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椎间盘增生

2009-05-10 08:12 楼主
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见到。
骨质增生病俗称“骨刺”,中医称为“骨痹”。
中医学对其很早就有叙述了,《素问·脉药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刺痛论》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医学心语》曰“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这都与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基本相似。
传统之说认为,“骨痹”症其病因是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损,气血渐渐失充,其活动量亦减少,气血有所不周,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而成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故,该症多在青年时期运动量大的人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进入中老年后不坚持活动,尤宜患此病。以上种种之说皆是,可惜不知该病之主要病理以及病因病机犹有新说。

盖骨痹一症,特别是病位在颈椎、腰椎者,肾阳亏损首当其要。首先应责之于肾中元阳亏损,但其主要矛盾却又不单在肾。颈椎至腰椎之位,当属督脉之络属。督脉者,乃一身阳气之总督。阳为一身之根,主温煦一身之血脉,阳气旺则血宜通,阳气足则血脉盈。肾主骨生髓,髓充盈则脊柱关节健。而余临证以来,在临证中,中老年患者为数不少,但青壮年者也不鲜见,何故?细究之,乃阳气亏损一证,并非中老年的专利,而肝肾俱损之证,男女老少皆有之。无论男女或青壮年者,总是资禀各异,特别是在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青壮年患骨痹症者更不为鲜,这里又存在一个“因地制宜”的理论性问题。总之,地域问题、资禀各异问题皆不可忽视。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两个主要病因,简述如下:


其一:骨痹一症,元阳亏损,督脉受累,气血欠充,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人体,特别是寒湿之邪本为外来之痰物,余常谓:无水不成湿,无湿不成痰。该痰物其性粘滑,最易随气血流窜,流注关节则关节病,客于督脉则颈椎或腰椎关节发生病变。该痰浊之气侵入关节之内,其粘浊之性最易阻滞气机,很快便形成气滞血瘀,痰瘀交凝,而此时痰瘀互结,阻滞督脉络道,或郁久化热、化毒,痰、瘀、毒热侵害督脉络属的同时,更致督脉不畅,久之则病位关节内益加缺血缺氧,此即中医所言之失其气血之濡养,即“不荣则痛”。


其二:肾中元阳亏损,督脉受损,可致肾阳不能及时温煦脾胃,脾胃失煦,则失去正常地腐熟水谷,化生精微而变为气血的病因病机的矛盾出现。故,气血乏源,继而形成气虚血瘀的新的病理变化。气为血帅,津血同源,气虚不能行津,则津停为痰,脾虚失运又会出现自内生痰的病理变化,继则便产生气不运湿、气不化湿、气不扬湿等一连串的湿浊为患的新的病因病机。败津为痰,加之湿浊之气,此内生之痰又一病理性产物,必定会随气血到处流窜。此时原本受阻的督脉络属就更益加虚损。痰瘀同源,痰瘀之间就有同气相求之故,它们之间有着相当强的亲和力,故而内痰与外痰便很快而顺理成章地参合到一起,最终而导致颈椎或腰椎等病变部位的气血受阻,痰瘀互结,痰血交凝,致督脉受损与受阻,是导致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骨痹形成最基本的病因病机。故,该症的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主要是以虚致实为其基本特点。所谓本虚,乃指肝脾(胃肠)肾虚,而又以脾(胃肠)肾阳虚为主要矛盾。标实即指痰瘀之邪实也。临床表现:颈椎骨质增生主要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便,牵引单侧或双侧肩及上肢疼痛、麻木,且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或颈项强痛不得平卧等。

