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五行思想的起源建构(下)

2011-04-14 20:06 楼主
重探五行思想的起源建构(下)
□ 谭春雨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五行思想体系的建构逻辑
用“木”字取象春季少阳之气
春三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所以地处北半球的中华大地阳气不断生发升散,由弱渐强,阴气相对被制约消散,阳长阴消,阳气主导自然界的变化趋势,所以春季阴阳合气以阳为名,称之为少阳。明媚春色中,草木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的到来及其特征,所以五行学说用“木”字取象借代春季少阳生发之气。
春季阳气嫩弱,与阴气相争有进退屈伸、收散交作之象。“酸”从“酉”,“酉”为用草木之实发酵酿造的酒酪之类,酒酪的酵化过程从阴阳学的角度看是通过阴阳交争的屈伸收散过程实现的,这正好类象于春季阴阳二气的进退相争之象,所以五行学说认为“木生酸”;草木以青为色之本,所以春木之气“其色为苍”;春季阳气生发升散,万物生发,所以春木之气“其性为暄”、“其政为散”、“其令宣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春三月北斗斗柄整体指向东方,所以五行学说认为“东方生木”;立春为一年之始,月亮从立春开始大体经历十二个多一点的朔望月循环日为一个年周期,而岁星十二年左右则绕太阳运行一周,其节律与朔望月十二次为一个年周期规律有恰似之处,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岁星主一年开始,下应春木之气,后世据此改称木星。
用“火”字取象夏季太阳之气
夏三月太阳直射点折返北回归线附近,中华大地阳气最盛,阴气相对最弱,阳气主导自然界气候物候的演化变迁趋势,所以其阴阳合气以阳为名,称之为太阳之气。夏季最大特点是天气炎热犹如火炙,能够体现表征夏季这种酷暑之象的,莫过于“火”象最为传神,所以五行学说中夏季太阳之气取象于火,称之为“火气”。
“苦”从“艹”,从“古”,“艹”者草木之谓,“古”者,陈久之谓,草木久陈堆积,阳热蓄积不散则易自燃化火,所以“苦”在阴阳学上可借喻阳热蓄积炽盛之象,五行学说据此表征夏季太阳之气的暑热之性,认为“火生苦”;夏季太阳之气以火为象,火色为赤,所以“其色为赤”;阳热光明,夏季阳气最盛,万物繁茂,所以“其性为暑”、“其政为明”、“其令郁蒸”;“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夏三月北斗斗柄整体指向南方,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南方生火”;荧惑星肉眼观红色鲜艳,有如火色,所以五行学说认为荧惑星下应夏火太阳之气,后世据此改称火星。
用“金”字取象秋季少阴之气
秋三月,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北回归线,中华大地阳气逐渐消衰,阴气相对逐渐增盛,阴气主导自然界气候物候的变化趋势,所以其阴阳和气以阴为名,称之为少阴。秋季西风劲扫,白露寒霜,万物凋残,子实逐渐成熟,秋季阴气这种消残生命万物的功能神似金属刀斧的杀伐伤残之性,所以五行学说用“金”字取象秋季少阴肃杀之气。
用以杀伐的刀斧在原始社会早期时代是石头做的,而石器一般是白色的,所以五行学说中以白色表释秋季少阴气色;“辛”,象形字,像古代刑刀,本义为大罪,秋季阴气用事,阴气以敛藏杀伐为基本属性,五行学说据此认为“金生辛”;阳热阴寒,阳化气阴成形,秋季阴长阳消,所以金秋之气“其性为凉”、“其政为劲”、“其用为固”、“其令雾露”;“斗柄西指,天下皆秋”,秋季三月,北斗斗柄整体指向西方,所以五行学说认为“西方生金”。太白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耀眼钻石,所以叫“太白”,白在五行学说中为秋金之象,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太白星下应秋季少阴之气,后世据此改称金星。
用“水”字取象冬季太阴之气
冬三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折返,离北半球最远,中华大地阴气最盛,阳气最弱,阴气主导自然界气候物候的演化趋势,所以冬季阴阳相和之气称之为太阴。冬季寒风萧瑟,冰雪万里,草木枯竭,其中冰雪最能体现代表这个季节的气候物候特征,五行学说因此将冬季太阴之象取象于水。
咸为会意,从戌,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为杀,冬季太阴水寒之气以杀伐封藏及其毕终生命万物之性为功,所以五行学说据此认为“水生咸”;“黑”为会意字,引申为昏暗无光,阳明阴暗,冬季阴气最盛,阳气最弱,所以冬季主色为黑;阳热阴寒,阳化阴藏,阳升阴降,冬季阴盛阳衰,所以“其性为凛”、“其用为藏”、“其政为静”、“其令霰雪”;“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冬三月,北斗斗柄整体指向北方,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北方生水”;辰星在九大行星中最小,同时最靠近太阳,常常被猛烈的阳光淹没,由于过于“暗淡”,肉眼平素难分辨,所以五行学说将其与冬季寒水太阴之气相配,后世据改称水星。
