赚钱,术赚钱”。故商品经济、信息爆炸时代,满世界专治某病的技法方药介绍、“灵丹妙药”忽悠,培育了大量“抛弃理,只求术”的崂山道士心态中医和中医粉丝。

⑶当今“弃理求术”弊端种种
①缺乏‘理’的贯通,所传衣钵大多只是‘法’的传递,虽时有‘桴鼓相应’之效,因为“难以理喻”,只能退而求其次,力求‘方证对应’,结果“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只研治疾小术,不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难窥医学堂奥。”清·吴仪洛《成方切用》批评:“近代时医,相率以方(术)授业,而求经纶者无之,舍奥旨而务粗迹,安望其术神良乎?”当今有识之士言:“当今流行的‘西医辨病诊断,中医辩证分型’以及‘经验性规范’、‘汇集各家经验方’等做法都是这种弄巧成拙“规范”的同类版本,当代中医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整体下滑,与这种不明理弄巧成拙的“规范”不无关系。”
②缺乏‘理’的贯通,所传衣钵大多只是‘法’的传递,虽‘技术’代有尝新发展,但没有‘理’的沟通,‘法’缺变化,不仅常陷疗效之瓶颈,而且(正因为时常有效)反最易成为迷信和教条的有力武器,即使代有“技精成艺近乎道者”明白‘大法无法’而“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独辟蹊径”之卓绝者,也常只能身陷众多“正统”“戒律”或“两个凡是”之围剿而抱恨于“不笑不足为道”也。
③缺乏理(现代科学)的解释贯通,中医成熟的‘理、法、方、技、药’一脉贯通的系统控制模型可操作界面被迫退回到原始的经验秘方层次,即使真有一些疗效,因为门槛、神秘等多种原因,各路“神仙”也大多唯有被贬为“妖魔鬼怪”。此文化理念为魂,有了理念之魂,文化才成其大道(科学)而非只限于小术(技术)。
④“弃理求术”时效时不效的‘大轮赌’,不仅让中医重新沦落为“经验”而已,而且因为有社会需要,又让媒体不断造就新一轮的“神仙”与“骗子”。典型莫若当今张悟本事件,因缺乏对接沟通平台,媒体宣传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迎合面上“三六九”需要,抽去了理念之魂,偏离中医文化“明理、定法、和于术数”的正确轨道,片面追求“灵丹妙药”术的灵验,于是茄子绿豆一会儿“鸡犬升天”,一夜之间又沦为“迷信”和“骗术”。中医养生如此“特级大师”也好,“妖魔鬼怪”也好,层出不穷也就见怪不怪了!
⑤更多中医粉丝崂山道士心态弃理求术化大价钱学习中华文化,常学时心潮澎湃,学完又陷迷信或教条。崂山道士心态片面追求小术,文化(方法、法则)常常成了“迷信”“妖怪”,与“愚昧”划上了等号,闹了大“笑话”,反成否定中医之流之“笑柄”。电视上曲黎敏讲《黄帝内经》言:“经典如果不明白道理盲目追求那是‘迷信’,弄明白了相信那是‘科学’。”甚为中肯。
⑥缺乏理之灵魂、不知所以然、盲目追求术的模仿,结果常常一犯“物无利弊、过者成灾”之弊;二犯“不知变化、刻舟求剑”之弊,难以‘位当’。由此养生:千百年来多少帝皇、道士为追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命伤黄泉;上世纪70年代国际长跑养生明星英年早逝;80年代中医学院的“鲜、活、动”疗法问题多多;90年代的素食辟谷让多少盲从者悔不当初;新世纪的养生“秘藉、秘诀”更是铺天盖地,随便走进一家书店,选一本“中医秘方大全”成千上万个秘方都可以说是成功经验之总结,都有其背后成果案例之支持,但离开了理,您的“模仿”在浩如烟海的“秘方秘技”中大轮赌又有多少成功概率,常常终究还将打回“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⑦离开了‘理’之智慧大道、缺乏智慧之魂,即使教条主义死啃《黄帝内经》的经典养生方法,那么试问“与鸡鸣同起,与太阳同眠”的作息时间,当代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披发执杖、广庭缓步”人家不把当你神经病才怪!即使是二十世纪人类科技文明之产物“洋保健品”大概也唯有沦为传销骗人“工具”之途径。

⑷“弃理求术”会将中医发展引向歧途
因为明理则“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反之,不明理、缺乏主见、中医整体时世弃理求术,则对当今中医发展贻害非浅。此有识之士言:中医辩证施治的的规范应该是围绕着系统过程周期的‘抓病机’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而实现这一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首先应该是中医系统知识结构、建立在‘理’和‘术’相结合基础上‘法-控制模型’的规范,…有了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选方用药的技巧自然水到渠成,自然能执简驭繁。反之倘若本末倒置,把规范的重心放在临床选方用药的技巧上,片面追求特异疗效,必然导致中医整体水平由成熟的理论医学向早期的经验水平方向倒退,一心求巧,必然弄巧成拙。因此中医业内有高手认为:“当今流行的‘西医辨病诊断,中医辩证分型’,以及‘经验性规范’、‘汇集各家经验方’等做法,都是这种弄巧成拙“规范”的同类版本,当代中医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整体下滑,与这种弄巧成拙的“规范”不无关系。对此,中医业界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再误入歧途!”(见兰州梁福成老师《中医基础模型说》)
弃理求术,离开了古人明示的中医“明理、定法、和于术数”的轨道,清代的陈士铎可就要找你了,因为他说“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故拳学医幸务穷理”。
又如: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中医黄文东(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用寻常中医春泽汤(五苓散加人参)成功解决了周恩来总理让西医专家束手的前列腺小便潴留问题,卫生部(原来抵制中医)官员西医思维要求黄文东将经验秘方秘诀贡献发表,原以为是在帮助推广中医,为老中医扬名,却不料反引来了黄文东的怒气,指斥他们“全然不懂中医,何以领导中医?倘若弃理求术、片面追求秘方异技,久而久之,势必将中医发展引向歧途!”
2011-05-04 19:49 3楼
第三章、缺乏理的沟通中医学发展滞后
⑴百年明理沟通感慨呼吁
其实缺乏理的沟通,对于中医事业的危害,明眼人、有识之士早已洞察。为此,上百年来,为了中西明理沟通,时代先驱们大多纷纷感慨呼吁:
梁启超感慨:“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之。”(并非否定中医疗效,重在强调中医生存发展需理的支持)。
陈独秀感慨:“中国医学虽能治病,但不知科学,既不知人体构造,复不事药性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并不否定中医疗效,志在强调科学-明理的重要性)。
胡适更是在得到中医好处后,为了中医的发展说:“西医能说清楚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是科学的,中医不能说清楚,虽然治好了也是不科学的……”;(言下之意:中医欲谋生存发展,需谋当世之备,知道明理沟通的重要性)。
谈到鲁迅和中医药,历年来的报刊文章涉及此话题时,不少人的结论往往为:鲁迅反对中医药。然而实际情况,鲁迅只是在1896年父亲病逝后的十多年,对某些(不明理)中医很不满,而他少年时期和31岁以后有生之年里,并非如此,这从他的文章、日记和实际生活中可找到佐证。1933年,鲁迅在《经验》一文中,高度评价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赞它“含有丰富的宝藏”、“是极可宝贵的”,并写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他在《伪自由书·推背图》文内还写道:“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经毒死过若干生命的了。”鲁迅之子周海婴老先生亲自澄清:鲁迅先生其实并不反对中医:“人家说我父亲反中医,实际上我父亲反对的是庸医。我父亲相信中医药,还让我母亲吃乌鸡白凤丸,并因为有效介绍给很多其他人吃。”周海婴还说他小时侯也用过中药,“脸上长了疖子,敷上一点紫金锭,很快就好了”。(载自网上“鲁迅与中医”)
恽铁憔《群经见智录·序言》“……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夫所谓与西洋医学相周旋,初非舍己从人之谓(全盘西化),……又非漫然杂糅之谓(失其体系),……必须有整齐之系统,独立之组织。譬之流水,汇众流以为江河,而名从其源;譬之树木,吸肥料以荣枝叶,而生机在本。……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须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以产生新中医。……天下断无不能知己知彼,而能取诸人以为善者,故求吸收、求化合,当先求知己知彼,……。”
钱学森曾经明白地表示过(大意):“就系统控制思想而言,西医还处于幼年时期,过几百年才能到系统论,再过几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中医要是真正搞清楚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从这一点上看,中医理论是前科学(超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遗憾的是:常常有识之士的明理感慨,总被认为‘中医难以理喻’的老中医们或不明理的中医粉丝们理解为‘否定中医’之举,上述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包括鲁迅等至今皆被列为否定中医之流,就连钱学森恐怕也难以幸免。在九十年代的一次中医发展论谈会上钱老提出:“中医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是一门优秀文化更恰当,中医在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门近代自然科学…中医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现代科学没法解释、还不知道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有待于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去发掘和整理(明理沟通)。”就是这段话却引起一片哗然,不知其良苦用心的名老中医们忿忿不平,不知几时起我们的老中医们也喜欢上了西式“科学”这顶桂冠,一旦有人让他们洗冠轻身上阵,反而全身不适,总以为遭人暗算,直至今日网上还有诸多中医在将钱老归入否定中医之流,此实在是不能体察钱老的深意。

⑵围绕着明理沟通的波澜起伏
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高高竖起,“科学主义”把中医当作封建糟粕批判,让前卫有识中医之士寻觅时代的脚步,团结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旗帜下,谋求中西共处,开创了一条近代中西沟通明理、和平共存的新途径--中西汇通;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废除中医案”遭到民众和有识之士的坚决抵抗,大论战加逆境竞争锤炼出一个中西汇通的海派中医,领导了中医发展潮流几十年并开创和奠定了后来中医的西式教育模式;
五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实行压制中医政策遭到毛泽东批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开创中西结合的新医学。”号角吹起,大批西学中的人才流动,为今天中医学术发展、中医事业进入一个更高的科学层面,奠定了中流砥柱;
文革期间,“一根针,一把草。”废医存药(技)。在针刺麻醉走出国门成为中华文化之骄傲的同时,却淹没了中医之魂(中医理论),导致失去中医之魂的弃理求术“伪中医”直至今日还在中医业内乃至整个社会和老百姓心目中大为流行;
八十年代,激素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为中医的全盘西化开辟了道路,却使今天很大一部分中医发育成必须嫁接于西医方能得以生存的歪脖子树(西医之帮佣);
九十年代,政府在批评和批判气功造神到医学造神(代表作-柯云路《发现黄帝内经-胡万林》)的同时,未免有些走得过火,把大量的民间中医也当作“江湖骗子”赶出了中医业界,使失去草根滋润的中医事业变成了‘中皮西骨’专家、教授的专利封藏;
2003年抗击“非典”的成功,虽使中医名声重新鹊起,却遭到了不顾中国国情滥用、错用美国FDA机制的重大报复,2004-2005年医疗制度改革、打击全国八万户非法行医,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大批坚持用传统中医‘效验廉便’方法于临床第一线的积极性,结果让老百姓叫“看病难、看病贵”让老中医喊“中医生死存亡”与此不无关;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以系统论、复杂性思维为代表的一大批横断科学(跨学科科学)的涌现,已经使当代科学发展正向着传统中医和中医文化回归,中医思维的科学性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在这迎来中医事业又一次大发展契机的同时,却又出现了“二十一世纪中医存废之争大论战”的怪现象。
围绕着科学明理: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废除中医;五十年代,中医界“病”、“证”之争;
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废医存药(技);八十年代,激素水平中西结合、医学与哲学之辩;九十年代,从神经免疫内分泌三位一体整体系统阴阳平衡到气功造神、医学造神;二十一世纪,细胞生物分子水平基因和纳米级现代化中医药与《黄帝内经》电磁波量子能量中医学之争。……

⑶缺理沟通当今民间中医难以生存
因为明理难,缺乏理的沟通,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之发展进程。发展至今天,其实明眼人都非常清楚:当代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其实并不缺疗效打底,真正所缺是理的沟通。任何人只要放下原来先入为主的“所知障”,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身边常常只学习了几个月的中医简单治疗方法,如推拿、刮痧、拔罐、针灸、气功、乃至各种保健品、保健方法等等,便常有解决现代西医认为不可能的“奇迹”发生;满世界的“江湖游医”谁都有言之凿凿的真实病例,何况浸润于此几十年的“高人”。即使是否定中医之流也不敢说中医毫无疗效,除了“法律”以外,更多的就是利用‘缺乏理的沟通’用“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来批评中医(注:‘经验’是指缺理不缺实践的‘前科学’)。极端的例子,即使是那些已经被定性为“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们也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方法不行,实在是因为缺乏理的沟通,大众无从明白等于缺失社会理解和公允度,缺失社会理解和公允度,遭来“灭顶之灾”常常是其“必然”。如:
胡万林因医死人被判十五年,可他的砒霜加芒硝治癌却成了中科院乃至香港医学著名权威人士的科研项目(砒霜治癌已成某种白血病的首选);
林光常因为误导欺骗在台湾被科以法律惩处,但他倡导的新鲜果素五谷杂粮生机疗法,不仅走向世界已是当今大陆高档白领养生美容院的首选,而且已成卫生部中医‘上工治未病’食疗养生下基层社区的推广方案(所不同者,换了某些品牌公司或著名老中医牌子而已);
刘太医因为卖“假药”被羁押,可引申他的木香山楂(消化酶疗法)…今天不可为不热,引申他的牛蹄筋论,补充胶原蛋白又成近来保健品市场新热点;
张悟本虽然从神仙跌回骗子,‘茄子绿豆’虽然疗效有限,但“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本就是千百年来老百姓乃至中西医的永恒追求,绿色生素养生今天恐怕早已扎根人心(注:本来就不是张悟本的发明创造),想否定也难!
刘逢军的大道八宝,全国二百多家门店、十多年的经营、总体口碑甚好,走出国门,不仅通过了美国FDA,而且获得了欧洲食品卫生许可(甚少有同类中医食品药品能够做到),如果没有疗效,仅靠吹牛能行吗?他所倡导的《黄帝内经》子午流注中医分时辰用药方法(笔者有所保留),今天面上谈养生大师,无论中西鲜有脱此。虽然他的《黄帝内经》中医功力明显超越寻常中医,但因面上更多的中医和中西结合大师们,因缺乏理的沟通,并不明白他的‘发皇古义、独辟蹊径’真义,终被认为“装神弄鬼”大概也就在所难免了!
何以如此,原因很简单,“上帝是伴随着魔鬼而降临人间,科学常常产生于迷信的土壤。”生活中科学和迷信常常彼此紧挨着,区别科学还是迷信,并不在于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更多重在思维方法的正确性。同样有成效的方法,明理就是科学,不明理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例:经常听到有“科学”人士用“六十年代打鸡血自血”“七十年代红茶菌”批评我们老百姓愚昧。可历史的看,没有六十年代的打鸡血何来八十年代的干扰素?没有七十年代的红茶菌何来九十年代的“昂立一号”和今天充斥于大街小巷的有益菌饮料?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医学的最前卫手段-干细胞疗法,本质上也是当年老百姓自血疗法的发展!倘若不信,您可以先做一次自血疗法,再化几十万做一次台湾人正在大陆推广疗效非凡的“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自己体会比较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少几何级的不同?或者您有足够专业知识,能够把两者的全部“工艺”仔细比较,其中的答案自然也唯有您“体会最深”!故明理“州官放火”是专利,不明理“百姓点灯”是愚昧!
因为明理治不好也是科学的,不明理即使百有一失也是“百分百”的真骗子,不明理就是在用‘假道理’代替了‘真道理’。缺乏理的沟通,老是陶醉于用自己中医证明中医,在当世西式教育背景中几乎等同于“和尚证明菩萨--循环证明”;缺乏当世之备,已经构成系统规模效应(法)颇有名气者尚且如此,那些寻常非主流、没有文凭名望的、特别是那些喜欢使用独门秘技、异方奇术者,因难以理喻,在普通人眼中唯与“妖魔鬼怪”接轨;缺乏理的沟通,当今不管是否真懂还是假懂、甚至根本不懂中医的“隔门子婆婆”,谁都可以出来踏上一脚。说您‘不科学’是对中医之理的客气,说您‘装神弄鬼’搞‘迷信’是对‘难以理喻产生疗效’的最贴切“写照”。那么民间中医又何以站稳脚跟?缺乏理的沟通,生存尚且困难,妄谈发展,更是自欺欺人!

