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耆汤

书名 所属卷 阅读
📙医宗金鉴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4090


     治消渴, 气血虚, 胃火盛而作渴.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耆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各一钱, 右水煎服.【集注】柯琴曰: 气血皆虚, 胃火独盛, 善治者补泻兼施; 寒之而不至损阳, 温之而不至助火, 扶正而邪却矣. 四君子气药也, 加黄耆而去芩, 术者, 恐火就燥也. 四物汤血药也, 倍地黄而用生者, 正取其寒也. 人参, 黄耆, 甘草治烦热之圣药, 是补中有泻矣. 且地黄之甘寒, 泻心肾之火, 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 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 则胃火不得独盛, 而气血之得补可知. 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 用之大寒剂中, 欲其通阴阳之路也. 岐伯治阴虚而目不瞑者, 饮以半夏汤, 覆杯则卧, 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 是不明阴阳之理耳.【按】是方即竹叶石膏汤加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耆, 黄芩也.彼则治伤寒解后, 烦渴少气, 气逆欲吐. 此则治消渴, 气血虚,胃火盛. 因其气虚, 故加黄耆佐人参, 甘草以补气; 因其血虚, 故加归,芎, 芍, 地以补血; 因其胃火盛, 故加黄芩佐石膏以清胃火. 其烦渴则一, 故余药皆同也. 于此二方推之, 用半夏之意, 自可知矣.故脾者为胃行其津液也, 脾湿胃燥, 津液不行, 得火则化痰, 得寒则成饮. 胃火清, 脾湿燥, 其痰饮自除矣. 半夏消痰破饮, 使未化痰之津液回清, 而已成痰之浊液自化, 非他药所可比伦也, 故二方于胃火盛燥渴中同用之.


⬅ 凉膈散 📃目 录 清胃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