用“土”字来命名天地阴阳父母之气
没有天地阴阳本根之气的合和交蕴就无法形成四时阴阳合和之气,五行学说将这种四时阴阳合和之气的“生母”称之为土气。五行土气既不单独是法“天”的独阳观,也不是法“地”的孤阴观,而是法“天地”二气合和之象的阴阳交蕴观,所以《黄帝内经》多次强调“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土气禀赋天地阴阳本根之象,为四时阴阳合和之气的共同造化者,是自然界四时气候物候万象发生形成的根本,所以素有“后天之本”的称谓,居中央天地之位总统四时阴阳合和之气的生化,而不独主于一时。土不主一时,但一年四时之中,总会有个时间最能体现这种天地本根之气功能属性。同时四时阴阳五行学说基于各种理论表述要求,现实上也需要在四时之中给土气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特定时象位置。
地阴之气在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四时盛衰差别,所以理论上年周期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适合表示土气中的地阴本象。但天阳之气始终处在盛衰变化过程之中,而四时之中夏至阳气最盛,所以五行学说特意将土气置之于夏至时节。夏至阳极阴生,所以五行学说称土气为“至阴”之气,“至”者,到达之意,“至阴”,既是强调夏至之后,由于阳气盛极而衰所致的阴气相对渐生时期的到来。
表示天地阴阳本根之气的时序位置夏至最为合适,按照其他四行取象自然的名称规律,当以天阳之象来命名,但是四时阴阳五行学说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地阴之象“土”来命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将天地本根之气定位在夏至这个极阳统天,阴衰不彰时节,其本身已经明示了天阳本气的存在,既然天阳已经通过时间配位不言而喻地体现出来,那么在命名上自然需要特别体现地阴之本的存在,五行学说正是基于这一顾全左右的目的,特用“土”字来命名天地阴阳父母之气。
“甘”,会意兼指事,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食物是天地阴阳之气所化,其味多甘甜香美,所以甘为土气所生所主;天地阴阳之气所生化的草木百谷,当其颜色发黄时,意味着其所蕴化的天地阴阳精气完全成熟,所以四时阴阳五行学说将黄色作为天地阴阳合和之气的色泽代表。土气为交合相蕴的天地阴阳二气,动静相兼,所以“其性静兼”;天地阴阳之气相互制化形成四时气候物候万象,所以“其用为化”;天地生化四时万物而无声,所以“其政为谧”;夏至湿热弥漫,易云易雨,所以“其令云雨”。镇星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年,是五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一个,天空中镇星每年只能大体移动一个宿度范围,一年二十八宿顺次绕其一圈,犹如镇守四时之神,与五行土气贯通四时四方的特点非常类象,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土气上应镇星,后人据此改称土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15 00:00 2楼
迷一样的五行起源,谁其知之。还是等待地下出简帛和青铜器吧!胡思乱想没有用。
2011-04-15 00:09 3楼
五行思想不说是错误的至少是道理不充分的。今天的医者不能迷信它。现代医学客观地认为:人体是个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恒温37度的产物。任何破坏这个平衡的条件都可能导致疾病状态。当然包括冷暖。病菌和病毒五行思想没有提到但不代表,现代医者也不承认。我认为现代医者还抓住老黄历不放就是反科学的,固步自封的,荒谬的。
2011-04-15 00:10 4楼
五行思想不说是错误的至少是道理不充分的。今天的医者不能迷信它。现代医学客观地认为:人体是个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恒温37度的产物。任何破坏这个平衡的条件都可能导致疾病状态。当然包括冷暖。病菌和病毒五行思想没有提到但不代表,现代医者也不承认。我认为现代医者还抓住老黄历不放就是反科学的,固步自封的,荒谬的。
2011-04-19 08:58 5楼
陈久金等天文历史专家、郝宝华等医学史专家研究出来早期五行十月历法问题,足以发人深思,盖武王访问前朝耆宿,箕子告之以天运历法之为首,似有可能。夏小正、诗经豳风七月、管子、现今彝人历法,证实早期我华夏曾经使用过十月历,而虞夏书中,大舜巡守四方,用的是十二月历,这说明,早期历法多次变更,直至孔子,仍然怀念夏代十月历法,而周末竟然全部又改为十二月历法,今本的素问,以十二月说十月历的往事,导致众多纰缪,此乃前人之不解前人,故而无意中误导了今人。由学术内部历史的解析,可以了解其大概,但是真的完全证明,还需要更多出土材料。
2011-04-19 09:09 6楼
另外,如果我们从医学科学的横向比较去理解五行,也许能有新的认识,比如印度说三体液,希腊说四体液,中国人说五行,大概全世界的传统医学科学无非就是这三种,其他支派和细节本人不做讨论。从这里面能看出个大概。