⑷偏见沟通让当今主流中医低人三分
因为明理难,缺乏理的沟通,对于现代基本接受西式教育背景的广大民众(包括传统知识层次)一般而言,因为中医是“玄学”,西医是“科学”(实际是科技)概念根深蒂固。因为西医是现代的,中医是古老的,故习惯惯性思维上总是潜意识认为:西医的道理是科学的,中医的道理是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总喜欢将中医之理往西医靠,用西医的已知解释中医理论,甚少反之。因为潜意识老站在“西医是科学理论”立场上,于是当今面上更多的学者专家(甚至某些中医、中西结合权威)都在如此认识教育后来的知识层次(包括现代主流中医、中西结合)乃至广大受其科普教育民众,进行如此的中西理论比较:
现代科学(西医) 传统科学(中医)
西医是中介性科学:随现代科技发展而发展。基础、应用、技术相互相长,中介具有储存功能、复制功能、导致精细分工。 1、中医是非中介性科学:与科学技术发展脱节。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技术方法的直接融合,是理和术数的结合方归纳成法和法则。【明理是前提,术数是方法,方法跟着理走,理不明,何以中介?术数方法自然与科学技术脱节】
2、有诸相关学科、技术可以帮助。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2、哲学意义超前,数学与其它学科严重滞后,数学方法甚为原始,物理、化学、生物…基本空白。【理不明,相关学科何以帮助?】
3、数理逻辑体系清楚,公理性强,透明度大,教育复制易,能产生规模效应。 3、强调全方位整体变化参数联系,缺乏统一的定性定量分析模型,使用坐标不明,道路多渠道,方法不统一,难以重复再现应证。不仅传授难、操作难、解释抽象,而且流派众多,方法各一,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圆而圆转(总是有理),常使后学眼花缭乱,难以适从。【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范畴,何以统一标准?】
4、白箱方法,学术语义明晰精确,歧义少。 4、黑箱方法,明理难,既深奥晦涩,又差强人意,传之难免牵强附会,局外人不是造神就是贬之不科学。【不明理,自然歧义多】
由此还原分析、定性定量研究思路的潜意识、潜规则指导,虽然为了明理,这几十年来,国家在主流中医业界所花财力、物力、人力不可为不多,875、973工程不可为不“伟大”,科研成果也不可为不多,但终因指导思想偏移,结果大多不是究于方法小术,就是沦为“原本是树在中西结合路途上的里程碑,结果成了中西结合的墓志铭”。众多老中医大声疾呼:“用西医知识研究中医理论实质此路不通,现代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之路在宏观上宣告失败。”
由此潜意识、潜规则指导,现代接受西式教育成长的主流中医们常常临床唯有向西医靠,潜意识地甘愿接受西医的“领导”。于是中医学术接受西医领导用西医标准评审;医疗方案、医疗事故的评判标准借助于西医标准;中医医院‘挂羊头’所用方法几乎清一色西医方法;中医院宁用西医专科生不用纯中医本科生;纯中医毕业生在医院毫无用武之地,找不倒工作懊悔选择中医,纷纷改行学西医,进而批评中医;为了学以致用,中医学院被迫改革教材,西多中少或只西不中,结果培养了一大批西医思维的低水平职业中医,除了历史的遗留,主流业界纯中医萎缩;更多身兼中西两技的现代中医,本是为中医院西化而培养,在西化背景的‘朝南环境’中历练地如鱼得水、潇洒自如,时而还会偶尔用西式思维批评中医,但一旦离开西化医院‘朝南’环境,走进民间、回归一个平常中医本来,就往往会捉襟见肘,出国交流谋生更是常常滑铁卢,反不如一个民间游医。
因为用“十九世纪的结构定位思想和二十世纪中叶的线性反馈”过时还原分析方法来明理沟通中西,结果丧失了对中医理论本质哲学部分“第二维度科学”的(整体)把握,难免“墨子木鸢,只做车棿。”造成今天年轻的中医后辈中:
①实用主义地只愿学老中医的经验方、特效疗法(专治某病的方剂和针灸穴位),全然忽视中医理的存在和以理统法统方。【弃理求术】
②一提科学潜意识中只有还原科学,没有系统综合科学,把传统片面地理解为历史的过去,下意识与落后划等号,于是中医就等于不科学了。【浅科学主义】
③承认“伟大宝库”却无视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常常把治疗疑难病、系统病的愿望寄托在灵丹妙药、特异魔弹和特异技能的开发上。【偏执线性对抗】
④不承认中药方剂的基本理论,把西医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发展方向,视中药西化为中药现代化。【偏执还原分析】
⑤只承认中医是经验医学,固执地用西医还原分析方法和标准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投降西医】
偏见--用西医理论(还原分析方法)代替了中医理论中“自组演化系统和谐”的精髓,以西代中制造所谓中西结合的舆论和途径,从而迷失真正的中医精髓,长此以往,导致现代中医的一个末法时期“外热内寒围城现象”来临:一方面,墙外大量“粉丝”“山寨”翘首以待、梦寐挤进墙内;另一方面,墙内“主流”却在喊苦喊冤,纷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另谋出路;故老百姓言:“寻好中医难”;老中医言:“中医后继无人,中医院校培养了中医掘墓人”;否定中医言:“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而已”;社会舆论、媒体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一句话皆因缺乏理的沟通(就是有所沟通也偏于西化标准),故严重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

⑸李兴太论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原因
当今李兴太老师在网上论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结为九点:(见百草居)
①阴阳定义错误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②五行定义错误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二;
③不知中医理论如何构建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三;
④不清楚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四;
⑤不能用现代语言说明中医理论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五;
⑥病机理论认识不清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六;
⑦气定义不明确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七;
⑧不知藏象学说构建的原理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八;
⑨经络实质无定论是现代中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九;……(略)。
如此等等,明眼人一看都清楚,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理的沟通!缺乏理的沟通才是阻碍当今中医发展的根本原因!
2011-05-04 19:54 4楼
第四章、中西明理沟通的真义与演化
⑴明理一则‘寓言中的中西医对话’
百草居神机定通先生转载了一段描绘中西医对话的寓言颇有意思,为了便于讨论,特再转载于此:
大在约五千年前的一个晚上,有一位中国古时的行路人,迷路误入一山林之中,行走间见到有一独轮车放于山道旁,于是便想到,莫非这山中也有人家,便推车向前找寻去,所行不远却见到有一山洞,洞前是两扇石门,这个行路人,入得门去,在月光下,看到堆放了很多物品,这时想起曾听人言说一些山洞中常存有宝物,自思何不用车推走一些去换成线财用度,于是就搬了一些到独轮车上,在这当中是按一定次序去搬的否则是不能搬动的,然后又寻下山之路而行,行到山脚之下恰遇一收宝物的商人,按价收了去,行路人得了钱财欢喜而别,可竟不知都是什么宝物,回到家中,将所遇尽告众人,众人纷纷去山中寻宝物,且听说是要从山的东面入山方能见到独轮车以运送宝物,並且要在夜晚之行方可有验,果不其然众人也皆有所得而归,这种寻宝又一代代被延续下来並信守规矩,总是有些效验,可终不清楚到底是些什么宝物,因能得钱财,也就不去探究了,当然这其中有的人不能完全按次序搬运,次序后来以阴阳风湿燥寒分类,因较难记数,(数是混乱编序的如1和8,8又和5,5与3等),不是顺序而排的,也常无功而返,独轮车上有些机关,后来逐渐被发现使用,可以可搬运更多宝物且省力气。【类比中医理论】
在几千年之后又有一西洋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间里去山中游玩,行走间也发现了石门山洞,只见里面诸多宝物,可这洋人是从西门方向而入的,没看到独轮车,眼见有这许多数不过来的宝物,是搬不走了于是画草图,带下山来按图仿制了一些宝物,却也换了些钱财,只是比真宝物所得要少些。【类比西医理论】
又有一日寻宝物的中国人与得宝物草图的洋人见面了,说起了宝物之事,洋人说所见金银玉器码脑珍珠等宝物,而中国人因不知宝物是什么,只得按祖宗所说的阴阳风湿燥寒等代替宝物之说,並指洋人所称金银等並不是宝物,阴阳等才是宝物,还说你们洋人真有宝物怎么没见换得大财回来,洋人自然也不服气称你们中国人称的阴阳之类的山洞里根本没有,就是能换得钱财也说明不了问题,于是洋人与中国人为这些一直争论不休,当然中国人也没告诉洋人是用独轮车推宝物下山换钱财的。【类比早期中西汇通】
另又有中国人偏不听什么要夜晚才能入山之说,是在一个阳光明媚之日入得山来,而路还是从东门方向入得也见到了独轮车,因是天亮之时在洞中所见与洋人所见是一样的,这才发现中国人与洋人所寻到的都是相同的宝物,只是洋人因从西门而进的没有看到独轮车,无法搬宝物下山,而中国人因总是月夜上山,看不到宝物为何物,东西方是误会在这里了,便也推了一车宝物下山换了钱财,也相信了自古所说的宝物换钱之说是真实不虚的。【类比现代前卫中西融合】
(笔者加:)近来一些聪明的洋人似乎看懂了独轮车机关的奥秘,模仿独轮车原理发明了两轮车,并申请了专利,于是宝物钱财似乎非他莫属。【类比第二维度(跨学科科学)与第一维度(具体自然科学)相结合】
注:1独轮车喻中医的经络和经气物质;2独轮车的的机关喩经气对生理功能的作用;3宝物喻人体众多代谢谢物激素,蛋白质等;4钱财喩治疗疾病的效果;5白天黑夜喻治病的白箱黑箱道理;6两轮车喻现代科学的发展。7石门山洞可喻为史前文明或外星高等智慧给予古人的文明启迪,就此理解:中医是超科学的、前科学的。

⑵中西相当时期‘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论是否是史前文明或外星高等智慧给予人类文明的启示,一个浅显的道理,古往今来的智者,谁都非常清楚:只要能治好疾病,其背后的道理必定是相通的。古今中外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概言:“无论是出自外国人之口,还是出自中国人之口;无论是写在书本上的古代经典,还是用公式、电子文件阐述的当代新知,真理的意义不会变,本质都是相同的。只要对这些论述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都包含着相同的真理,唯一的差异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中医从来就是把生命看成一个自组演化的不可测开放系统,把疾病看成系统演化过程中生理病理的信息反映。‘症---信息’;‘证---信息集合’(靴带网格参数);‘辨证施治---把不可测的演化过程归纳为网络坐标参数对整体系统进行稳态调节’。其本质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量子力学几率思想、网格效应的立体体现。诸多辨证方法本质上是对人这个开放流动的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进行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调控的控制模型,与现代前沿科学---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等理论有着无穷相似等价性效应。所不同者,中医理论是用古老的‘阴阳多少划分’构建加以表现而已。【参见拙文《混沌科学与中医理论实践》】
故又有人说:“在那遥远的年代,科学技术发展限制人们不能通过分析认识事物更为深刻的本质条件下,为了实践的需要,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种现象之间的整体联系和关系上,把握它们各个方面的关系(气是关系的体现),并以此达到管理和控制人体的效果,这是《黄帝内经》的思维方法上偏重于综合的客观原因之一,自发地发挥综合方法的长处,弥补分析(科技)的不足,这是古代科学的特点,也是《黄帝内经》理论能够充分显示威力之所在。”
所不同者,综合方法更多的是强调整体的有机联系【类似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思想,第二维度科学常常可以超越具体科技的发展而存在。】古人最常用的是:一用哲学超前理解自然科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二用社会学比喻“夫治人与治国一理也”;三用寓言类比“如庄子寓言、吕洞宾卖药等”;而所谓“现代科学”的还原分析方法则强调眼见为实、明明白白【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以实验数据为准,从解剖入手伴随着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两者因为道不同而理不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道不同不相为谋’,虽各行其道,但绝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也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顺便解释一下,古人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者‘田’也,六合之外--非世间法,子曰:“鬼神乱力君子不语”故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之内--江山社稷,皇侯将相谋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历史先人伟业过失,后人忠实记载,无须过分强调错对,故圣人议而不辩);“小人井市劳作之事,圣人辩而不为”(须明白道理,不必亲力亲为,不是轻视体力劳动);“君子穷理尽性之道,圣人为而不争。”《易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理者人之主观见解(学问、世界观),性者炁也万物能量象(万物变化运动之根本),命者天道使然,规律不可违也(天道者自然规律)。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信息爆炸年代真理坐标系出发点不同、层次定义域不同,故“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故“圣者语而不论,智者论而不辨。”

