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让病人放心托付生命

2011-04-29 17:07 楼主
在他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农民、下岗工人,作为医者的谢谢林都同样尽心尽力。他的所作所为树立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谢谢林:让病人放心托付生命
本报记者 胡彬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是全国骨伤专科重点建设单位,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该科的掌门人就是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谢林。
仁心仁术,让患者信赖
“做一个值得病人托付生命的人”是谢谢林的座右铭,自幼受家庭影响,立志为人们解除病痛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加潜心学习钻研专业理论和技能,相继完成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博士后和第二军医大学脊柱外科博士后学业,成为国内拥有中西医两个骨伤科博士后经历的第一人。
作为医生,谢谢林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心。几年前,三位到南京探亲的山东妇女因交通事故造成重伤,其中最年长的一位,多处骨折、创伤性休克,血压几乎降为零,生命危在旦夕。谢谢林沉着冷静地组织抢救,坚守3天3夜,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多年来,谢谢林始终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都是他最后一个走出科室。
在谢谢林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农民、下岗工人,作为医者的谢谢林都同样尽心尽力。一位领导住院期间,见到谢谢林和科室同事对每位病人都像对他一样热情周到,出院时,他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树立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廉洁自律,为患者着想
当外科医生,免不了要和红包打交道。不管是大款、老板的一掷千金,还是普通工人、农民的血汗钱,谢谢林一概婉言谢谢绝。他深切感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和承担一名党员的责任,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面对一次次考验时的实际行动。
近年来,找谢谢林治疗和手术的病人很多,许多病人家属为表示感谢多次送红包给他,谢谢林每次都当场退还,实在退不掉的就请护士作为病人的住院费进行处理。时间长了,每当病人家属要送红包给谢谢林时,连病区的护工都会跟病人讲:“不要给谢谢主任送红包,谢谢主任是从来不收受病人红包的。”每当病人家属要给谢谢林送锦旗,他都会让他们把制作锦旗的费用省下来,给病人增加营养补身体。
2008年秋天,一位教师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前一天,患者的丈夫来到谢谢林的办公室掏出红包,被他当场谢谢绝。对方误以为在办公室不便收,下班时就悄悄跟着谢谢林回家,再次塞给他,掉头就走。谢谢林赶忙追上,再三表明态度并叮嘱这位家属放心。术后,病人恢复得很好,患者家属还专门打电话到江苏音乐台表达感激之情,点歌祝谢谢林“好人一生平安”。
身先士卒,率科室创优
自担任科主任以来,谢谢林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宗旨,带领全科人员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注重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每年选送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抓好科室质控管理、诊疗程序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讨论等关键性医疗制度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零事故。
谢谢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支部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为兼职党支部书记,他认真做好党务工作,不计个人的得失,不怨工作的繁杂,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在救治汶川地震伤病员的过程中,谢谢林带领外科支部全体成员,不怕苦,不怕累,3个月将来院求医的灾区伤病员全部治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西南干旱等灾害面前,谢谢林每次都带头捐款捐物,心系灾民。他和全科同志一起,求真务实,不断创造一流业绩。如今,他所在骨伤科多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
谢谢林常常和大家相互勉励:人生好比开车赶路,一个团队就如同集体坐在一辆车上,关键要做到道路看得清,方向把得正,身子坐得稳,脚下要用力,才能走得更高更远,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带动作用 老茶馆 多地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