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麻桂二方之我见

2011-05-02 01:53 楼主
对于《伤寒论》的学习。我现在只看的原著,没有参看其他注解。有时参看《内经》的部分条文。目的是不参杂见。待有一定的自解后,再学习其他伤寒大家。故而我对伤寒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局限。在此我谈谈我对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二方的看法。

一、桂枝汤之我见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上二条的关键是自汗和恶风。

在成都地区的春末和秋初,阳气均不太甚,地面潮湿且空气湿度很大,时而感觉闷热。而正夏之时,因太阳的照射,湿度明显减轻。虽热而无烦的感觉。在自然界中,因太阳的作用而将水湿之气升空。在人体亦是如此。心主神明,乃一身之主,为人之太阳。如神明失察,则百变由生矣。如心之阳气虚损,则不能正常温眴上焦之气,上焦之气不能如雾状则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以敷布与人体,人体在表之经气亦不能得到正常的供应亦随之而虚。表之阳气虚则营阴失去正常的推动与温眴,轻则恶风,重则恶寒,且表之阳气虚则不能固涩营阴,汗自出也。外邪亦可乘虚而入,在外之阳与邪战则发热。由此可见,治疗之首务乃扶助太阳之气,化上焦之阴霾,以开水之上源,使上焦之气能正常输布。正气复则自能抗邪也。

桂枝汤

桂枝3两(味辛性热) 芍药3两(味苦酸性微寒) 炙甘草2两 (味甘性平) 大枣12枚 (味甘微温)生姜3两(味辛性温)

此方取桂枝之辛热以扶助人身之太阳---心,使其阳气旺盛而化寒阴,芍药之微寒以防扶阳之太过而伤阴液。甘草、大枣味甘以补脾生津液,以滋养其化源,使生机更为昂扬,生姜辛温以助阳驱邪外出。且将息法中亦有喝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其目的亦是增强津液之生源,以化气血,气血能正常生化则自能抗邪外出矣。

二、麻黄汤之我见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二条之关键是寒。因体虚受寒,寒邪郁于肌表。本就体虚,复由寒侵袭,则在表之经气比中风更无力推动而凝滞,故可见全身疼痛,汗孔为寒所闭则无汗出。卫外之阳与寒邪相斗则发热。人身之太阳虚,胸中之阴霾盛,向上逼迫与肺,令肺气不能正常肃降而喘作矣。其根本亦是胸中寒气太盛,蒙蔽心阳,心阳不能正常敷布气血之故。

此时好比天之降雨之前,天空阴云密布,云层很低,天之太阳完全被云遮蔽。闷热难耐,此时必待雨后方可热解。

麻黄汤

麻黄6两(味甘性温) 桂枝2两(味辛性热) 炙甘草1两(味甘性平)杏仁70枚

麻黄之味甘属脾,性温则升,此处重用亦好比升地气上为云,以增加云之重量,促使雨之早下。此之桂枝则防上焦阴霾太过而损心之阳气。炙甘草防麻黄上升之力太过而伤脾土。杏仁味甘苦,性温。则能升能降,即可引水上升,又可使之下降。诸药共用使汗出热退而邪解。此方亦有兴云布雨之势,故亦有青龙汤一说。

临床中我接触的发热病人很少,而疼痛病人每每皆是。自打学习伤寒以后,我大半的处方均是伤寒方。且桂枝汤的运用占我处方的一半。此方化裁运用与颈肩腰腿的疼痛,常常获得显著疗效。究其原因,乃此类病人,大都由于心之阳气虚不能正常气化上焦之津液为气血。水精之气不能正常输布,聚于肌腠之间,故而疼痛使然。桂枝汤乃调和阴阳之剂,其能上能下,能内能外,能使津液气化。全身津液能正常气化则不会凝滞。故其对急性疼痛,有典型津液积聚皮下者(临床疼痛局部有僵滞感)效果显著。我曾经用此方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七天而疼痛消失者。其临床意义亦是如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02 17:28 2楼
研究伤寒论,辅行诀是拐棍!
有个棍吧,好点,省去了自己琢磨的功夫。
青龙白虎朱鸟玄武阴阳二旦,正对天地四方。所谓河图是也。
七八九六,五十统之。尽矣!
2011-05-02 21:30 3楼
伤寒论很有必要琢磨的,拜读了!
2011-05-03 08:23 4楼
卫气 卫外护表,开合有度为常,人不病

开的过度,用桂枝汤
闭的过度,用麻黄汤
2011-05-03 08:25 5楼
太阳病 外感病名,指主要病变部位在足太阳经,以足太阳经为主(主要矛盾),但同时涉及与人体肌表腠理相关的其他经及脏腑(但不为主要矛盾).
2011-05-03 08:30 6楼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从这一条看,太阳是泛指表证,包括风寒外感,也包括风温外感。但寒、温治法不同
2011-05-03 12:32 7楼
回复 6# 孙洪彪


在临床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症状虽然主要在太阳经的部位。而其治疗方法有异。可以利湿为主、可以祛风为主,可以活血为主,可以补肝肾为主,亦可以补脾为主。其治疗不是一病一方,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引起疾病的主因不一样,故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由此亦可进一步证实,每一条经络都与内在的脏腑都是有联系的。太阳病亦是如此,其与内在脏腑的某一联系发生变化,则其症状亦变。虽然是同一邪气所感,而其所入中的部位不一则症状不一,治疗亦有异。
2011-05-03 13:13 8楼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回复 6# 孙洪彪


由以上条文可以看出,太阳病的发生与内在脏腑有着必然的联系。大都认为发汗伤阳之故。而体不虚发一发汗就一下伤了阳吗?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明确指出太阳病有出汗不止的与肾有明确关系。(临床可以看见有很多患者并没有用汗法而汗流不止的。)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
2011-05-04 11:04 9楼
从道理上很受启发

不过,我这个人懒,总希望把这些繁琐的道理简化再简化

比如说桂枝汤跟麻黄汤的区别就是一个有汗,一个无汗,一个脉紧,一个脉缓。
2011-05-04 12:17 10楼
回复 9# 孙洪彪


对症治疗是啊,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方,只要对路,立杆见影。我只是想从相关性上找到适合骨病骨伤的方法。在寻找相关性时是费了一点功夫,不过还是有很大的收获。
2011-05-04 14:40 11楼
回复 10# 王家祥


缘“项背强几几”,所以治颈椎病只要有颈、肩、背、臂酸、麻、痛、僵者悉以葛根汤化裁为治,百发百中,这就叫对路。
⬅ 论平与常 老茶馆 三岁小儿白天不咳夜间咳 针灸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