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

书名 所属卷 阅读
📙医宗金鉴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4477


     主治胁下偏痛发热, 其脉紧弦, 此寒也, 以温药下之.大黄二两 附子 ( 炮 ) 二枚 细辛二两, 右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温三服. 若强人取二升半, 分三服, 服后如人行四, 五里,再进.【集注】喻昌曰: 仲景治伤寒热邪痞聚心下, 而挟阳虚阴盛之证, 用附子泻心汤之法矣. 其杂证胁下偏痛发热为阳, 其脉弦紧为阴; 是则知阳中阴邪上逆也, 复立此温药下之一法. 然仲景谆谆传心, 后世领略者鲜. 『金匮』又别出一条云: 其脉数而紧, 及弦状如弓弦, 按之不移, 数脉弦者, 当下其寒; 脉紧而迟者, 必心下坚; 脉大而紧者 ,阳中有阴, 可下之. 读者罔识其旨, 讵知皆以温药下之之法耶! 其曰当下其寒, 谓阳中有阴实之邪可下, 其金针不跃跃乎? 张璐曰: 三承气汤, 为寒下之柔剂; 白散, 备急丸, 为热下之删剂; 附子泻心汤 ,大黄附子汤, 为寒热互结, 删柔并济之和剂. 近世但知寒下一途, 绝不知有温下一法. 盖暴感之热结可以寒下, 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 ?是以备急等法所由设也. 然此仅可治寒实之结, 设其人禀质素虚, 虽有实邪固结, 敢用刚猛峻剂攻击之乎? 故仲景又立附子泻心汤, 用芩,连佐大黄以祛膈上之热痞, 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 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 以攻胁下寒结, 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 寒热合用, 温攻并施,此圣法昭然, 不可思议者也.


⬅ 温脾汤 📃目 录 越鞠汤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