⑶梁漱溟谈中西医学问之区别
西医是走科学之路,中医是走玄学之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即站在静止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没有整体生命观、自然观,只能立于事物外面观察现象,故一切皆化为静,一切都可以化为数学方式表示;但这仅是一种方法,而非真实。真实是动不可分的(整个一体的)、传统科学中恰没有此“动”(类似于现代系统论),没有此“不可分”(类似于现代复杂性思维);所谓“动”“整个一体不可分”“通宇宙生命为一体”等,全是不能用眼向外看,用手向外摸,用耳向外听,乃至用心向外想,所能得到的。反是必须收视返听,向内用力而后可(用心体会),故为玄学。
西医从外观察,通过解剖,无论用怎样精致的显微镜,结果所见仍是粗浅的;无论用如何最高等的功夫,结果所产生的观念亦终是想象的,而非整个一体的生命。道家则是从生命正在活动时,就参加体验,故其所得者乃是生命之活体。
【笔者注:打个比方,两个作家都要写一部描写监狱罪犯生活的小说,同样下监狱采风,前者通过当一名管教了解、归纳、拔伸犯人的种种,虽然数据客观(局外人都可以明白),但终结只是旁观者立场看问题;后者当一名罪犯,虽然常缺乏面上的光鲜数据,但身临其境的体察,其真实性和动态个性心理反映,又岂是当一名管教能够比拟的?因为身临其境又必伴随着众多个体的主观感受--再创造,故深入进去的真实动不可分常常不能用数据或定义完整表达,用生活中的类比也常常一比就错,旁人难以明白(唯有深入进去或当过罪犯的能够明白)故为之‘玄学’。】
中西医根本不同之点既在方法,将来是否永为两套?……比较可相信的是,最后是可以沟通的,不过须在较远的将来。较远到何时?要在西医根本转变到可以接近或至沟通中医时……。依我所见,必须待西医对生命有所悟,能以生命作研究对象时;亦即现在西医研究的对象为身体而非生命,再前进如对生命能有更了解认识时。还须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到理能够解释整个生命时--大概五十年左右……【现代第二维度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和“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量子生物学”…崛起标志着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⑷中西明理沟通‘否定之否定’规律
《易经》认为:太极圆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类似于现代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同理,中医明理、中西沟通同样也必然遵循此一规律,所不同者,‘肯定、否定、肯定’是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早年学医,听老师谈学中医境界:
神化者多初涉中医或另有所图(初入门或想入门者总带着崇敬憧憬,病患总希望遇上神仙,那么持技自誉大仙市场最大);【偏执期一】
否定者多所知障.睁眼瞎(否定者大多在自然科学方面具有相当造诣人物,因不能区别科学与科学主义之不同,是科学主义思想束缚其认识系统控制思想‘道’,使其在狭隘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中徘徊‘佛教称:所知障’,不用说眼见为实,就是事实放在眼前,因为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他也不信,《道德经》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偏执期二】
批评者多颇有几分造诣(深入中医、了解中医,发现中医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更多的只是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的简单变通,根本实现不了原先个人英雄主义梦想,为免重蹈复辙故批评之);【否定期】
淡化者方得中医神髓(真正理解中医时,发现中医原来那样简单,‘大道至简’就是用身边老百姓的经验方法去印证圣贤之言。《道德经》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轮回期】
有个研究传统文化的朋友告诉我:“现代人学习和研究中医或《易经》,大凡须经过三个阶段,早期‘崇拜憧憬而求术’;中期‘彷徨徘徊而致诘’;后期‘恬淡平凡而归真’。”(见拙文:科学还是迷信?继承精华还是糟粕的途径和分界线)显然都是遵循着‘肯定、否定、肯定’规律的表现形式。
因为,虽诚然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和方法,如果有又何须天下万千法门成就泱泱大千世界。但作为一个医者却唯有先从一个流派、一种方法进入,善用一个方子或一个技术(一条枪)谋立足之本,由此一个老中医‘三十年磨一剑’;一个针灸大师用一套针法面对所有病人闻名遐迩;一个推拿师、气功师…以一套推法功法、如此几招、不变应万变更是家常便饭;当今科学院院士对全国名老中医调查发现:常常“愈是国宝级老中医,愈是善用一个方子面对百病。”其实中医历来如此,号中医者常常市场打拼的其实就是自己左右逢源中路一条枪的使用概率和熟练程度(功力之所在)。有个医学大牌在电视上批评:“凡是标榜对各种各样疾病都有效的保健品、药物…都是骗人的!”我说:“NO”,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凡是好东西,从《伤寒》经方到现代“高科技”时方(包括保健品),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哪一方哪一法不是可变化加减治疗几十乃至几百种疾病都有疗效的异病同治一条枪?关键在于其使用者的“功力”进化到哪一层面,此好比同样是使用太极拳者,三个月与三十年‘功力’相比,“疗效”何其远也?虽然又有谁不是从某一家、某一法进入,不是以一家对百家?又有谁不知待熟能生巧便博采众家之长修饰自家之短,打“迷宗”?谁又不想进入大法无法,大道无痕,信手拈来层面?然离开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没有明理“心得”(功力之体现)能行吗?故当今有人用现代微电磁量子检测仪发现:同样一张中医方子徒弟与师傅使用的疗效具有很大区别。生活中常常一个老中医用一张方子加减门庭若市,死后其徒同样用此却门可罗雀。有个中科院院士解释:这是一个中医‘德’的体现。其实这实在是‘否定之否定’‘肯定之肯定’的‘功力’层面不同!犹如同样的分配“制度”,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疗效’能一样吗?
中医有句行话叫做“初三年医生什么病都敢看,后三年医生什么病都不会看,再三年医生方能知进退。”意思说:前三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学了几招有效的真传还不知天高地厚,便以为可横行天下;后三年临床多了便知治病并非如此简单,几乎每一个重病都是一场艰苦的战略争夺,没有不经反复的,哪有常胜将军,不经挫折、手中不死几个人,哪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再三年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应该懂得学会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知需积弱成势方能使出无为无不为、四两拨千斤的手段,才能成料敌先机之上工。倘若不知进退,一个没有战略谋略、只会攻关夺隘的勇将,顶多只一莽夫已,又岂能算一个好医生。(注:这个过程现代中医大多需要三十年)。
对此【偏执期】【否定期】【轮回期】的表现,医家有言:“良医言医与庸医言医之别,良医者淡化中医,知其可为与不可为,庸医者常以神化为始,误治为终。”老百姓判断:“医生经验越多,胆子越小;愈是名医大家,愈是言试试看;唯江湖游医多拍胸脯打包票。”其实此判论虽有一定道理,但却只是表象如此而已,试进一步分析:
原因:一、民间江湖医生“拍胸脯打包票”,常不得已而为之,专家教授可以直言没法治只能维持,照样应接不暇,江湖郎中倘若说看不好、生机立断(唯有自己做广告);二、大凡民间医生出来打天下,要么是初学中医,学了几招有效真传便“老子天下第一”(成不了大气候);要么经过摸爬滚打“否定之否定--轮回期”的技精成艺近乎‘道’者,甚少处于“否定期”,因为虽然经验需要通过不断地用新知否定已知,但倘若连自己对自己都不相信,还敢出来“混”吗?三、一个有作为的民间医生常常看似“拍胸脯打包票”,背后需不断地探访新知谋否定之轮回,这是其得以立足生存之必须!唯有不断地探访新知,用新知否定自己才能得以提高,行千里路到民间寻师访术本是历代医家的必修课,今天真正有所作为的各大院校中医领军人物,又有几个不是当年上基层、下农村、遍访民间高手、摸爬滚打出来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中医历来如此。
相反,大锅饭常常却是真正(初级)“偏执期”或(中级)“否定期”最有利温床,试想,躺在鲜花和赞美之中,一切唯您为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您的自知之明能不打折吗?能不断否定自己谋求轮回吗?不信您看:不说那些位高言重的否定者,就是那些卓有成就的偏执者也如是甚多。

⑸‘自己驼背专治他人罗锅’现象
笔者年轻时学医曾惊诧地发现:许多素有盛名专治某病的专家教授,往往自己得之反不可医。长宁区某医院专治胃癌的专家死于胃癌;华山医院专治肝癌的专家死于肝癌;中医推拿针灸专治腰痛的教授自己腰痛几近瘫痪;……至于专治高血压心脏病的大牌医生,抽屉里、口袋里高血压心血管药更是比比皆是。如此‘自己驼背专治他人罗锅’的怪现象着实让当时的我吃惊不小,百思不得其解。虽请教多人,有的用宿命论(杵逆天机)解,有的用传染、易感答,有的用长期信息渗透猜,终也难以求得满意的答复。直至后来学习系统论……混沌思想方才明白,原来此混沌概率使然也。虽同为一种疾病,但其背后的发病原因往往并不相同(此混沌不可预测因素的规定性)。因为发病原因不同,中医治病并非千人一方,必须临证察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人因时因地因周期变化而异。
天地间,凡事有利必有弊,医者同此理。医者本是用“药”之偏纠人之偏,不明理将自己擅用之偏在利益中放大,物极必反,遭到大自然规律惩罚常是其必然。先贤有论:“医者诚有习用之药、善用之方,然未闻有善用之方药,可以适应万变者也。倘若有之,是诚为偏矣,其伤人也亦多矣。大巫之子多死于鬼,大医之子多死于病,嗜用寒凉者,多死于寒凉,非寒凉之不能愈病也,实见其利未见其害也。”
然而今天权威大牌专家教授常常以自己擅长的一技一术一法君临天下,就算您的方法对于某病确实有效,0.618黄金分割线大自然规律永远在哪里主宰着,要达到70%已经难为可贵,另外30%常常让您鞭长莫及,其中10%则会受您的方法越使越遭。一般地说,善治某病的大牌要么不得其病,得之往往就在那自己鞭长莫及的30%之中,甚至陷于那糟糕的10%。试想倘若原因是您那擅长的70%,它还有可能发作吗?常常正因为是那对于70%成功骄傲的过分自信,反让您作茧自缚(您是治疗这一疾病的权威,您的学生、您的周围只能生存与您同样的学术观点,不说当今非对即错的学术风气容不下您的对头,就算有之,您和您的学生、您的派系能够让他在您的身上实施吗?)对别人也许特效,对您却是灾难的70%方法一意孤行,其后果不仅错失良机,还常常让您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因为权威压倒一切,追求统一标准单边倒的学术风气环境,就算“百花齐放”,也只能是同科植物。那些暂时还说不上理,甚至是土的掉渣的方法,虽然有效,但能够影响说服现今作茧自缚的嫡传正统“娥子”们使用吗?
有趣的是,反而古人却好像早已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所谓“医不医己”,即使大牌如清代名医叶天士,当其母亲得病,他还得求教于医门对头薛生白,当然薛生白也把自己的疑难推荐于叶天士。电视剧《大宅门》白氏一门世代为医,个个都是出入皇候内宅的杏林高手,就其长辈生病,还得请外医前来会诊处方。此所谓‘医不医己,其实《难经》‘六不治’早有规定,只是今人(线性还原思维方法)不察而已;上世纪初,梁漱溟却说:“凡学问家都是收集各种偏,而人类心理都是要求统一,不断地要求统一,最后必可做到统一。最有学问的人,就是最能了解错误来源的人;有最高见解的人,是能包括种种见解的人。人类心理有各种的情,常常表现在各种的偏上,好恶可以大相反,可是聪明一点的人,生命力强感情丰富的人,他能了解各种偏的来源,而能把种种的偏都包含进去,所以他就能超。圣人能把各种心理都容进来,他都有,所以他是最能了解一切的人而通天下之情。所以说真理是通天下之见,是对一切对或一切错的总汇。”海纳百川便是圣人。

