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浅解

2011-04-25 19:24 楼主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句话指出了经脉与络脉的不同,与张仲景中指出的经脉络脉是一个意思。但是古人在理解经络与经脉络脉的关系时,也是含糊不清,经络中穿插就经脉与络脉,经脉中也穿插了经络的循行,不知道是我还没有弄明白,还是古人只重视针灸的经络循行,没有把经脉与络脉从针灸的经络中分出来,才导致了至今没有弄明白经脉与络脉是什么。但是看在经络的循行上,又与经脉与络脉不相同,因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经脉与络脉的理解,是与经络不一样的,所以,内经很多条文中提到了。例如:“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以上是灵枢条文)“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等等。
在我认为,古代对于经络以及经脉与络脉的认识,可能是这个意思,只是个人见解,不一定对。经脉与络脉分别是人体中能够通行气血的津液的脉道,经脉是能动的,看不见得,能够触摸到,而络脉是不动的,表浅的,看得见的。古人的解剖不是很准确,只是大概,所以对于内里的循行,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为了解释经脉与络脉的气血运行,所以结合上了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来说明经脉与络脉的通行气血津液的道理。
这不能不说古人有古人的理解思路,但是在古代很多医生注重针灸,不用药物能解决问题,但是张仲景在深入理解内经难经的思路上,把经脉与络脉的气营相随,循环无端的道理从针灸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以药物治疗为主,把理法方药完整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的,统一的整体思路,所以在伤寒论书中占有很少的条文来说明用针灸治疗。
所以我的理解思路主要是在经脉与络脉,营卫之气,腠理三焦,把人体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不仅与古人的认识思路有相对出,与现在的解剖思路也有相对应的,但是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
经脉==动脉,络脉==静脉,卫气==动脉上的神经,肝气==静脉上的神经。麻黄通行的是卫气,柴胡升发的是肝气。那么,营气就是血管内的各种物质,均称为营,所以张仲景说道“卫行于脉外,营行于脉内”。
不论对错,个人见解,希望多多指点,指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我对麻黄发汗的感受,两例 老茶馆 原创作品医案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