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我生活中的中医(赵宝峰先生文)

2009-05-25 13:42 楼主
网上浏览,欣喜地发现周艳杰女士(准确地说应称周博士)题为《说说我生活中的中医》的博文。拜读之后,因其情真,其意善,其辞雅,不禁引起了我对自己学医经历和往事的回忆。故在此也想说说我生活中的中医。

(一)

我虽然年过花甲,至今仍徘徊于中医的大门之外,但不怕诸位笑话,我与中医结缘却整整半个世纪了。早在1959年我上初一时,便开始自学中医了。那时家境贫穷,但还是要节衣缩食省钱购买医书。记得从四小经典到当时还看不懂的《注解伤寒论》以及《针灸大成》等书我都买过,其中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我也买过,而且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学习中医的真正启蒙著作。当时学医,完全是出于就业谋生的需要。因为那时农村孩子上学读书,如果考不上大学,只有回农村劳动,若能当个乡间郎中,则是一种很不错的职业选择。可是,谁知事与愿违,在高中毕业时,由于受语文老师的误导,我没有报考自己心爱的中医专业,却侥幸地被西北大学中文系录取。进入大学后,我对中医书籍的痴情依然如故。记得我买了一本《内经辑要》偷偷地放在自己床头,经常翻检,后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他严厉地批评我专业思想不牢固。时过一年,十年浩劫便开始了。接连不断的所谓革命运动,打破了校园的平静,从而不仅使我荒废了学业,而且也一度中断了我的学医之路。

1970年大学毕业后,我既未从文,也不可能从医,组织分配我到基层当了一名乡干部(当时称公社干部)。从乡到县10年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不少中医书刊,特别是在书荒年代,买不到书就自己动手整本整本抄。10年间抄书和择录笔记近百万字。直到1982年调到榆林市委后,光明日报开展“振兴中医”时,还发表了

我关于中医院校也应该向中科大一样招收少年班学生的建议。今天,有几所院校将

此建议付诸实施,尽管无人知晓这与我的建议有关,但我的内心依然无比充实和愉悦。之后,由于工作岗位和职位的变化,没有充裕的时间可供我学习中医,我的这一爱好也就只能逐步淡化。

2006年我退居二线,特别是2007年我正式退休后,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此我与中医为伴,学习中医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内容。我的床头、案头到处堆的是中医书籍,交的是中医朋友,谈的是中医话题,订阅的是中医杂志,编写的是中医对联,而且还学会了上网,上的又是环球中医网,网上开辟的又是中医个人空间!有的人退休后感到无职无权,寂寞空虚,而我却感到比过去更加充实、更加自由。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由此可知,这生活中有中医是多么好呀!

(二)

我虽然学了这么多年中医,但我从未向别人炫耀过,更不轻易学手为别人治病。我深知那是非法行医,出了事儿吃不了要兜着走,会惹麻烦的。但是,对于我的家人和亲戚而言,我还是经常出方试治。这里,我不妨向大家讲一讲我为父亲治病的一段难忘经历。

大约是1992年冬,家中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让我迅速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脱不开身。我便先托我的一位朋友专程去家为父亲治病,然后再回家看望父亲。我的这位朋友是全市西医界首屈一指的权威。文化大革命中因历史问题(国民党少校军医后随军起义)下放府谷老家劳动改造,我为其写过申诉平反材料,故成为朋友。他到家检查过父亲的病后,告诉我父亲的病情况不妙,因胸部疼痛欲裂,

针注**都难以止痛。因此,他怀疑是胰腺癌或肝癌。他还说,父亲已经80岁高龄了,本人坚决不愿到外地治疗,况且出去也没有好办法,只好生活上吃好些,听天由命吧。我听了以后,心里感到不是滋味。父亲含辛茹苦一辈子,现在正到享福时候,怎么就这样得了不治之症呢!出于亲情和孝心,我于心不甘。于是,遍翻方书,苦思冥想,探求为父亲治病的良方。经过近两天的深思熟虑,决定用王清任的“少府逐瘀汤”加减试治。为什么呢?我的思路是:父亲的病主证是疼痛。其显著特点是后半夜到中午疼的轻,中午到前半夜疼的重。根据这一特点,从我当时的中医水平出发思考,我认为,血为阴,夜为阴,夜间疼痛加重,必为淤血作祟。因此,治此症必须活血化瘀。既然要活血化瘀,还可采用男病女方的思路,因为妇人病,血瘀居多,用治妇人方治男性血瘀其效更宏。本着这一思路,我便果断选中王清任用治妇女月经不调的少府逐瘀汤,加大了其中破血药的药量,同时还加了凌宵花等活血化瘀的药,到药房抓了7剂,匆匆忙忙地带回家。