⑹哲学构想系统暗合第二维度科学
山西贾得道(中医史学家)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医是两头大中间小,西医是中间大两头小,正好相反。中医理论起首于大量哲学内容,西医没有,中医的生理病理相当简单,甚至是纯逻辑推理,可它的临床方法却比西医多得多‘浩如烟海’。”
(笔者注:起首大量哲学内容创造了中医整体观特色,‘浩如烟海’的临床方法坚持了中医综合观特色,简单的纯逻辑推理又为中医的辩证施治建立了模糊管理的系统控制模型。)
正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所以打一开始就不用受时代科技发展的束缚,具有跨时代、垮系统的包容性,不用眼见为实,只需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按原来构想中的系统装填,因此更具有海纳百川之胸襟,它可以容纳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思辩主义的好处,一旦贯彻可以按原有结论概括无限事实,可以容纳后世各种辩证理论和实践。”决定了它是‘肯定之肯定’走在事实前面的真理,尤胜于西医永远跟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后面(眼见为实)‘否定之否定’走在事实后面的真理。
又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它一旦发现事实与之不相符合时,它可以制造系统的周边缓冲地带,构造新的缓冲理论。例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桓(脾胃派)提出‘甘温治大热’虚证发热可以用补气方法退热,与原来《内经》《伤寒》热者凉之不符,结果演变发展了一个阴火理论缓冲之;清代王清任背刑场尸体解剖证实,中医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实际看到不符,写著名《医林改错》希图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结果后世保留了他几个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方,创造了一个活血化瘀的中医络病学将之容于传统中医。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断言:“从根本上看,与其说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科学落后于中医的实践和思维。”同上理,常常中医能够包容西医,而西医不能容纳中医。
实际上,科学之理发展到今天,十九世纪的结构定位思想和二十世纪中叶的线性反馈早已不足以说明人体的复杂性,传统西式唯物质结构的医学理念和模式,早已遭遇现代前沿科学发展的大挑战。有日本、俄罗斯等大量学者认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实质上是现代量子场理论,中国传统医学较现代医学在理论上更具准确性,而现代医学的理论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相对成立。”中医的社会人文方法却更暗合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模糊统筹学---第二维度科学。
由此,除了利益以外,通常面上大多没有接受过现代西式教育的劳动群体相信中医者(中医粉丝)多,反之,接受现代西式教育背景(过时的知识结构)程度较高者否定抵制中医者(包括一些科学界人士)颇多,但是一旦身体力行到了一个度,或是接触认识了真正的现代前卫科学(进入顶级知识层次),大多又会反戈一击,重新加入现代西医叛逆联盟支持中医。不信瞧瞧您身边的退休医生群体(包括一些退休科学界人士),年轻时学习西医、反对中医,临老又成为铁杆中医者何其多也?有人做过一个非官方调查发现:当今中医养生大潮中,除了民间江湖中医以外,真正的中医铁杆分子,常常并非是在职中医和相关中医工作者,而恰恰却是那些原本西医、西学工作岗位颇有成就的退休者、转行者,(大多年轻时并不支持中医)与其说是长期的医疗实践或身经病痛折磨让他们幡然醒悟,不如说是人生的一次世界观‘否定之否定’‘理’的升华。故“不知现代西医之弊端,焉知中医之可贵!”
甚至可以预言:即使是今天因否定中医而“威名远扬”的何祚庥、方舟子、张忠耀……,一旦自己因慢性病、终身病…陷入现代西医之漩涡,能不反身向中医捞“稻草”吗?(注:不一定用中药,常是换一种招牌的中医方法,如理疗、体锻、保健、保健品、乃至偏方食疗)所以即便是反对中医,也不敢说“中医断然无效”,只指斥“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请问:即便真的“中医理论无用,只需‘废医存药’‘弃理求术’即可”,你能割裂理论与经验的有机联系吗?用‘否定之否定’看,此论是否有井底之蛙之嫌?至少有些小家子气!倘若为了“中医之理缺乏现代沟通”,那么应该是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等百年明理沟通感慨(百年冤案)之当今延续,说你等‘否定中医’实在有些冤枉,在下多少也可算是你等的同盟军,在此为你等鸣冤!!
只可惜当今更多的“年轻”在位医生,一因深受过时西式教育背景影响,二因无人为他(她)们指点中医“迷经”(明理少走弯路),三因不愿学习前辈当苦行僧‘辛苦熬成婆’,四因终日‘朝南而坐’,缺乏西天取经之磨难,难以实现此‘否定之否定’升华。是故《道德经》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笑而置之;不笑不足为道也。”[上等智慧者,听到道则紧随不舍、身体力行;中等智慧者,听到道将信将疑、患得患失;下等智慧者,听到道缺少悟性则浅薄以为荒诞不经,故嘲笑之;而这种嘲笑正说明道的高深,如果没有嘲笑,道就不成为道,道只能被少数有智慧者所认识。]然在下又不得不提醒一句:倘若不明理(没有‘否定之否定’的上等智慧)、人云亦云、弃理求术,即使勤而行之,那么与“愚昧”又有多少差别呢?

⑺《黄帝内经》的上中下三工
《黄帝内经》现代大家知道是一本治病的医书,实际上古代《黄帝内经》并不局限于治病,古往今来学习《黄帝内经》的先贤都言:《黄帝内经》一、神仙道;二、养生;第三才是治病。“《黄帝内经》以论道开篇,以养性修真、求索至道为首务,非今日专论医学之所为。”古代林亿等人在修撰《黄帝内经素问》序中所述“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的历史失误,申明了《黄帝内经》以大道为本,以学技为末的价值标准。及至其“何奈以至广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幸矣”的深重感叹,则表露了古人对后世大道异化,濒临于医学方技末流而失传其真之堪忧。世人将之简单理解成医术犹如暴殄天物(大意)。现代理解:
神仙道(上工)治国-黄老之术-帝皇之道。古人言:“形而上者为之神”,‘变化莫测为之神’,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能量,属气理‘无’之范畴,故上工类似现代系统的信息控制管理,强调人体社会环境,重在‘无为’的系统自组织自愈能力启动,解决复杂系统的非线性、混沌模糊关系问题。
养生道(中工)治人-辨证施治-体质调理。古人言:“不偏不倚为之中”,‘中’的汉字字意:一个靶圈(的)加一条箭(矢)穿过,表示“有的放矢为之中”,故中工类似现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临症察机(扳机、枢纽),重在‘无不为’的有的放矢,《黄帝内经》最高宗旨:“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使用各种方法,谋取系统内外和谐)此无论用上工还是下工之手段,力求恰到好处地直奔主题,解决问题。故有‘中医’之称。
治病道(下工)治病-辩病求因-规范操作。古人言:“形而下者为之器”,器是具有形态质量结构的物件,属象数‘有’之范畴,故下工类似现代西医唯物质结构的医学理念和疾病模式,强调解决外来致病原因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在‘有为’的力量抗衡,解决线性对抗关系问题。
由此作“上中下三工”三种思路比较:
‘下工(医匠)治病’针对病症好比局部战斗或动用警察部队,“驱邪如逐寇盗必极攻而尽剿”,此以暴抗暴截断之法‘两军相逢勇者胜’需骁勇一条枪百夫长千夫长将军主之;
‘中工(大医)治人’针对体能好比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篡谋全局动一发而牵全身”,此千钧之际扭转之法‘枪杆子里出政权’需老谋深算的帝王之道主之;两者皆是针对战争时期敌我矛盾的‘乱世用重典’霸道之为。
‘上工(圣贤)治国’针对人体环境则好比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谋治国安邦、中和位育”,故必从容有度、有序、运筹帷幄,讲究策略,切忌急攻近利,药石乱投伐害正气,需善于协调关系的宰相主之;实乃针对和平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盛世用德仁,协调安抚’的王道之为。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伐交、伐兵,其下攻城掠地不得已而为之。”(参见拙文:系统和谐中医之魂--纵论“上工、中工、下工”)

