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老中医论营卫

2009-04-26 12:10 楼主
近日购得《朱仁康论皮肤科》一书,朱老中医对营卫的看法与我先前发的一个帖子颇为相近,现抄录如下:
一、关于生理的营卫学说
提到营卫两个字,我们常把它联系在一起,说到“营”就连带及“卫”,顾名思义,很显明的可以看出,“营”包涵着营养的意味,“卫”包涵着保卫的意味。先谈“营”吧!
《灵枢 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办,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
《素问 痹论》篇:“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其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脏也”
又《灵枢 生会》篇:“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精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这都说明了人体内,由饮食消化后所获得的诸种营养物质,吸收到血里面,去供给各组织做修补和生长作用。
详细来讲,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先由小肠吸收,例如单糖直接由小肠绒毛吸收到血时,脂肪则由乳糜管来吸,最后从淋巴胸导客转入静脉与血液混合,蛋白质转为氨基酸,直接吸收到血里,这许多营养东西,最后结果都是由血液带着输送到各组织里去。
血液的第二个重要工作,就是把废物及二氧化碳带到排泄器官,更经肺循环,吸氧吐出二氧化碳的交换工作,把静脉血变成新鲜血,回到心脏里去,因此内经上所说的“以传于肺”、“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把这种作用,也一起讲进去了。
《灵枢 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从上面许多说法,“营”似指营养物质的血本液,这种推测,似乎有些道理。
那么“卫”究竟是什么呢?这里我举出三个说素:
第一个说素——“卫”是淋巴
《灵枢 卫气》篇:“其气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灵枢 生会》篇:“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这里虽然说明“营”“卫”是两种东西,“营”是脉管里的东西,“卫”是脉动管范围以外的,但是却保持者联系的,而且具有相似作用,所以常常相提并论。
与血液有相似作用的,只有淋巴。淋巴液为血液及细胞之间的中间分子,微血管达不到的地方,淋巴能达到,做了营养及运走废料的工作,所以说“卫”可能是淋巴,这是一个有力的根据。
《灵枢 本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也》”也合乎这个说法。更进一步,淋巴管中途有的是淋巴腺,也可说是一种特殊机构,靠着它的网状内皮组织,有流过细菌及异物的作用,好像把坏分子扣留下来一样,所以身体一部分组织受害时,邻近的淋巴腺就显示肿大起来,发挥它对人体保卫的堡垒作,内经上命名为“卫”,在这里找到第二个有力根据。
《素问 痹论》篇:“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主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
淋巴液能在组织间流动,组织空间,有许多小淋巴管聚成淋巴斡,经左右两总管流入静脉管,凡下肢、腹部、左胸、左上肢及左颈部的淋巴波,经胸导管流入工锁骨下静脉,所为“散于胸腹”可能是指胸导管来说的。
综全上面三点说,“卫”可能是淋巴,理由是比较充分的。

从面的朱老中医的阐述中,老先生虽然用了可能等等的词语,但是我们可能看出,在朱老医看来,“营”是血,“卫”是淋巴是没有疑义的。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朱老中医作为老一代的中医,尚能接受这种新的观点,作为我们新一代的,为什么就不能够新的知识,为什么一定要固步自封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27 09:29 2楼
医学(中医学)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
2009-05-26 09:18 3楼
如朱老之明,也竟有如此之语,中医之衰,可知非一日之寒也!
⬅ 眼结石 老茶馆 五行小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