腰椎骨质增生主要症见:腰痛、活动不变、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

足跟骨质增生主要症见:单侧或双侧足跟痛,不得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更剧,足跟下如踏硬物感。
治则:通督壮督、化痰散瘀、补肝益肾,驱邪健骨。 处方:葛根、申姜、狗脊、灵仙、羌活、独活、木瓜、麻黄、防风、土鳖虫、乌蛇、赤芍、赤木、川芎、透骨草、红花、桃仁、怀牛膝、枸杞、甘草、当归、全蝎、黄芪、地龙、桂枝、乳香、没药、皂刺、乌梅共29味。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按语:方中葛根、申姜、狗脊、灵仙为本方中之君药。葛根味甘、辛,性平。主归脾胃经,最善升清降浊,能举清气上升,引浊气下降。不仅能解肌退热,又能生津止渴。因其不仅能入气分而犹能入血分,不可不知。故该品犹具较强的而又非常平和的化痰散瘀之功能,所以余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喜用之。故该品能加强心脑血管的供血量,余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将其与毛冬青配伍形成姊妹对乃为此意,其疗效颇佳。在这里应指出的是,该品一味,犹具痰瘀同治之功,更善解“项背强几几”之痛楚。故在本方中首推为君药。申姜、狗脊二味,乃余生平治疗骨痹最喜用之品,在近半个世纪临证中,在上千种中药中经细心筛选而成,并将二味形成对药。该对药善补肾阳,直入督脉。它们不仅补肾阳,坚筋骨,治筋骨无力,犹善化寒痰,散瘀血,痰瘀同治。狗脊能“主腰背强几,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云:“坚脊利俯仰。”《本草纲目》称其能强肝肾。申姜之正名为骨碎补,其性温,味苦,入肾肝经。本品功能补肾、活血、止血、续伤,善止疼痛。故治跌打损伤及骨折或损伤筋骨等用之效佳。其性温而活血,补肾阳更善入骨,能直入督脉络属及精髓骨骱之中,以引诸药直达病所,又最善搜剔骨节间痰瘀毒邪之气。《药性论》中云:“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根据二味种种诸效,余在临证中所以常常将此对药投入。是用其能通督壮督、痰瘀同治、强筋壮骨之用。灵仙一味,味辛、咸,其性温。其辛咸走散之力强,有较强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因其能祛湿故可化痰,因其能通经络,所以能散结化瘀。一味草根痰瘀同治,其乃上苍恩赐之良能也。因其有痰瘀同治之功,它不仅能治风湿痹痛,及麻木瘫痪等症,犹能治诸骨鲠咽,为此有良好的软化作用。皂刺者,乃锋利之品,最具开破之力。其软坚散结,化痰散瘀之力宏。该品特具以刺化刺夺天之妙功矣。故灵仙与皂刺合用,其软坚散结之力彰,最善化解骨刺之证,此说乃余多年之经验所得矣。

二活合用,亦余常用之对药。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肝、肾经。其上升发散之力强烈,故有“气雄而散”之说。善祛游风及寒湿之邪,又有通利关节而止痛之功。所以能治头痛、脊强,一身尽痛等证,但其性善于上升而散风寒之邪,故对上半身之证犹为适应。关于该品在《用药法象》中云:“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该品亦痰瘀同治之佳品。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经。古人虽有其辛散苦燥之性,主散在里之伏风之说,但该品燥不伤阴,且可化湿,故多用于下半身风寒湿痹腰膝较重者。《名医别录》中云:“疗诸贼风,百节疼痛,无问新久。”羌活、独活二味一上一下,相须为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药对用于治疗骨痹症及其各种关节炎,只要配伍精当,莫不随手奏效也。方中木瓜,防风以祛风胜湿,化湿,亦化痰之佳品。麻黄一味,不要只认为是味解表药,它犹有利水消肿、散寒泄邪之功。故麻黄犹能治疗“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开痹着。”《本草正义》。而透骨草味辛、苦、性温。其功能为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不仅一味痰瘀之邪兼而克之,则该品顾名思义,犹有较强的透骨剔邪之功。麻黄得透骨草,如龙得水,其入骨三分以深入精髓骨骱,合而攻之,其荡涤痰瘀,使痰瘀气化为水,其搜风透骨蠲痹之功尤显矣。赤芍、赤木、川芎、桃仁、乳香没药、山龙等活血散瘀药助全方增强化痰散瘀之力,特别是山龙,也是一味痰瘀同治、通经活络不可多得之佳品。土虫、乌蛇、全蝎、地龙等四味灵动之品,是久患骨痹用他药其效不显时,乃为必选之辈。此四味,具有软化血管、通经活络、化痰散瘀、消散坚结僵硬之功。无论其疮庸红肿硬痛,症瘕积聚,现代所称之各种癌肿,各种肿瘤等皆可用之,均取其痰瘀同治之功也。黄芪、当归乃当归补血汤,取其气充血盈,兴奋经络之功。杞果补益肝肾之精血,加强补益之功。桂枝辛甘温,其性辛散甘补,温通血脉,又具能升能降之双向作用,以加强全方通经活络,痰瘀同治之功。该方中重用乌梅,颇堪玩味。该品虽属酸收之品,但犹具以柔治刚,入骨化刺之妙也。故《本草求真》中云:“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中风牙关紧闭则开,蛔虫上攻眩扑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甘草、味甘,性温,一则助黄芪补中益气。二则与白糖配伍又一天生之药对矣。二药参合犹具调和诸药之功,并能起到矫味之作用。该方药入酒、则温通之力更强。甘草、白糖、白酒为之使,众观全方,其方大、药性专,效力宏为其得天独厚之能事矣。故,治疗骨痹一证,乃不可多得之妙方也。
注:要灵活运用,辨证加减,不可守死方。