⑻当今中医“上中下三工”局面
战国时期,魏文王问扁鹊道:“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也就是我们家人推崇备至;中兄善治欲病之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仅善治已病之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虽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思想早在2500年前就已产生,然医学的社会责任是治病救人,抢救生命本是医学的第一责任。在那战乱、瘟疫横行的古代,除了战乱和饥饿,疫病是最主要的夺人性命利器,中医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医学,抗击疫(传染病)抢救生命是其首要任务,其它养生保健自然只能退而从其次。是故经典中医流派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明清叶薛吴王温病一派(主流中医)几乎无一不是围绕、擅长于抗击疫病、抢救生命“驱邪如逐寇盗必极攻而尽剿”的霸道之为,号大医巨匠者几乎无一不是在千钧之际力挽狂澜而垂世千古,鲜有用小方小剂养生“治未病”而传世者,仔细玩味,好像明代太平盛世还出了薛己、张介宾、赵养葵…温阳补肾一派,清乾隆盛世出了一个黄元御左升右降多少有点上工的韵味。此用老百姓语言:“乱世武官当道,盛世文官当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时至今日,中医治疗传染病、急性病‘乱世用重典’方法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面对急病、重病、以及诸疑难重症,中医虽然仍时有力挽狂澜的雷霆千钧之功,但限于高门槛、高风险、高专业性、低信任度、低回报等等“当世之备”,事实上除了少数国家特许的专项研究和“只会如此几招”的国宝级老中医(纯中医)以外,经方治急病、重病的方法正在逐渐淡出主流中医体系,后辈具有西式教育背景、身跨中西两技的硕士博士,面对需要“救津液”的急病、重病,深知西式思维指导下“不按标准方案即是医疗事故”评判标准的厉害,临危处症明哲保身,放弃“本有争议”“自己实无多大把握”“高风险低收入”的经方,求助于西式“救津液”做有公允度的事情,关键时候用西医也就是最名正言顺的聪明之举了,久而久之,主流中医急救阵地自然丧失。唯有那些缺医少药的周边城乡中医或缺乏正统医学教育背景的江湖游击队还在一条道走到“黑”,不惜“以身试法”顽强坚守那正面战场几乎已经全盘告罄中医经方急救阵地。故有否定中医者戏谑嘲笑:“博大精深的中医经方已成非法行医的救命稻草”。当世之备如此,故当今中医霸道,诚如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所言:“失去中医急救阵地是中医界的耻辱!”然而要夺回中医急救阵地恐怕还需加以时日,并非一法、一技、一派之所能也!(参见拙文《经方派中医发展观为何遭遇主流冷淡》)
后者王道,伴随着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普世文明发展,现代社会大量高激素、高化学食品、药品、高污染带来的大量现代慢性病、代谢谢病、疑难病的接踵(包括最广泛的亚健康人群),王道“德仁安抚、轻可祛实”,因为遵循修复人体水环境的圆运动【大道】,似乎与现代诸绿色、安全、和谐、系统、自组织、自稳态……等前卫科学概念更吻合;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发扬中医“上工治未病”长处,解决当今众多亚健康、慢性病、代谢谢病、疑难病更是天然混一;也唯有此才能有望打破当今中医壁垒重重之“玄学”门槛,有望克服霸道缺乏“当世之备”之弊端,成为真正能服务于当今轰轰烈烈大众养生事业的中医方法。(参见拙文《大道至简一条枪》)
本来上工、中工、下工的次序应该是:小病-亚健康(未病)保健体锻攻心为上(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病-慢性病不影响生活(欲病)用食疗方法(其次伐交),大病-急性发作不能正常活动(已病)用药物手术…(伐兵、攻城掠地不得已而为之)。《黄帝内经》本有言:“上工(祝由按跷)十愈八九,中工(食疗)十愈六七,下工(用药)十愈四五。就治病而言,上工者良医也。唐代药王孙思邈言:“良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之不愈然后命药。”可今天我们常常将上工、中工、下工的次序颠倒:一般而言,有病先上正规医院(医院越大越好、药物越贵越好),当被医院告知终身病不能痊愈,再求助于食疗、保健品,不行再求助体锻、气功等养生方法,唯彻底希望破灭时才求助于攻心--积德做好事、皈依“宗教”相信“鬼神”。在普遍人眼中:下医是“科学”,中医是“玄学”,上医是“迷信”。甚少有人明白:上医是攻心为上的治国之道,中医是有的放矢的治人之道,下医是线性对抗的治病之道。就系统而言,上医、中医是母系统,下医是子系统,本来应该上医领导中医、中医领导下医。可今天的局面是:下医领导中医(医生常常不懂养生,却对养生有否决权),中医领导上医(儒释道的博大精深唯以养生为合法)……,而且一个新药一般只需30%疗效就能过关,一个保健品则需有70%以上的疗效,倘若介绍平常食品或简单方法养生有近90%以上的人得益,仍然有“权威”人士出来批评“愚昧”,如此“倒行逆施”,上工乃至中工的疗效还能不打折扣吗?
2011-05-04 19:57 5楼
⑼‘叶公好龙’下工思维惯性使然
遗憾的是:因为缺乏上工思维,不明理或难以理喻,当今纯中医经方高手唯把学习经典心得带来的灵感或研究中医的实践所悟反套上经典光环,归纳为‘方证对应’教育后来。此本退而求其次,明理变成了辩证,辩证又变成了辨病(潜意识中:下医是“科学”、疾病模式占统治地位,上医院就是为了看病?);因缺乏上工思维,难以理喻,老中医在叫“证态万岁”,中西结合权威在叫“个性化的辨证施治”,中医大家都以为:‘证态’‘辨证’确比‘辨病’更中医,更能体现中医特色,但实不知:‘证态’‘辩证’即使有效本质上也只是规律(治国之道)‘普适性’的一种表现一些例子而已,‘证态’‘辨证’‘辨病’谁也没有跳出‘疾病模式’思路,本质上也还是机械模仿的‘下工’,即便时有效如桴鼓充其量也顶多算‘中工’,实离明理用‘环境模式’求人体系统自稳态‘上工’远矣!由此日久,中医界乃至中医学术界大多只求‘下工’形式上的貌似,如同博大精深的佛学演变成了几个和尚尼姑吃素念经拜佛神神道道的赚钱法门一样,博大精深的中医实践变成了“几个”经典方子和“几味”传统中药、或“几条”经络“几个”穴位的治病方法;具有第二科学维度(跨学科科学)的中医理论变成了现行中医教材脏腑经络…病理症候辨证施治的‘证态’特指;不明‘上工’中医‘环境模式’启动人体自愈能力的普适性,眼中只有几个经典或时尚方子的“特效”‘方证对应’,进而西式还原论思维追求专治某病的“灵丹妙药”,此等下工思维狭义解释中医实践,曲解中医理论的“时尚”,已成今天影响中医事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此说并非在下危言耸听,请看:今天卫生部的明文规定:中成药(包括秘方成药)必须标明专治何病,有何西式禁忌和副作用?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只能妇科专用,医保局明文规定男人不作报销;中医专家教授、中科院院士、卫生部官员都在强调中医特色是个性化治疗,中医的缺点就是缺少普适性……。如此等等,本质上都是因为缺乏上工思维,不懂上工大法无法、大道之简,具有最大的“普适性”。倘若经过‘否定之否定’升华,明白治疗方法的背后一条主线--祝味菊先生旨在提高自然疗能的一贯之道--“中医精髓之所寄”,那么吃素、念经、香灰、稻谷、米糠、甚至是白开水都是“灵丹妙药”(后文有介绍),都是‘方便法门’。如同针灸高手无须限定那几个穴位一样,中医用药又何须斤斤于柴胡、人参、黄芪、桂枝、附子…之辈?反之,纠缠于如此几招,因为‘是药三分毒’,需要“秘传”“考核”,中医唯有渐成“贵族”专利;“权威”部门唯持此下工思维的“清规戒律”,以此维系中医、教育后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花了大价钱反将主流中医拖入“生死存亡”的“末法时期”;更可悲的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凝固,我们的一大批研究中医的专家、教授、中医官员虽天天都在叫嚷“发掘中医上工”,可一旦真正遭遇谋上工思路的中医方法或中医人才,大多又成“叶公好龙”之辈。
典型的例子:“普适性”的中医食疗养生方法,一旦被一个“张”牙“悟”爪“悟”上工之“本”末的“江湖混混”用‘茄子绿豆’的“轻易”打开(并非张悟本的创造发明),触犯了下工思维中医的“天条戒律”,让“权威”叶公们墙上画栋雕龙相形见拙(前已有论,当今中医‘乱世用重典’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主流中医又有几个还能还在使用经方的附子桂枝石膏…力挽狂澜?),叶公们的脸面有些挂不住。于是便抓住张悟本的“江湖”身份和两千元的天价大做文章,清一色指斥判定他是骗子、无赖。好像谁也不曾反思维想想:如果张悟本有‘主流’身份(也是下工思维)还有“必要”推陈出新将‘茄子绿豆’发挥到极致吗?市场经济本应‘物以稀为贵’,房价的节节攀升却与大量的空置房相关,普通‘茄子绿豆’方法抄到两千元的天价还如此火热,如果说是媒体利用百姓的愚昧捧出一个“神仙”,还不如说,空置房太多“国家花了大价钱的主流中医太无能,更多的是摆设”,老百姓对主流中医的疗效太失望,反祈求于民间出一个用普通‘茄子绿豆’的“神仙”。台湾马英九“空置房重税”打压房价政策,不管是否有效、对大陆的房市是否有所触动与本文无关,但对解决中医的“空置房”却有不少启示,当今不是早就有人明示“让部分中医退出主流,回归民间”吗?(因解决“空置房”触及既得利益,恐怕又要被当作“否定中医”围剿)。然让百姓有房住“解放民间中医,让民间中医耕者有其田”却实在是当今中医当务之急!
更妙的是:即使是“权威”叶公们出来公开批评张悟本是假“龙”真骗子,却又不敢说“世上根本无龙”,“中医食疗养生都是骗人的”,于是中科院的中医博士不得不说:“张悟本的理论是荒唐的,疗效还是有一些的…”。可明白人都知道:中医理论的现代沟通本应是那些拿着国家高额津贴“权威”专家们的本分,一个“江湖”混混用一些“茄子绿豆”能有几分疗效其实已经足矣!因为今天的养生方法要解决的已经不是“未病”“欲病”,而是实实在在连医院大牌医生用药物都不能解决的“已病”“已已病”,也正因为有民间“江湖”中医方法的那么几分对“已病”“已已病”有效性,解决了某些现代医学宣判“所不能”,才需要您们“权威”中医专家的科研攻关加以明理证实和提高,否则养您中医博士干吗?如此悖论,用当今周立波的调侃:“是否有‘不仅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不让人家拉屎’之嫌?”
又如:刘逢军的大道八宝,全国二百多家门店、十多年的经营、总体口碑甚好,笔者虽然不认识刘逢军,也不曾用大道八宝,但笔者亲眼所见: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下岗女工,学了几个月大道八宝简化的中医五行脏腑辩证,用几个纯中药合成的保健食品(中药胶囊)进行变化调理,创造了诸多奇迹:久患不愈的面瘫正了、子宫肌瘤缩小了、面斑退了、红斑狼疮控制住了……,因为有效,尽管有些说法近乎荒唐(不明理),但她的顾客中却不乏受过高等教育者,甚至有著名医院医生和医院管理层人士。平心而论,能够如此迅速上手产生社会效益,我们的正规中医院校教育恐怕做不到(当然有利必有弊,求全责备还是问题多多);大道八宝就其十多年积累的成功案例,即便当今载誉满世界的中医高手也鲜有几个与之PK;本可作为中医界的一支奇葩赞赏,但奇怪的是,常常对其持否定态度的大多来自中医界本身。十多年期间,曾有几多“正统”教育背景的中医人士欲加入其联盟,但结果大多与之不欢而散,通常不是不认可他的某些观点或做法,就是通不过他的《黄帝内经》考试,且常常层面愈高的医学界人士,对其愈反感。究其与面上传统中医格格不入的原因,笔者窃以为还是因为面上传统中医‘下工思维’的惯性使然。典型莫若对其不切脉只望诊(甚至只看照片)一分钟搞定的诊断方法,面上传统中医大多甚为反感。因为按照传统中医疾病模式(下工思维)的辨证施治,本着对病人负责--望闻问切、三部九侯至少得十来分钟,一个上午几百号人每人不到一分钟,这不是胡来又是什么?是故传统中医界鲜有人不说他“装神弄鬼”!但倘若离开(下工思维)惯性,学会换一种思维方式(上工思维)去理解就可能得到全然不同的解释。原来上工贵在“望而知之为之圣”“形而上者为之神”,神者“变化莫测”来无踪去无影、全在于熟能生巧、日久功力积累、瞬间灵感再现(信息判断使然),此所谓“技精成艺近乎道”,在‘艺’或‘道’层面如同‘庖丁解牛’全凭感觉(神)说话,其中的运算程序和思维过程常常无须一一体现。比如生活中人们学习英语,开始都是逐个念字母背单词,时间日久过了一个度,整句整篇朗朗上口,何尝考虑字母和单词?又如经常看到小学生速算尖子,练习日久,三位数乘三位数得数脱口而出,比按计算机还快,何曾考虑老师所教的运算过程?又如一个反扒窃人员,工作日久,经验让他感觉谁是扒手,常常一抓一个准(很难让其说出原因)。那么作为一个中医上工(本来只须考虑修环境--调理体质,无须考虑复杂的病因、病机、辩证、辨病过程),一个“技精成艺近乎道”的医者,用其日久经验和感觉瞬间完成简单的分析判断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同理,具有一定气功功底和真正懂得切脉的有经验者都明白,说到底切脉的关键核心还是经验和感觉的提升,没有经验和感觉的提升,二十八种脉象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白搭,倘若经验和感觉能够提升到‘遥相呼应’的境界(类似气功感应测病)又何必多切脉此一举呢?历史上许多悬丝切脉、隔空搭脉…故弄玄虚背后,其实都是经验和感觉提升(不作展开),何况还有一套简洁而行之有效的望诊体质分类方法加以辅助,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其实每一个当中医者都可以扪心自问,又有谁不是在用自己习惯使用的一套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谋立足之本?一套方法熟能生巧、巧能生变,功力积累“随心所欲不愈距”,化出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神奇又何足为怪?更何况此也并非刘逢军独家“吉思尼”记录,当今科学院院士对全国名老中医调查发现:常常“愈是国宝级老中医,愈是善用一个方子面对百病。”又有几个在讲究方证对应?通常一个名老中医一个半天看五六十号病人,认真算起来倘若去掉开方写病历等时间,每个病人能够摊上的病情分析判断时间大概也不过一两分钟,又何以不见少见多怪批评“装神弄鬼”呢?说穿了还是传统中医本身中下工思维(过分强调方证对应的个性化辨证施治)的惯性使然!
退一万步说,因为是使用药食两用的保健品、食品(安全无毒),即使因为经验和感觉并不可靠,常没有能“辩证”正确,也只顶多没有疗效,或疗效差一点;即使南辕北撤也顶多有些小问题,不会有药物的毒性反应;又何必将之妖魔化,大张旗鼓加以围剿呢?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药食两用的食品或保健品,一旦换上了洋包装,变成了洋中药、洋中医(如国外的安利、如新、优莎娜…国内的天狮、完美、松花粉…等知名品牌的系列产品,谁都比大道八宝品种多。),虽然谁都知道,体质的调理、慢性病的解决绝非一日之功,常常不是靠使用某一单一产品能够解决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搭配(如同中医的辨证施治);再好的产品离开了使用者的经验和学问也是白搭,同样的产品在不同人的手中疗效大不一样(谁都知道个性化的重要);那一家都需要有一批产品、多种方法酌情选择组合解决问题。但为了销售,谁都在强调宣传自己保健品、食品性质的“普适性”(具有最大的适应人群)和功能性(辨病施治)相结合,绝不会傻到上来就是“辩证…辨证…再辩证”;比较同为药食两用的西式保健品,因为无需过分强调辨阴阳寒热…,没有“门槛”之障碍,自然也没有被认为‘妖魔化’的围剿(中医内部自我排挤,用刘逢军的话说:“不能因为抓住了一个穿中装的小偷,而认为穿中装的都是小偷……”而现实恰恰是:因为难以理喻,现今中装变成了贵族标志,老百姓穿中装自然有小偷嫌疑,穿西装反而好一些),由是大量西式保健品当今正在悄悄蚕食本应属于中医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中医界这种下工思维指导下坚持中医“特色”的‘叶公好龙’行为,虽然保住了某些中医“权威”们头上的光环,保住了一部分中医利益层的既得利益,但却由此导致了中医学、中医理论的停滞不前……,导致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高层有钱人口袋里不是洋保健品、就是进口西药,甚至是洋中药,鲜有传统中成药;泱泱中医大国,中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百分之一。笔者戏言:此为新时代中西交锋、不明理、固步自封、封闭排斥、落后挨打“鸦片战争”的现代翻版,继续下工思维强调‘辨证施治’的特色还是“特色”吗?

⑽辨证施治真义:找到背后一条主线
顺便一提,中医真正的‘辨证施治’并非当今‘下工思维’局限于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证侯”辩证的机械方法(虽高于西医思维,但中医不局限于此),君不见即使是辨证施治鼻祖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也是以病为纲分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临症辨寒热虚实为例,有经验中医都知道,大凡较为严重疾病大多寒底热侯、本虚标实交替,鲜有标准寒热虚实界限者;而‘上工思维’真正的‘辨证施治’本质是:《易经》圆运动事物(包括疾病)运动变化过程周期的控制管理。①【上医治国】治理人体国家的系统管理,偏重‘神’层面的信息调控;②【中医治人】治理人体体质阴阳平衡,偏重于‘气’层面的网络调控;③【下医治病】治理人体疾病症候,偏重于‘精’层面的结构物质调控。精气神(信息、能量、质量)三个层面(数据)互为犄角、互为参照系,整体把握调控人体内环境运动变化过程周期。证、证态、症候、病都是具体事物运动变化过程周期中‘象’或‘数’的反映,辩证施治的目的在于明白背后的‘气’和‘理’,明白治疗方法背后一条主线【人体内环境的修复、自愈能力的启动】,实现《内经》:“秋毫在目,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从而“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寻找各种道理,使用各种方法,谋取系统内外和谐。)(参见拙文:把握事物运动变化过程周期是辨证施治的本质、‘医易同源’与‘辨证施治’现代新识)
遗憾的是,因为不明理(难以理喻),没有找到治疗方法背后一条主线,今天许多即使卓有成就的中医高手、理论大家也常常习惯于下工模仿级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惯性把许多领悟级的上工方法归入“妖魔外道”,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现代中医学发展!请看,本由一大批中医能人高手主掌的,旨在光大中医、发掘上工中医理论的“百草居”,武汉叶苗ksjyjs先生的《黄帝内经》生命电磁场理论【近于大道】,上了论坛,先被删除,后被嘲笑,再被质疑,鲜有公开支持者(近来好像有所改观);察几高人天医圣药子老先生的“易医贯通”,不是被封杀,就是被嘲笑,被妖魔化是其常态。一大批谋求“背后一条主线”的具有上工思想和新意的理论文章,上得论坛却常常并不被看好!如逍遥墟主人的《细胞的新理论—生命场—炁的探索》、范维乾老师的《人体社会科学与中医》系列文章、郝守玉郝志玲老师的《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心灵的慰寄先生《中医气机的网络》;神机定通先生的《中西医药在对激素作用的同与不同的比较》以及翟鉴《谈肝炎》《阴阳学说与DNA、RNA》、牛人杨神经诙谐风趣的‘水袋震动’理论……,常常不是被冷落就是被嘲笑。反之最为热门受欢迎的常常也都是那些下工思维寻找‘方证对应’‘辨证施治’‘辨病施治’的秘方、秘术、验方介绍,(笔者并非否定‘术’的重要)实可叹当今中医‘弃理求术’世风盛下也!即便是当今主流甚为倡导的北京中医大学王琦教授《人体九种体质辩证》,虽显然高于方证对应多多,但因为临症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很难按此找到标准对应人物,故又有中医同道“高手”行文《王氏中医体质学危害大矣》,用下工惯性思维批评:“否定了中医的疾病观;扰乱了中医的辨证论治;麻痹了对疾病的警惕性;搅乱了中医的教学秩序;中医临床虽必须注重体质,但不能用体质代替‘辩证论治’”。如此等等,此类例子太多,其本质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理的沟通,不明‘治疗方法背后一条主线’,下工思维习惯用‘方证对应-辨证施治’惯性招惹的“道不同”!
2011-05-04 19:59 6楼
第五章、桢涵茶平台上工修环境思路
⑴‘上工治未病’真义
《黄帝内经》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不治已乱治未乱。”当今面上常字面理解,将“治未病”理解成‘预防’或‘亚健康’,此实在有些狭隘(并非世界卫生组织本意),倘若只是‘预防’或‘亚健康’,那么只‘卫生员’而已,能称为上工--上等医生吗?笔者以为“上工之未病”既不是早发现、早治疗,也并非现代中基教材中五行脏腑辩证的一个个孤立之“证”,而本质上是一种重在通过修理人体内环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法。打个比方,一团乱线最有效的方法应该从周边未乱的线头解起,解未乱而乱者自解。最常见的例子:中医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针灸常常‘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用药常常五行生克、隔一隔二隔三治…。如今国际上卓有成效的【激发点疗法】【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台湾张钊汉【原始点松筋疗法】“疼痛点常是影子,他筋损伤原始点方是本尊”、河北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解决上游源头”……皆是此‘上工治未病’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真实本义现代破译:即古今中外医学巨匠都无一不强调,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是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自愈能力,医生往往只是通过修复人体系统基础环境而启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助手。这也是古代《易经》“圆运动”思想和原则在人体系统管理“医学”中的体现。汉代张仲景先师更开创了“虽局部之病,治法乃整个”的圆运动中医疗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之楷模,开后世药物治疗之京式,历代医家皆尊此为经、奉为圭臬。现今,国内外正掀起自然稳态医学新概念:中医强调的阴阳平衡决不是外力去“填平补齐”而是调节恢复人体自组织自稳态的自和、自愈能力(系统和谐)。中医的辨证是辨人体的整体功能异常,是“系统质病”而非“要素质病”。中医治病更多的是通过(修环境)调节功能而有利于结构的自我修复,虽然没有西医局部中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立杆见影,却在整体系统中可显示其更合理的自然修复能力。
上工‘神仙道’的实质是黄老之术—帝皇之道(重在整体通盘考虑的,非某一具体子系统),类似现代第二维度的跨学科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同质异构、相似等价性);类似于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疾病--开环系统重新调整到正常--闭环系统的过程)。清代名医程国彭(八纲辨证创始人)将此中医“自组演化系统和谐”神髓形象地比喻为“人身之大宝”,并在其著作的开首第一章即用“吕洞宾卖药”故事来感叹“世上本无神医,世人旦知百计寻求灵丹妙药,却不知真正的灵丹妙药即人自身之大宝。”(注:此论点与当今洪绍光教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颇有吻合)药物只是顺势启动人体自身大宝之钥匙。

