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青散方

书名 所属卷 阅读
📙普济方 📃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 4359


    六味青散方 (出圣惠方)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 桔梗(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防风(一两去芦头) 细辛(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以生姜汤调服。服药后。食顷不汗出者。饮稀粥一盏以发之。暖覆汗出 可也。勿令流离汗出。若汗大出不止者。温粉粉之。
    如未得汗者。当更服之。以得汗为度。
    橘皮汤 (出圣惠方) 治太阴病不解。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实。腐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生姜(一两) 上细锉和匀。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中盏。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桂枝芍药汤 (出圣惠方) 治太阴病下之后。腹满时痛。
    桂枝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术附子汤 (出永类钤方)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锉。每五钱匕。姜三片枣三枚。
    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七物黄连汤 治夏月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其人喜烦。呕逆肢满。剧如遇祟。寒热相搏。
    黄连(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芍药 葛根(各一两) 甘草(一两六铢)小麦(三合) 上各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冷分三服。不能一升者。可稍稍服之。势安乃卧。药主解毒瓦斯。服后。胸中热。及咽喉痛。皆瘥。其明日复煮一剂。如法服之。此汤无毒。但除热下气。安病患。小儿服者。取三分之一。以水四升。煮得二升。稍稍服。
    柴胡饮子 解利大人小儿伤寒余热不已。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升麻 地骨皮 赤茯苓 赤芍药 龙胆草(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加薄荷、沙糖。同煎七分。温服。无时。小儿分作三服。
    加减五苓散。
    药中之宝五苓散。专治伤寒有大功。阳证见时须去桂。阴加附子水煎澄。狂言乱语辰砂末。头目疼痛入川芎。咳嗽多加五味子。心气不定麦门冬。胃中呕逆人参妙。痰多半夏喜相逢。定喘马兜铃最好。苍术去湿腹中空。小便闭涩加瞿麦。黄芩能教大便通。腹中气块三棱末。青皮能退热如烘。麻黄用根除盗汗。下部赤肿便椒红。饮水烦渴加干葛。鼻衄乌药却为功。眼中黄色茵陈妙。劳复桔梗有神功。目赤令添赤芍药。茵陈退肿又相逢。眼目肉赤石膏末。陈皮止泻又参同。急医水气甜葶苈。伏暑灯心浸水中。二十四证真妙诀。专心尽救效无穷。
    半夏橘皮汤 治伤寒杂病。呕哕风眩。痰逆咳喘。头痛。并风热反胃吐食诸证。
    半夏(炮如法) 陈皮(汤浸洗去瓤)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黄芩(去腐心各一分) 葛根(半两) 浓朴(去皮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用水三盏。生姜一分。煎至一盏半。绞取汁。
    分真方不换金正气散 治四时伤寒。五种膈气。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止腹痛胀满。吞酸噫痞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身体沉重。肢节酸疼。头昏鼻塞。未分阴阳之间。尤宜服之。则气自正而邪气退。及能止汗。解山岚瘴气。八般疟疾。遍身浮肿。五劳七伤。或风气所灌。手足肿痛。全不思饮食。孕妇产后产前皆可服饵。霍乱吐泻。心腹疼痛。又治脾气虚弱。脏腑时鸣。小儿脾胃不和。时气诸疾。及治四方不伏水土。凡过岭南。此药不可阙之。
    浓朴〔一(二)两去粗皮锉如韭叶阔长半寸以生姜自然汁淹一宿〕 半夏(二两汤洗七次以生姜四两取汁浸旬日晒候汁尽为度) 橘红(二两) 甘草(二两锉炒过用) 藿香(二两取叶水洗) 苍术(二两去皮米泔浸一宿切作片子) 上先用砂锅炒浓朴令香。次入苍术炒令紫色。
    又半夏炒香熟。又入甘草炒黄。又入橘红炒破。方始将藿香叶二两。斡开众药。安藿香叶在中心。用药遍盖。罨定少时。约藿香叶干。方可用。取出同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
    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食前亦可。常服和一切气。永无瘟疫。此乃不换金真方也。煎时不得犯铜铁器。
    黄连龙骨汤 治少阴脉沉。腹痛咽痛。苦烦。体犹有热。
    黄连(一两) 黄芩 芍药〔各一两(分)〕 龙骨(半两) 上分三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
    葛根汤葛根(一两) 麻黄(三分热汤泡去黄汁焙干) 甘草(半两炙) 桂枝(去粗皮) 芍药(各半两) 上煎煮。服饵如桂枝汤。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 半夏(汤洗)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粗皮各三分)五味子(


⬅ 柴胡散 📃目 录 木香槟榔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