也就是说,基础理论这个象数化、或者叫术数化,或者叫做元素化的认识,的确有多种,而到了实践层次的具体手段所具有的复杂结构完全淹没了、弥补了基础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差距——也就是说,大家都玩草药,都知道放血、拔罐、按摩、导引、内丹、瑜伽,那么五行、三行、六行、八行、九行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了。

呵呵,我说的话,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是想不通的,只有看病的人喜欢我说的意思。

一句话:实践优先,理论靠后。

但是,那不意味着,我们不搞理论。
根据我个人对于欧洲传统的神秘主义,比如卡巴拉,南亚神秘主义,比如密宗,奥义书,中国神秘主义,比如参同契金丹大道的一些皮毛的了解,我认为,还是阴阳配日月这个周易传统是大家的共识。

阴阳作为元胞自动机,可以在简单规则定义之下,涌现出来特别的属性和性质。请注意,在不同的层次,是有不同的系统结构的,三,OK,四是另外的层次,也OK,五、六,乃至十一,都是ok。

那么没有什么不是OK的了,对吗?对!系统的层次有多个,所以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结构。搞数学的人,特别是系统科学的人,其实多少在数学工具上已经有所证明。但是,系统科学还在路上,还没有彻悟,没有返回先天至善的知识境界。所以当下的某些研究,仅可参考,不必奉为金科玉律。

中医理论,必须研究周易,研究象数,乃至研究术数等杂学,参合现代系统科学,解析传统生命科学的奥妙。

中国人在周易的道路上走的好远,但是今人知之甚少。这些微妙的学说,都收藏在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数学之属。

元苞经,研究的是四。
太玄,研究的是三。
潜虚,研究的是五。
皇极经世,研究的是三十和十二。
三易洞玑,研究的是三十六和七十二。

顶礼先贤,赞叹先贤,智慧如海,汪洋恣肆。古人生我之前,大概也想搞出这个来,所以我们要搞理论,真的有必要深入学习他们的教训。

敬请我等同仁,发心继续往圣绝学,衷中参西,竟能化育天下,成一代声教。
2011-04-19 09:24 7楼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确在制作早期,有哲学观念的指导,如果五行的五个字可以按照今天的五行来解释,这也不必吃惊。某一个象,其意蕴是多重的,看研究者的心灵愿意如何去开凿,去进行多深的穿透。
这就是典型的形象思维的运用,这个方法是楼主帖子里的方法论。
一个善意的提醒:光有象,是不够的。必须是象数理三者的结合。
黄石斋曾经告诉我们:屋顶上三件事:日月星,是圣人的心源,屋顶下三件事象数理,是圣人的手段。

我们是俗人,但是还是要借鉴一下圣人的手段。

搞医史文献研究的人,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惯性限定。但是生命科学依据的不是单纯的古书文献,而是当下鲜活的生命事实,也就是说,数据是不能少的。

象数义理本融通,大易在兹已分明。旧时岭云自生灭,释卷但见新雨晴。
2011-04-19 15:17 8楼
之所以敢提出“天地四时阴阳”这个完全有别于近代学术界通论的五行思想内涵构建形成认识观点,证据当然不止这些,否则我等无名小辈,若胡乱造次,难免受学界大佬们的嘲笑,自讨没趣。楼上高人说的对,要充分证明这个议题观点,尚需要更多的象数义理来支持,而作为潜心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对此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体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若楼上高人以及各位读者感兴趣,可参看发表于2010年第4期《中州学刊》的“五行体系构建逻辑新考”一文(此文被2010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以及2011年第3期《中州学刊》的“宋代点阵式河图洛书构建逻辑探考”一文。相信您若能深究其中,则必有与原作者一样之得。
另外,楼上高人认为五行的话题应该和生命科学结合起来,这个看法当然是没错的,作为中医学研究者,研究五行的最终目的当然在于解读中医学所秉持的人类生命学机制观,但本文的讨论目的仅止于五行广义的哲学文化内涵思想,而非在中医生命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所以自然不涉及“当下鲜活的生命事实”,“数据”少了也没关系。
2011-04-20 22:11 9楼
承让,承让!
⬅ 现代医学应借鉴中医元素(上) 老茶馆 重用玄参治冠心病心绞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