⑵自愈自和能力人体心中的上帝
回顾中国人的神祗(图腾)变化:上古《三海经》中多以动物为神祗;秦汉时期多以大的河流山川为神祗,如河神、山神、土地神、秦始皇泰山封神;唐宋以后以天地(最大事物)为神,儒家《宋史·礼志》“元气广大,则为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贯彻一个宗旨,皆以膜拜复杂事物的自组织能力为上帝。
就医而言,其实传统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最大好处(妙处)在于如何调动和发挥人体自身的自然痊愈能力(类似于现代系统信息控制理论中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人体自身真正意义上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本我自我的‘佛觉’(佛在心中),赖有此,方能得到传统文化迥然区别于‘现代医学’对抗疗法的好处。
而要启动这一‘上帝’的神力(立地成佛)有个基本前提条件,那就是斩断心魔。何为心魔?心魔者欲望、希望、学识之所现也,即人类主观意志-欲望追求在大脑皮层的表现,控制干扰了人体内在自发的自组织能力(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自愈能力)。何为本我自我?本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自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故《金刚经》偈言:“若以色(欲望)见我,以音声(主观意志要求)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尊重客观规律)。”此道家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释家讲“空而妙有、明心见性”,儒家讲“克己复礼、修身养性”……皆此“斩断心魔(贪嗔痴慢执)、立地成佛”[不断否定自己(原有所知障碍--心魔)完成“否定之否定”进化,才能得以发挥系统自组织能力]的必要条件。
故《黄帝内经》言:“上古真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度百岁乃去。”《道德经》要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庛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意思是:将灵魂和肉体(精气神)融为一体,能不离开人体自身真正意义上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吗?将精气神调和的十分柔和,放弃主观意志能像出生的婴儿一样纯朴无暇吗?洗尽思想上尘垢,能让心地宽广得犹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热爱百姓、治理国家能放弃自己的主观欲望,顺应潮流无为无不为吗?]
因为欲望是因,疾病是果,因果报应、天道循环,自然而然。故当今西方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决定健康的60%以上因素,取决于心理的健康”;当今养生大家都说:“心中生快乐,快乐生健康,健康生青春,青春满心房”,健康的至关重要“在于心态的平和!”
然生活中‘心态平和’‘积善积德’常常并不能与‘健康’划等号,何以为?除了必要条件,还需充分条件!

⑶心魔不断怎能接受传统之好处?
现代知识层次接受现代西式教育惯性深重,凡事常常线性思维,强调用主观意志追求功利、直奔主题,例如面对复杂性、系统性疑难疾病,总寄希望于发明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老是以为只要“科学”发展便可随心所欲(夸大主观意志-学识的作用),从孩提开始人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就是力量”、“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或“名人伟业”“神功秘术”……如此等等,钻进了知识学术海洋,忽视了文化本质,缺乏对客观规律、社会道德制约物质文明的认识,狭隘知识、学识让希望、欲望膨胀,鲜有觉悟尊重大自然“上帝”的‘绿色’‘自然’系统自组织‘意志’,结果让欲望、希望、学识堵住、代替了‘上帝’的意志,又何以近乎‘大道’,实现正等正觉之‘佛性’?“一切佛法本是指明无我(斩断主观意志-心魔)之道”,“断灭执着心魔本是产生正等正觉之正途”,《道德经》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现代人常常反其道而行之,诸事讲究竞争,满脑子的“科学”改造世界,总希望用“科学”发展实现‘人定胜天’,缺乏绿色环保情节,结果欲望熏心,心魔代替佛觉,妄想改变世界,恣意破坏环境,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常常是其必然。从古到今、无论中外,知识层次倘若此种心魔不断,又怎能接受传统文化之好处?电视《百家讲坛》易中天谈先秦诸子百家有句总结性概括颇为深刻:“历史上大凡希望建立一个人间天堂的,结果大都造就了一个人间地狱。”理想中的‘计划经济’因缺乏‘市场上帝调控’结果闹了一个“三年自然灾害”;与两千年前古人的都江堰相比较,不谋天人合德,当年几乎倾全部国力“一定要把黄河修好”的刘家峡、三门峡水库,今天成了断流的摆设;此类心魔代替佛觉离道失德之举今天却常常是人们努力的“科学”追求!
治国如此,治人治医何别?当代医学常围绕着下工【疾病模式】总寄希望依赖‘科技’手段的发达找到外求对付某病的“灵丹妙药”,不懂得‘顺应天道’启动人体自愈能力(遵循客观规律)不知用‘疏’,旦知用‘堵’和‘压’(围追堵截),结果常常反而干扰、压制了人体自组织的自愈自和能力,让心魔当道,上帝唯有退位,由此面对几乎所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又焉能有好果子吃?故而常见病最终治成终身病常常是其必然!
一个浅显道理:人类近几百年的科技文明与大自然几十万年乃至几十亿万年的进化相比谁更可靠,翻译成现代系统思想:地球是一个巨系统,人体也是一个巨系统(小宇宙),地球讲生态平衡和谐世界,人体同样也要讲生态平衡系统和谐。一本《黄帝内经》实际上就是在讲生态平衡系统和谐,谁违背了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焉能有好果子吃?

⑷修环境是启动自愈能力根本途径
如何启动人体自愈能力?今天的医生虽然谁都知道古代希腊医学之父苏波克拉底的医学誓言,却甚少有人知道当年苏波克拉底早就明示:“启动人体自愈能力方法就是修环境(人体内环境)”。何以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苏波克拉底的解释今天已经甚为晦涩难懂,权宜之计,还是沿用古人的方法,用社会学比喻说明之:
经过插队落户年代的都应该记得:文革时期,每年冬天千军万马开河水利大会战,是“抓革命促生产”的头等大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康熙皇帝治国六个大字,‘河工’是民生),现在想来,虽有些劳民伤财,但却甚少洪水、干旱之灾。江南水乡常常一个村庄(公社的小队)全部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一条小水泥船(水网发达)。改革开放,虽然经济上去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近视眼导致环境污染:沟渠变黑发臭或被填埋,河流瘀堵浑浊或断流,湖泊围垦而缩小、放养富营养而变质,不堪一击的水网系统何以承受风雨,结果1988年一个平常降水量的年份就足以让全国军民的“伟大抗洪救灾”载入历史史册。由此环境的改变,让老天惩处--自然灾害每年不断、变本加厉!天灾兮、人祸兮?
同理,人体本是一个水利循环环境(70%水分,20%以上液态物质,),生命的一切生化活动赖于此而生存。古人将人体“河流”叫作‘经’(类似西医血管、脉管、淋巴管、神经、体液环境…),“沟渠”叫作‘络’(类似西医微循环环境)。此《黄帝内经》言:“经络者,所以处百病,决生死,调虚实,不可不通。”“六经调者,谓之不病。”查《辞海》经和络本义:经①经营、治理《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②常道、规范(正常、寻常之意);③河流-南北行道路(古人没有公路,河流泛指交通道路);④纵线(与纬线相对)。络①缠绕(泛指集合所在);②泛指网状物;③前后连接(络绎不绝)。又查《说文解字》经和络本义:经①治理经略;②经典法度;③经常恒定;④度量、里数;⑤直行路径。络①网络;②缠绕之意;③张罗之网;④正路旁反;⑤联络维系。将上述解释联系起来看,很显然,经络本义:即是重在人体经营管理的环境网络【修环境、重民生】。(参见拙文:经络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网络)。
现代已经认识:当今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病80%以上与社会环境的污染有关,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化学添加剂、肥腻、油烟、尾气、噪音、电磁波、再加上药物……让城市人口犹如生活在垃圾桶里,外环境的污染必然导致内环境的污染。疾病本是人体内环境污染导致沟渠先堵(面色差--微循环障碍、疾病先兆),进而污染影响河流(管道),人体‘水网系统’环境失司(六经失调),人体自组织的自动化系统被迫由闭环系统(正常自稳态)进入开环系统(疾病状态)。故《灵枢》言:“能辩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病虚实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倘若沟渠畅通(面色、皮色好,微循环正常),人体‘水网系统’发达(具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即使某一河流(血管淋巴神经…)暂时瘀堵或断流,一般也出不了大问题(面色皮色好,即使有癌指标也大多误诊)。因为‘水网系统’之发达、‘政令畅通’之环境本是人体内在自组织的自动化系统(人体上帝)--自愈能力启动的充分必要条件,赖有此,即使遭遇寻常“灾变”(外来病源刺激),通过修环境,将开环系统修正为闭环系统承载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愈能力工作正常,“以平为期”又何须动用外来警察部队(药物、手术)对抗之?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常常疾病诊断(包括用先进科技仪器)的正确并不意味着治疗方法的有效,有趣的是,常常无须明确诊断结果的简单中医方法(模糊修环境)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诊断正确与治疗有效不成正比】。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不可愈的疾病,被从来没有正统学过医(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病而“无知者无畏”)用中医简单方法(修环境)解决了。于是就发生了后面的故事:因为有效或者有一些疗效,一传十、十传百,“民间”“江湖”成了“专治包治某病的专家”“某神秘流派的传人”,成了“不是神仙的神仙”;可遗憾的是,简单修环境的方法一旦被吹嘘过度或期望值过高(漫天要价)就常常难以承载如此“虚荣”和“光环”,于是媒体追根寻底,原来“专家”是胡扯,起码医学三六九没学过,连自已家人也不相信;“某某第几代传人”更是莫须有;仅此“神仙”立马与“骗子”等价。由此“正统主流”在电视上教育百姓:“民间江湖不可信,看病还得上正轨医院!”因为即使花了很多钱看不好、明确诊断不可愈也是“科学的”,想少花钱用民间方法解决是希望“天上掉馅饼”愚蠢之极!但那些前之实践中确已得益者自然不买账,求教于那些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和老中医,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和给力,但令他(她)们既失望又存一丝安慰的是:唯此科学家们言:“难以理喻,有待科学之发展”;老中医潜意识只有方证对应的辨证施治,于是强调:“中医核心本质就是辨证施治,凡是一样东西面对百病都是不科学的!”否定者却说:“不得不承认,中医即使理不通,疗效还是有一些的,中医只是经验而已。”好像谁也没有想到往‘上工修环境’靠一靠,谁也不曾想‘上工修环境’本是明白了背后的“气理”“技精成艺近乎道”“大道至简”“无为而无不为”的日常工作,所用‘一条枪’大多平常生活之物,又何须计较于‘方证对应’‘辨证施治’‘辨病施治’而选用‘是药三分毒’呢?此《易经·系辞》早就明言:“圣人以为常(规律),百姓日用而不知”。倘若不明此,缺乏一颗平常心,走两个极端:①盲目推崇、崂山道士心态,将平常修环境方法误认为“灵丹妙药”,那么说您愚昧并不过分!②求全责备,期望它替代线性对抗的药物手术解决现代科学所不能,不行就是“骗子”!岂不有病乎?一会儿“神仙”,一会儿“骗子”,养生保健市场还能健康吗?
又因为理论上可以认为:一切慢性病本质上都是人体自组织自愈能力根据人体现实环境调整的“保护性反应”【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一切疾病症候(特别是慢性病)从本质上认识,都是糟糕环境综合原因导致人体自组织自愈能力被迫由闭环进入开环的结果【果实】,一切指标都是人体自愈能力的报警信号【相】。故环境是因,疾病是果;环境是机,证态是相;环境是本,症候是标;原来修环境才是中医临症察机的背后一条主线,中医的十九病机、六经辩证、八纲辨证……乃至方证对应诸辩证方法,本质上也都是环境修理的不同模式而已。有经验的推拿师都懂得:临症只要把周边条状束结、筋拘疙瘩打开(反阿是穴、用经验和感觉体会),临床症候或疾病就能得到相应自然缓解或修复。倘若教条主义老是纠缠于什么病哪里痛用什么穴位的辨病辩证施治,那么只顶多是一个疗效可怜“初工”而已。以临床使用中医【整脊疗法】或台湾张钊汉【原始点松筋疗法】为例,临症从人体主要干流(督脉-脊柱-中枢)着手,把“大闸门”打开,让人体灌流环境改善,对诸多疼痛或内脏疾病常有立竿见影之效【病情的改善与环境的修复成正比】,根本无须过分考虑大量拍片、化验…诊断结果,大概也不必太在意所谓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吧?反之,倘若不懂得修环境【土壤、水分、阳光、空气、温度、种子、根须、茎叶、养分…】的重要性,太过着相,将大量的医疗实践活动围绕着疾病、症候【果实】做文章,今天药物、明天手术、后天化疗,……围追堵截,治标不治本,不仅事倍功半、与事无补,而且常常还干扰了人体本来的自组织自愈能力,焉能有好果子吃?
俗话说:“筑漏越筑越漏,丑闻越描越黑”,今天大量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围绕着指标的打压,高血压、糖尿病……治成了终身病;围绕着摘果子的手术,让肿瘤增生此伏彼起,越摘越茂盛;围绕着围追堵截的放化疗,让病患两败俱伤,放了、化了!围绕着疾病模式解决面上几乎90%的慢性病、系统病、疑难病大都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潘德孚言:“如果有人认为黄河、长江发大水应该去研究水分子的结构,或者认为应该去研究那堵塞河道的泥沙,弄清它的组成成份,当然会被人当作笑话。现在我们治疗癌症去研究癌细胞或癌基因,不是犯同样的错误吗?”那么引伸开来,其它慢性病、系统病、疑难病有何尝不是如此!既然如此,为何不能重新收拾古人哲学直觉思维“上个治未病”之武器,“大道至简”不着相、不落套,“无为而无不为”脚踏实地从‘修环境’做起,“健康基于修境,百病贵在疏浚”,由此启动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向人体内环境的系统和谐、关系融洽要效益呢?
有个专门动心脏手术的医生告诉我,他要提高自己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就是在手术前先检查病人的大腿肌肉是否正常,倘若大腿肌肉不行,那么能不做尽量不做。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在向‘内环境’要效益吗?同理,在下治疗心血管病也有一个心得:不要老是围绕心脏“补气活血强心”做文章,只要把病人大腿肌肉搞软了,把肚子搞小了,心脏病、心血管病自然改善。因为大腿、肚子…本是心脏血液回流的上游源头内环境!由此放眼当今民间江湖诸多养生奇方异术之所以有一定或一点疗效,鲜有不是此‘修环境启动自愈能力’之所为。如中里巴人的敲胆经、运督脉…,萧逸先生的十二经络分治法,马锐凌的腚部痧筋法、或肢体反博法,吕岐的皮肤摩擦按摩法,朱增祥的拉筋益寿法,武国忠的回阳排毒法,罗坤生的自然“信息”调整法、牛人杨神经的水袋振动法等等,一切推拿、拍打、针灸、刮痧、刺络远红外电磁波产品、负离子氧吧、天然矿泉材料蒸熏漂浴、臭氧负离子气泡超音波水疗、负离子臭氧静脉血液回输、……乃至一切食疗、保健品……,件件桩桩(后文有解释)之所以都能时有“奇迹”发生,解决了某些现代医学宣判之所不能,也皆此‘修环境’的功力积累。明白于此,借用祝味菊的一句话:等于“明白【背后一条主线】提高【自然疗能一贯之道】【中医精髓之所寄】,则诸先人经验皆入我青囊也!”有此一颗平常心,中医养生事业自然再不必在一会儿“神仙”一会儿“骗子”中翻筋斗!