回到家后,父亲开始怎么劝说也不服药,说他大限已到,服药是浪费钱财。后来,我反复祷告,慌称这是榆林最好的名医开的药方,如果吃了没效果那就再也不买药了。当晚,父亲服了第一服。晚上睡到半夜,我忽然感到睡在身边的父亲发出了异样的声音。打开灯一看,使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被顽痰堵塞了气管,手足抽搐,两目直瞪,呼吸窒息,情况万般紧急。此时,屋内只有我和老母亲在场,院内邻居都已熟睡。慌乱之中,我突然看到炕头老母亲做鞋用的针锥,便急忙拿在手中,用力刺向父亲的人中穴。感谢上帝,这一招还真管用,父亲在针锥的强 刺激下,终于恢复了呼吸和知觉。我又配合人工呼吸,用口和手清理了父亲口中的顽痰,让老人家重新归于平静。当夜,我彻夜未眠。 我想,如果我对中医一窍不通,

我的老父亲那天就寿寝正终了,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在家住了三四天,7剂药父亲服了一半,病情日益好转。 单位催我有事,父亲也说他暂时不要紧,让我赶快回单位,不要误了公家的事。于是,我便离家赶回单位上班。回去不久,家中来电话说父亲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后来,我的那位西医权威的朋友知道我爱好中医,而且也有点基础,便询问我如何治好父亲的病,我回答他说,男病女方,活血化瘀。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儿子为父亲看病是全心全意,你们医生为病人看病是半心半意,这差距就在半心半意上。

这次大病之后,父亲又活了5年。1998年农历九月初八,我在老家府谷为当地干部讲课,抽空回家看望二老。到家后,见父亲在炕上躺着。母亲告诉我说,父亲病了。我问怎么病了?母亲说 ,昨天喝了点酒,头昏头晕,浑身无力,不吃不喝,呕 吐的特别厉害。我知道父亲那两年胃口不好,每天都是以酒为食,以糖为饮的。每天都靠2两白糖4 两白酒度日。因此,对父亲的病也未予以足够重视,总以为是喝酒过量造成,便草率地弄了点煨姜、红糖和灶心土煎汤让父亲喝了一碗,估计睡上一晚就没事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清早8时左右,当我坐在父亲身旁和一位邻居交谈他的病情时,突然发现父亲神情异样,我急忙将他搂在怀中进行抢救时,父亲便长眠于我的怀抱之中。这一天正是重阳节,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属虎,享年85岁,当年正是他的本命年。

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们对我还有点羡慕。因为,平时我工作在外,伺候和赡养老人的 义务尽得没有他们多,但是父亲在临终时却又长眠于我的 怀抱之中,这是父亲对我最大的偏爱和谅解。尽管如此,我总是心怀愧疚。一是我对父亲临终时的病有所疏忽;二是自己医术不精,对尿中毒引起肾功能衰竭缺乏认识,否则父亲还会活些时日的。安葬父亲时我自拟了一副挽联 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其联为:

上联:生于虎年 卒于虎岁 平生虎性未改 唯将慈爱注子孙

下联:趋于牛前 奔于牛后 终身牛耕不息 但愿书香溢门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25 15:34 2楼
这样的治法,我们现在不敢用的。
2009-05-25 16:05 3楼
“有的人退休后感到无职无权,寂寞空虚,而我却感到比过去更加充实、更加自由。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由此可知,这生活中有中医是多么好呀!”

--喜读这一段
2009-05-25 18:07 4楼
赵宝峰先生是我的忘年交,原创文章不多,但颇多精辟之论,颇多中肯之言,

他的博客地址:http://www.gltcm.cn/22747/
2009-05-25 19:39 5楼
湖畔仙翁怎么和小草喜好一样?
2009-05-25 21:09 6楼
宝峰先生近来由于要赶稿子,无暇上网,我代他谢谢各位好朋友的转帖和跟帖。
2009-05-25 21:53 7楼
早已拜读此文。甚感先生中肯。羡慕杏兄有此好友!
2009-05-25 22:08 8楼

呵呵,这个倒真值得羡慕的

我自己也很庆幸有此际遇。《中医爱好者》那篇文章就是在宝峰兄事迹的启发下写出来的
2009-05-26 06:18 9楼
生于虎年 卒于虎岁 平生虎性未改 唯将慈爱注子孙
趋于牛前 奔于牛后 终身牛耕不息 但愿书香溢门庭

这对联写的真好!
⬅ 桂枝龙骨牡蛎汤验案 老茶馆 闲话薄书与厚书(赵宝峰先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