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荣:中医荣我荣

2011-05-04 10:54 楼主
他不是奔走一线的医生,也不是站在讲台的教授;他没有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也没有汇集成册的学术经验。作为福建省龙岩市卫生局副局长,他凭着一颗中医心,满腔中医情,支撑起龙岩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李荣荣:中医荣我荣
本报记者 陈斐然
面对中医院生存难,迎难而上
2005年,龙岩市县级以上中医院业务收入仅为2870.42万元,收支结余亏损70多万元。中医院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落后,中医特色优势无法彰显,各院生存难以维持。一些地方甚至掀起“卖中医院”热,有些综合医院也认为中医不赚钱,想撤消中医科,中医药事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如此困难的工作局面,李荣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迎难而上。对外,他利用各种会议和场合,宣传中医药政策和中医药技术在防病治病中不可缺少的地位与作用;对内,他要求市中医药学会要成为汇聚龙岩市中医力量的轴心,用丰富的技术力量支持各中医院的发展。他常说,中医的兴衰关键在于中医系统本身热不热爱中医事业。他呼吁中医人员要树立中医兴我荣、中医衰我耻,发展中医与我有责的强烈意识,激发振兴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干劲与热情。
李荣荣还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省政府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龙岩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得到了市、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改善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至2010年,市、县财政投入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经费7133万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医投入最多的时期。到2010年11月止,龙岩市公立中医院基本完成基建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任务,医院的业务用房、床位编制和实际开放数分别比2005年翻了5.8倍、1.69倍和2.23倍。医院应有的医疗设备基本具备,医疗环境大大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院业务收入翻了2.95倍,龙岩市各级中医院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实现了扭亏为盈。
抓实中医院发展基础,创新管理机制
数年坚持不懈的奔走呼号,虽使中医院走出困境,解决了生存问题,但李荣荣深知,发展的基础还很脆弱,要确保发展后劲,就必须夯实基础,打造中医的特色优势,树立品牌科室。为此,他创新管理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创建工程。
在他的组织下,制定了龙岩市中医“三名”工程创建标准、评审实施细则和严格的管理办法,把医院经营管理、医院医疗质量、办院方向、彰显中医特色、重点科室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纳入“三名”工程创建工作。同时,把创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申报工作有机结合,对不重视“三名”创建工作的医院,在项目建设申报中实行一票否决。在他的努力推进下,龙岩市中医系统的“三名”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去年10月新一轮的评审工作完成,龙岩市确立院内重点建设名科16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2个;列入国家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1个;列入省级和国家级农村特色专科建设分别为5个和4个,2人被评为市级名中医。
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明显加强,县级以上中医院中医师占医师总数70%以上,中医治疗率超过60%。中医特色优势得以发挥,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综合医院的中医工作也随之加强,龙岩市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有中医科、针灸科,有的医院还设中医妇科和康复科。
培养中医人才,亲力亲为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中医要站得稳撑得住,赢得发展空间,人才是支柱,必须要有一批业务过硬功夫深的中医。李荣荣带领相关人员到福建中医药大学请求支持闽西革命老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并商定了为期三年半的“中医经典闽西行”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四大经典”理论的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历讨论,科研协作,全面提高龙岩市在职中医人员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中医经典知识送到家门口,受惠的中医师们真正感受到中医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大家能真学真用中医经典理论,李荣荣要求,凡是晋升高级职称的中医人员,专业组面试时必须答辩经典理论,面试题目中经典理论占40%的分数。此外,在中医继续教育项目中必须有经典理论的内容,否则,年初审定继续教育项目不予通过。
龙岩市成立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搭建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的平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陕西将启动中药集中配置和代煎改革 老茶馆 启动爱心工程义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