⑸五脏六腑是人体社会修环境官员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言:“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皇帝),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宰相、总理),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司法部),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卫戍区、外交部、),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财政部),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交通部),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资源部、税务部)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工程部),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利部),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地方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译文: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官的职责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是君主之官(皇帝),主宰全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宰相、总理),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而调节着全身的一切活动;肝,象战将一样勇武、冲锋陷阵,是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略(作战方案)由此而出;膻中,围护着君主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卫戍区、传令官、外交部、),君主心志的喜乐、意愿、命令,靠它传播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精微物质布化储存,是仓廪之官(财政部),人体吸收五味的营养靠它们得以消化、吸收、储存;大肠者传导之官(交通部),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资源部、工程部、税务部),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进一步分清泌浊,吸收营养、输送养料;肾,是作强之官(科技部),它能够发挥人的强力潜能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水利部),它能够通行水道调民生(水利是民生);膀胱是州都之官(地方官),储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以上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整体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各自为政。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身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能明智顺达,那么,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活脱一个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政府’职责分工协作之描述。
显而易见,藏象(脏腑)学说在古人眼里并非只是孤立的某一脏器生理病理现象,俨然是为了维护整体-人体社会公共关系协调的‘政府’管理职责分工,一种整体系统控制方法的多层次有机分工【修环境】。夫治病犹如治国,治理国家事情皇帝可管、宰相可管、将军可管、法官可管、……地方父母官更是责无旁贷。官者管也,凡十二官俱匹夫有责、义不容辞,只不过有分工管辖的范围权限途径不同而已。倘若时局所迫,皇帝也得御驾亲征,岂能囿于官衔职责之分工。如果说中医阴阳、五行、四象、六经、……八卦‘阴阳多少之划分’核心构建是一种描述系统运动变化过程周期的横向纵向平面曲线坐标图,那么藏象学说‘十二官’政府职责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系统控制管理则与之构成了一个立体展开、与过程周期交融的圆球形网格控制系统,在其系统运动变化过程周期的横纵向平面曲线任何一个点上,都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干涉和调控。(类似于任何一个成长的社会人都必然全方位受制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法律、文化、科技、体制、亲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决非某一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多种力量的通力协作。)这也许就是中医藏象理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一种对非线性开放系统的复杂性思维【修环境】控制管理模型,它也是当今系统论思想局部与整体根本关系之反映。(参见拙文:藏象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政府”职责分工)

⑹反思五十年中西明理沟通之得失
既知“修环境”是背后一条主线,中医的众多辨证施治方法,本质上也都是环境修理的不同模式,皆是“修环境”的控制管理模型。然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生命体,是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结构,仅用一个或多个简单的功能模型去描述或归纳这个复杂的生命体的一切功能现象、一切生理、病理现象,都将是不足的。虽然“模型”方法仍然是现代科学(包括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但一切 “模型”都是有缺陷的,都只能趋向于原型,难以完全等同于原型。对此古人早有认识:明代张景岳(一个中国古代对运气学说有相当研究的哲学家、医学家)言:“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反思五十年中西明理沟通之得失,以“阴平阳秘”的现代医学实质探秘为例:
上世纪60年代,有人将阴阳对应于神经系统自组神经功能:阴虚型与交感反应相一致【阴虚-虚火-热】,阳虚型与副交感反应相一致【气虚-阳虚-寒】;……。
70年代,中科院院士领导的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研究室将阴阳对应于内分泌状态: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阳虚】【肾阳虚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低下】,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上升【阴虚火旺】;甲状腺功能减退类似于【脾肾阳虚】甲状腺功能亢进类似于【气阴两虚、虚火旺】;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堃教授等将阴阳平衡对应于细胞膜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比例(激素信使);……。
80年代,人们将阴阳对应于免疫状态:对应于核酸DNA/RNA,阳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下降、肝糖原上升,阴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上升、肝糖原下降;对应于血栓素TXA2与前列腺素PGL2;对应于各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因子……。
90年代,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位一体的发现(一种激素可同时作用三种受体而发挥生理效应),内蒙古高德用系统论思想把面上众多中西结合基础研究发现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诱人的‘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中医表里阴阳控制系统’【中医‘阳’系统“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通路,交感中枢(下丘脑后区和腹内侧区、中脑中央灰质、脊髓交感神经元),下丘脑-垂体前叶-靶腺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垂体-甲状腺系统、垂体-性腺系统、垂体-生长激素系统),下丘脑-体内交感-激素系统(交感传出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胰高血糖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蓝斑NE能系统和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cA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中医‘阴’系统“体内副交感信息控制系统的三条控制通路(副交感传出神经系统、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中缝核5-HT能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PI-cG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
21世纪初,与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发展相关的大量抗衰老理论【抗自由基理论、免疫抑制理论、细胞分化次数限制理论、热量限制理论、废物累积理论、错误再造修复理论、分子交联理论、线粒体损伤理论、基因限制、基因端粒理论……】又将阴阳有意无意间指向了对应于阴阳离子,阴离子隙AG上升致代谢谢性酸中毒【阴阳失调】直至死亡【阴阳离绝】;酸碱平衡比例【HCO3(阴)∶H2CO3(阳)=20∶1 】;一本《伤寒》奠定中医临床医学之楷模,“历代医家尊此为经,奉为圭臬,含英咀华,吸精吮露,……号名医者,皆出于此。”千年不解之迷就在于贯穿一条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参见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
今天,现代前沿科学--生物场导理论、量子医学用信息场、能量场、光量子科技手段等与阴阳接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量子生物学、《黄帝内经》电磁学、中医电子状态波……一大批前卫理论解释中医理论的崛起,却反使“阴平阳秘”的现代生物医学实质物质性探秘走进了新的扑朔迷离。因为即使是当代引以为豪的基因突破新发现,客观上也只是眼见为实的大分子层面研究的某一狭隘突破,要从离子、量子、电磁波、引力波(信息能量场)层面全面解开生命复杂的系统关系恐怕还需假以时日,为此当今立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诸高科技手段也常常力所不逮。(参见拙文:改变局部‘场效应’获取游离电子,是众多中医药方法何以有效的关键因素)
……。
虽然赖有此多五十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致力中西沟通的努力,今已逐渐揭开那古老神秘的中医理论面纱,让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医理论能够有幸重新跻身于现代科学的大雅之堂(用现代科学证明并非不科学),而且借此已经或正在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明白:原来“中医就是那神圣的未来科学殿堂,中医文化的源头正是现代前沿科学努力追寻的目标体系。”(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傅景华老师语)。但是若用上工修环境(把握背后一条主线)思路去衡量,其最大不足之处(大部分中西结合理论体系都有)还是下工思维的还原论痕迹显著,老是在用西医线性还原的‘要素质’代替中医整体系统‘系统质’,总寄希望于找到一条途径、发现一种激素一个原因、或一种方法【要素质】一劳永逸代替或解释人体复杂系统要顽强表现出来的随机混沌现象【系统质】,结果前车之鉴:“原本是树在中西结合路途上的里程碑,结果成了中西结合的墓志铭。”后车继续:“自己画一个圈,挖一个坑,自己跳进去努力找东西粉饰证明之愚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同仁批评),反让这几十年来国家(875、973科研项目)花了大力气、大价钱、经过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努力的“伟大科研成果”成了今天中医临床实际上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鸡肋”“珍贵无用、束之高阁的封藏”。让老中医大声疾呼:“用西医知识研究中医理论实质此路不通,现代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之路在宏观上宣告失败。”让年轻中医弃理求术拿来主义投降西医;让西式教育背景否定中医者言:“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而已。”痛定思痛,笔者发现:原来还得回到“出路在于思路、理念决定选择”,回到《易经》“形后面有象、象后面有数、数后面有气、气后面有理”;只需从思维源头上明白还原论‘要素质’与系统论‘系统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那么中西医理论之间的“万丈鸿沟”虽不敢说“天涯变通途”,但却可借用医圣张仲景的自我评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思之过半矣。”前之“伟大科研成果”则将另现一番洞天!【未完】
2011-05-05 08:31 7楼
回复楼主马先生;你辛苦了,你在本论坛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你对东西方哲学都有很深刻的研究

,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你对中西汇通、结合到融合的观点,我十分赞同,我也认为中西医学概念,在哲学层

面的高层次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大道理管小道理,你的大篇幅关于明理沟通中西医学的论述;【痛定

思痛,笔者发现:原来还得回到“出路在于思路、理念决定选择”,回到《易经》“形后面有象、象后面有

数、数后面有气、气后面有理”;只需从思维源头上明白还原论‘要素质’与系统论‘系统质’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那么中西医理论之间的“万丈鸿沟”虽不敢说“天涯变通途”,但却可借用医圣张仲景的自我评价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思之过半矣。”前之“伟大科研成果”则将另现一番洞天。】
还有关于纠正偏见的看法;【偏见--用西医理论(还原分析方法)代替了中医理论中“自组演化系统和谐

”的精髓,以西代中制造所谓中西结合的舆论和途径,从而迷失真正的中医精髓,长此以往,导致现代中医

的一个末法时期“外热内寒围城现象”来临】我都十分赞赏。应当弘扬推广。
2011-05-05 09:27 8楼
回复 7# 郝守玉郝志玲

谢谢支持,后文将从‘要素质’与‘系统质’导入“上工新五行”中西明理沟通,用叶苗先生的《黄帝内经》电磁波【要素质思维】支持解释您的《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系统质思维】。
2011-05-05 23:23 9楼
回复楼主马先生;你认为;【中医本是“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技),以理为先,理念为魂,理

法方药技贯通的学科,故“中医既是哲学、又是科学、同时还是具体技术方法。”
《易经》言:“形后面有象、象后面有数、数后面有气、气后面有理”;《道德经》言:“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象数是看到见的‘有’是手段,气理是看不见的‘无’是灵魂。故文化理念为魂】。
你的上述观点我完全赞同,我也在你的其他文章中,看到过你赞同傅景章先生关于中医学概念,归属三

个层次的看法,以及关于中国哲学易经、道德经、庄子与现代系统论、混沌理论的关系,我也十分欣赏,中

西医学的差别,确实是从理、气的较高层次就已形成,中西医学的汇通、结合到融合,不从理、气高层次概

念突破,是实现不了的。可惜遗憾的是我们医学工作者中,认识到人体是个复杂巨系统的研究者,还是太少

。需要我们弘扬推广,我后来又在本论坛上,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医气概念的文章,希望马先生也能看看,提