2009.05.10


於生康源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10 08:57 2楼
从组方来看此方是以驱邪为主。但此等病皆属本虚标实。因此治疗此等疾病此方不能常用久用,用此方待邪去大半就要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用者不可不识。
2009-05-10 09:38 3楼
诚为不可多得的妙方,学习了.
2009-05-10 09:59 4楼
痹证大多都是邪去后就要补的啊!个人愚见。
2009-05-10 10:34 5楼
好方收藏了,本人喜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效可
2009-05-10 15:04 6楼
好文章好理论!学习了!

然个人有几个观点:
1,用中医的观点解释和分析病情都是可以的,比如先生督脉理论的运用就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最好能附有一定的临床病案和客观的检查(DR、CT、MRI),这样即有客观的论证,又能做临床对比。至于特殊病例当特殊对待。
2,引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最好能系统全面。尽管医学没有界限,但时下的医生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这样做即可提高我们自身的认识,也不被人家否定。同时更能加快中医发展的进程。
3,单就我个人临床对于颈肩腰腿痛病人的治疗来看,大体分为几类:
气滞血淤:这个是最主要的类型,不管什么年轮段的人都可以发生,而且发生率最大。临床现代检查基本没有什么异常。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关键。这个和中医中的无形之滞、淤想吻合的。但更多的则是有形之淤滞。即现代检查有明显病理变化(陈旧性骨折、骨质增生、小关节错位、椎骨失稳)。如此则主要在于理筋骨、正其位,增强局部的营养(补虚)。
对督脉病变导致疼痛等症状,排除外科问题来讨论,则是更加抽象点,但更加切合实际。自从学会初步分析各种脊柱检查片后发现,相当部分人和其检查所反应的症状是不相符合的(在这个前提下,我前面的话大概就不难理解了)。举例说明:CT显示:L4/5要椎间盘突出,而局部及其放射性反应的地方不尽相同,即便是针对治疗(椎间盘纤维镜手术治疗及常规局部针灸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的。这个时候(实际考虑病因不在L4/5椎间盘突出)用这个理论去解释是最切合实际的。我临床单用灸法在督脉上治疗能够取效就能说明这点。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所做的患者有限,没能系统的分析,姑且这样认为而已。
至于先虚还是先淤,这个问题有待大家共同证实。因虚致淤的人不少,但我临床认为是因淤致虚的占据较大比例的。依据:1、小孩的颈肩腰腿疼痛,因外伤导致的为主要原因,临床检查多有异常(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功能紊乱、脊柱侧弯等),但骨质增生少见。2、成年后颈肩腰腿疼痛,既望绝大部分有外伤病史,且临床检查有病理改变。3、老年性患者,临床检查及症状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

附:本人仅仅就椎间盘膨出、突出,小关节功能紊乱及骨质增生等亲自经历的部分临床较多的病案所做的初步总结,不当之处望同行斧正。
2009-05-10 15:18 7楼
谢谢李版主的赐教!
2009-05-10 15:28 8楼
7# 千古医帝

刚刚忘记问 医帝版主了 你的方剂中药物所用剂量何如?能否给个大概,当然能更具体最好不过了

谢谢!
2009-05-10 15:34 9楼
葛根15、申姜20、狗脊30、灵仙40、羌活15、独活15、木瓜15、麻黄10、防风15、土鳖虫10、乌蛇20、赤芍15、赤木15、川芎15、透骨草30、红花10、桃仁10、怀牛膝20、枸杞15、甘草10、当归15、全蝎10、黄芪20、地龙15、桂枝15、乳香10、没药10、皂刺15、乌梅20


也要因人而异啊,不可守方,要临证加减
2009-05-10 16:13 10楼
拜读了,O(∩_∩)O谢谢
2009-05-11 08:50 11楼
此方是汤剂吗、一般人如何受得你是用汗法还是-
⬅ 本人中医组方常用药: 老茶馆 赵红军谈中医之:重视针药结合 、提倡耳穴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