出宝贵意见,共同讨论。
2011-05-09 19:37 10楼
回复 10# 郝守玉郝志玲


致郝守玉郝志玲老师的公开信
郝守玉郝志玲老师:
您网上行文希望我关注您的文章,其实,您的系列大作《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自从上得岐黄论坛以来,我就有所关注。原因很简单,我的某些观点与老师您类似(参见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节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而且就直接接近现代主流中西医临床实践沟通而言,老师您的学说更有“生命力”,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此好东西(包括您与叶苗老师《黄帝内经》电磁波的辩论)自然不肯轻易错过,但要一下融会贯通,或者有个相对意义上正确的领悟和拔伸,还得有一个慢慢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私念所及,不忙表态,唯有用心收录在案细细品味,希望一旦“和谐”您和叶苗老师学术观点就自然能吸精吮露……皆入我青囊也!
就中西医结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且独成方法体系者(中西三级贯通),您和叶苗老师都是我由衷敬佩的、当今中医界、中西结合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并非恭维,常常有理论者没实践,有实践者不成体系,很多“江湖”高手常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或理论上不了大雅)。但恕我直言,虽学说各有千秋,而且就中西结合临床现实意义而言,您的学说也许能发挥的社会效益并不差于叶苗老师,但因背后一条主线【要素】进入的层面不同,您的学说的基础理论是‘分子生物学’,叶苗老师学说的基础理论是‘量子生物学’更前卫、覆盖面更大。常常量子生物学(母系统)能涵盖解释分子生物学(子系统),反之则不能,所以上网辩论您自然就显得处于劣势(在普遍人眼里,“千里马”自然高于温顺“良驹”多多)。然而,这只是一个常见还原论的“要素质”思维的结果,就系统论的“系统质”而言,常常温顺“良驹”比刚烈的“千里马”更可靠,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良驹”的使用比“千里马”概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大、更契合社会实际!同理,当今医学是‘分子生物学’成熟主宰领域,‘量子生物学’尚在襁褓之中,连伯乐们也看不懂的“千里马”,要想得到承认,还得有待死几个“布鲁诺”才能有望被人们认识,现在妄谈占领医学的主宰地位、领导西医或中医恐怕为时过早!即使“千里马”真的那么有用,“良驹”们能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吗?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同时又是社会科学,历史的惯性已经把许多“错别字”变成了“简体字”,并被社会普遍认可,甚至有的已作为“法律”颁布,又岂是几个文字研究专家“发皇古义”能够改变的?故中西结合为今之计,还得先考虑“保护”当今主流中医(‘分子生物学’中西结合医生)的利益和学术信仰,灭了他们的“饭碗”、把他们惹反了的“改革”,能有好果子吃吗?(任何事情都得考虑适应“环境”惯性因“境”制宜,古人言“顺势而为”,中医有“辩证施治”,辩证唯物主义“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此而言,我是相对更理解和支持您学说的实用性,也是今次后文将论及的“要素质”与“系统质”主要内容。
顺便提及就中西医理论结合而言,沈自尹老师、高德高亮老师、傅景华老师、梁福成老师、李月宪(有点误会)老师都是我曾经崇拜的前辈老师,我的系列文章观点大多来自这些老师的启示,有的干脆直接整段摘录,在此再致以衷心的感谢!因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看得远而且不腰疼,才有今天包括您我…这些呼吁中西理论结合(明理沟通)的实践家。在下反思这些前辈五十年来的中西结合足迹,窃以为:
上世纪70年代沈自尹老师在激素层面【要素】找到了肾阳的物质对应,竖起了中西医理论沟通划时代的里程碑,遗憾地是,整个理论体系只建筑在一个或多个激素【要素】上,某种意义上等于又狭隘或抛弃了传统中医理论核心的“哲学”部分(一级理论),虽经几十年的不断修正,但整体与事无补……终被人批评“里程碑变成了墓志铭”。
90年代末期,内蒙古高德、高亮著《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将人体“激素”整体整合,一百多万字的宏篇巨作收录了现代中外大量生理学、病理学、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实验资料、临床报道,用系统信息控制思想将中医阴阳、八纲同现代生理、病理串联,用秩序论将信息控制与中医象数类比,把以系统论(新旧三论)为主导的中西理论结合学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仅就其著作中收集的大量实验内容和数据对于今后中医、中西结合现代化的影响和贡献,可以预言就足以与当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美,其秩序论的提出,更堪舆中外诸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大师匹敌,可以说当今用系统论思想(从各种激素层面)解析中医理论者无出其右,给激素层面的中西结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由于局限于激素层面的中西理论沟通离中医临床太远,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又何尝局限于此?结果遭边缘化反成孤家寡人,就连否定中医之流也不把这一科学大块头放在眼里!
21世纪开端,傅景华老师把钱学森的高瞻远瞩通过他的檄文吹响了用现代科学前卫基础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解释沟通中西医理论的号角,让当今世界更多有识之士明白:原来“中医就是那神圣的未来科学殿堂,中医文化的源头正是现代前沿科学努力追寻的目标体系。”虽然有些高高在上,常遭人批评:“用哲学代替自然科学”,但梁福成老师的《中医基础模型说》等却为此从天文学、现代基础物理学等诸多方面找到了解释与沟通的桥梁,从此中医理论的解释和沟通跳出了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局限,找到了通往当代前卫科学的康庄大道!缺点还是离临床中医有点远!
李月宪老师中西结合侧重临床回归,从《伤寒论》“证态”入手,几十年脚踏实地用现代医学解释沟通临床中医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为今天大量具有西医基础的现代后辈中医找到了一条能够快速明白临床中医圣典《伤寒论》经方治病实质的有效通道,但愿从此《伤寒》再也不是那样晦涩难懂……,《伤寒》造福于人类再也不是少数几个老中医的专利……。然倘若囿于“证态”下工思维,老是用西医的已知研究解释中医,用西医的标准作为中西结合、中西融合共同参照系,无疑弊端多多!(跳出“证态”,明白背后一条主线即海阔天空)。
今天老师您的《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无疑已经跳出了方证对应的“证态”局限,找到了背后的一条主线。然此“一条主线”虽已抓住了临床中医学辩证修环境的“核心”部分,客观上已是【系统质】思维产物,但恕我直言,此相对比较侧重临床生理病理,涉及面不够宽泛,毕竟还有许多还原论【要素质】思维的痕迹,虽用于解释沟通中西医临床实用简捷,但倘若用于解释中医养生的“神仙道”“上工治未病”,或进一步解释化学分析无法解释的升降沉浮、归经等疗效,恐怕就有些力所不逮了?我想这也许与您的临床主任医师专业性质和专业面有关吧?当然我的管见并不见得一定正确,今次应邀谈论,冒犯之处还望海谅!
今天武汉叶苗老师的《黄帝内经》电磁波理论,重新收拾用现代前卫基础物理学解释中医理论的大旗,重新跳出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局限,进入量子医学和量子生物学层面解释沟通中西理论,虽无疑高于激素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解释沟通中西多多,但局限于一个层面的解释,尽管高级系统(母系统)包涵着低级系统(子系统),毕竟还没有脱离【要素质】的痕迹,只是用一个更高级的要素代替而已!而相反【要素质】的阳春白雪有时因为离开传统临床中医、离开老百姓更远,虽也能深入浅出,但不易被面上普遍传统中医理解,甚至有碍一大批既得利益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群起而攻之大概在所必然!
沿着这些前辈的足迹,笔者一路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谋激素层面解释中医理论,笔者有拙文《从中医肾之功能谈肾阳(命门)的实质探讨》;九十年代,谋现代前卫基础科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解释沟通中西医理论,笔者有拙文《“道”为宇宙本源为何难以感知-引力斥力统一场论》;二十一世纪初,谋中医理论的现代实质,笔者有拙文《“精、气、神”超科学的三级信息控制管理》《‘医易同源’与‘辨证施治’现代新识》《混沌科学与中医实践》等;谋找到背后的一条主线,笔者有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节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经络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网络》《藏象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政府”职责分工》等;本以为只需沿着前辈的足迹一路下去,直至将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用现代中西理论解释-大快朵颐,中西明理沟通自然而然,岂不快哉!然现实中真正进入中西沟通角色的“形势”“环境”让我明白,此路未必一定能够行得通!
因为今天造成中医事业发展停滞不前,中西理论沟通困惑的瓶颈,某种程度上,并非来自“外力”,而是来自我们中医内部自身理念“僵化”和“自以为是”的反作用。一是我们的中医“权威”们过分强调‘辨证施治’的神圣不可侵犯,把“博大精深”囚禁于少数具有“神仙般”光环的“古董封藏”,从而把本应属于中医‘上工治未病’(普及模式)的大半壁江山拱手相让于西式保健;二是把‘下工治已病’(传统模式)的成熟方法囚禁于“方证对应”,很大程度教条僵化局限中医治疗范围;三是主流中医西化,用经方治疗急病大病阵地基本失去(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言:“失去中医急救阵地是中医界的耻辱!”);因此导致今天无论是未病、欲病、还是已病中医市场,今已全方位塌陷,此恐怕并非只是简单历史发展原因?由此潜移默化进而造成今天老百姓的普遍认识:未病亚健康保健靠科普(西式保健品),欲病小病靠问医生(西医),急病大病上医院(医院越大越好、药品手术越贵越好)。在当代知识层次的眼中,有病不上医院接受正规西医治疗而找中医,已等同“愚昧”“迷信”无疑,唯有西医宣告不治,走投无路才想起还有一个中医的存在,权且拿它“死马当活马”辅助试试……。中医这条“鱼”本是靠老百姓的“水”养活,由此不足10%的市场份额(90%市场份额拱手相让--水将干枯)根本无须大量专业中医存在,尽管今天登记在册的主流中医人数已自然压缩为解放初期的几十分之一,但仍然有大量“空置房”,主流中医连自己都吃不饱,面对汹涌发展的绿色民间“江湖”中医,又唯恐分了他们仅有-从西医手中乞讨所得的“残羹剩饭”,于是纷纷出笼作为科普教育百姓:“有病要相信科学,还得上正轨医院,找正轨中医,不要相信江湖郎中!”(恰恰忘了自己祖师爷也是江湖出身),结果造成老百姓的“错误”意会:“中医自己都在相互攻奸,中医还是欠科学;相信不可理喻中医类同‘愚昧’;中医市场骗子太多,惹不起还躲不起。”中医市场、中医养生的公信力、诚信度大打折扣、恶性循环,市场份额的日益萎缩今天已成不争的事实……。然市场经济,失去市场份额,生存尚且困难,妄谈发展岂不贻笑大方!因此障碍今天中医发展的主要瓶颈,不是缺乏经方高手(即使学有所成,也无用武之地,惟有民间江湖能够用此一条道走到“黑”);不是缺乏方法技术(满世界的养生方法技术介绍-书籍、高人铺天盖地);不是缺乏疗效(简单‘茄子绿豆’…都能创造规模效应,何况中医核心技术);缺的是明理沟通、老百姓对中医观念的正确认识;缺的是夺回本应是中医市场份额的理念;缺的是重新收拾中医市场、中医养生的公信力、诚信度的大众教育;缺的是公开、公正让所有中医‘耕者有其田’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古中医现代“五笔输入”“windows”窗口平台。
此本非个人能力之所能及,今之所以为,乃见当今中医市场凋零、群雄割据、唯以自己“老子天下第一”……【中西理论沟通也概莫能免】,挽救中医岌岌可危之颓势,中医匹夫有责,笔者不才,聊以自己多年对中医理论认识的绵薄之力抛上【转头】一块(抛砖引玉),希望打破三个阻碍中医发展的【玻璃隔断】,让作茧自缚导致当代中医喘不过气来、窒息当代中医市场份额的权威“天条戒律”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松动”,余此愿足矣!
一块转头:用一种平常中药茶【桢涵茶】熔融日常生活,取其“流水不腐”之意解决当今①现代食物激素化学污染、人体毒素积累、慢性病接踵;②减少药品和保健品的毒副作用;③减缓顽疾复发率、提高慢性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三块玻璃:①中医“上工治未病”并非简单亚健康、预防为主,而是通过修环境途径,取“上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意,间接和谐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打个比方,一团乱线最有效的方法应该从周边未乱的线头解起,解未乱而乱者自解。明白人都可以自问:如果“上工”养生对疾病毫无帮助,还能延年益寿吗?只是‘预防’或‘亚健康’,那么连‘卫生员’不如,能称为上工--上等医生吗?②修环境才是启动人体自愈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医临症察机的背后一条主线和根本解决一切慢性病、疑难病、系统病……的系统方法。而当今中医界叫嚣盛上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辨病施治”……客观上都是“模仿级”的下工思维!③上工修环境所用方法、工具(食物药物)常常具有最大“普适性”“安全性”和“随机性”,
因为是“圣人以为常(规律),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方便法门,一般无需考虑下工思维用药的“毒副反应”。故不必把博大精深的中医事业局限于少数几个经过专业训练者!由此才能有望把当今濒临末途的中医事业从“古董封藏”或“中皮西骨”中解放出来,重新夺回本应属于中医事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让中医真正走出困境!
【系统质】通过【要素质】体现,【要素质】是【系统质】的基本构成,综合五大【要素】层面分别进入明理解释沟通的背后主线,再用上工五行归纳整理,取其‘生克乘侮’‘周期运动’变化性质,将【要素质】提升为【系统质】从而解决中西理论沟通常因不同层面进入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实现“海纳百川”之整合。其基本思路如下:
①上工“治国理论”五行类似于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
精=硬件;气=电能;神=软件信息。
木=废物清理系统(电路通畅)【民主与法律】
土=能量供给系统(电力保障)【民生与经济】
水=资源管理系统(主板技术)【民资与技术】
火=信息指挥系统(操作软件)【民政与开放】
金=诊断维修系统(电压电流)【民德与文化】
共同管理着人体网络系统:经络、血管、神经、淋巴、免疫、
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骨骼、肌肉…各大组织系统运作。
②精气神能量医学新五行类似于植物生命原理:
木=肝为将军主疏泄 【茎】 生化调节自组织自和能力
【本能】管仲-不扰不烦而民自富,与俗同好恶
黄元御-中气为轴左升右降圆运动万病皆源于土湿
土=脾为仓廪主运化 【根】 以酶化湿、后天之本
【转能】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金=肺为相傅主炁性 【叶】 抢电子抗氧化阳为标
【盗能】黄元御-阳为红日,纯阳为仙、纯阴为鬼
水=肾为作强主生精 【种】内分泌DNA先天之本
【蓄能】孔子-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遗传进化)
火=心为君主主神明 【光】电磁波生物场 信息能
【灵能】孟子-养浩然正气(抗生物信息干扰)
③神-灵能“智慧”能量五行类似于五大物质态原理: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五行之中又有五行,五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水-肾藏精=水能 (水分子)液固态 “胚胎组织生物场”---激素
土-脾藏志=气能 (气分子)气固态 “细胞微生物生物场”-酵素
金-肺藏魄=光能 (光量子)玻爱凝聚态 “元素生物场”---微量元素
木-肝藏魂=电磁能(电磁子)简并费米量子态“经络生物场”-电磁波
火-心藏神=引力波(引力子)等离子辐射态 “智慧意念场”-引力波
灵魂包括心意和魂魄(信息),载体是肝肺心,载体物质组成是光子、电子、磁子和引力子。智慧和灵感来源于以心肝肺的共同作用,同时必须先天之本(肾水)和后天之本(脾气)的补充和推动,大脑的计算是在这一系列作用基础上才能出现。
《黄帝内经》“心为精神之所舍、脑为神明之府”,心是精神的载体,脑是表达精神的地方。东汉桓谭“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气索而死,如火烛俱尽矣”。精神是燃烧的烛火,不是固态粒子,也不是液态粒子,更不是气态的原子,而是被电离开来的自由电子和自由原子核(等离子体)……。
更多详细内容请容后文慢慢分解。此致 礼!
后学马桢伟拜上2011年5月7日于上海
⬅ 薛东庆临证医案 老茶馆 特病专方---------41. 糖尿病灵验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