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第十三: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2011-02-11 20:07 12楼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 严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恶之。”

【译文】

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说:“还难说。” 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怎么样?”孔子说:“还难说。不

如一乡的人中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

【读解】

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用孔子、孟子 的话来说,可能是一个乡原先生,因此,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一个特行独立,鹤立鸡群的人, 因此,不一定是坏人。

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 个好人。

所以,好恶不等于是非,群众意见也不是绝对正确。正因为 如此,孔子才在另一个地方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

焉。”(《卫灵公》)要求对舆论必须分析考察,坚持是非标准,而 不可简单盲目地从众。

我们今天考察干部,任用人才,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时候, 是不是也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呢?
2011-02-11 20:08 13楼
【原文】

子曰:“刚、毅、木、纳,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沉默寡言,这几种品质近于仁 德。”

【读解】

这实际上是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或日本影 星高仓健所塑造的形象。

有意思的是,这些现代的硬汉,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居 然也是圣人在两千年前就赞扬的形象。

这是不是古今一理,圣人与平常人平常心相通的一个例证呢?
2011-02-11 20:09 14楼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

①先?”子曰:“必也正名 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

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②,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

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奚:何,疑问词。②中(zhong):得当。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老师您会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 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心吧!”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

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好粗野啊!子 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名分不正,说

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 度就不能够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够兴起,刑罚就不能够得当;刑

罚不得当,老百姓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有一个名分就一定要 说出和它相应的话来。说出话来就一定要实行。君子对于自己说

出来的话是一点也不马虎的!

【读解】

名与实的问题是一个深奥的逻辑问题,或者说是语言哲学方面 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加以讨论。

我们仅从实用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名分与实际内容的相互关 系。其实.这也是孔子原本的意思。

这里牵涉到的实际上是三个层次的概念:一、名分;二、在 这个名分下所说的话;三、在这个名分下所做的事。按照孔子的

观点,如果你名分不正.说出来的话就没有人听;既然说出来的 话没有人听,事情当然也就办不成了。至于下面继续推论的“礼

后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等,实际上都是“事不 成”的范畴。相反,如果你名分正,说出来的话就会有人听了;既

然说出来的话有人听,事情也就可以办成,礼乐、刑罚等等一系 列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名分不仅仅是一个”名”的问题.而是有实在的内容。 名不正所导致的,往往是实不正。尤其是在政治舞台上,名分更

是举足轻重:官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实权。不信、让你去 领导一个单位而不给作任何职务,你试试看!让你去率领一支军

队而不给作任何官街.你试试看!看你说话有没有人听、看你事 情办不办得成。

这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

奔走列国,“累累如丧家之大”而不被任用的孔子对此由衷感 叹,而粗心鲁莽的子路哪里能够理解呢?所以、当听说孔子一旦

做官首先就要正名分时。子路竟然认为老师是太过迂腐了。

其实,老师才是深知个中味。

名正言顺,事情才办得成。

如果你要从政做官、可千方不要忘了圣人的经验之谈。
2011-02-11 20:09 15楼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

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读解】

在《颜渊》篇里,孔子曾经回答过季康子:“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在本篇的另一个地方,孔子又说:“苟正其

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说:如果

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

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所有这些与这里的论述表达的都是同一 个道理,就是强调政治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今天我们抓廉政建设,要求领导干部遵守勤政廉洁的五条标 准,说起来,与孔子所反复强调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

正人先正己,表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011-02-11 20:10 16楼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 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

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

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 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几:期,期望。②几:近。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 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艰难,

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就近于一句话可 以使国家兴旺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

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 ‘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如

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 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读解】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哪有这样厉害的一句话呢?

仔细想一想,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 思考,“一方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其实也并非危言耸听,反倒

还很有些深刻性在其中哩。

以孔子在这里举出的两句话来看,“为君难,为臣不易”,用 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领导人难,做中层干部也不易。没有一定的

行政工作经验,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相反,一 旦能深刻体会到“为君难”,也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尽心于

国事,做到了这一点,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总而言之,这句话 类似于唐太宗时的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很有些沉重而

深刻的分量。

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如果当一个国家领导人 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以此为乐,以权力为享受。

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放个 屁都是香的,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见,虽然语言不是原子弹,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反 过来也一样,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神奇,一下

子就兴旺一个国家。但是,语言支配思想,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 政策,所以,有时候,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可以起到兴国亡国的作

用。以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来看,“抓党内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是不是搞乱了党,搞乱了军队,搞乱了国家呢?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待,每一句话是不是

都起到了兴邦的重大作用呢?

回过头来看,一方兴邦,一方丧邦,的确还是危言耸听啊!
2011-02-11 20:11 17楼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 中矣。”

【注释】



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②攘羊:攘,偷。③证之:告发他。 证,告发。

【译文】

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 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

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 这里面了。”

【读解】



按照孔子的看法,一个人不能一味地直率坦白。换句话说,直 率坦白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说在父子关系上,有一个孝与慈的

问题。所以,父亲有什么问题,从孝的角度出发,做儿子的就应 该替他隐瞒,而不应当告发他。反过来也是一样,儿子犯下了什

么过错,从慈的角度出发,做父亲的也应该替他隐瞒,而不应当 告发他。

这样说来,也就不应当大义灭亲了。甚至,在法律面前,父 子之间也就可以作伪证而相互包庇了。圣人的思想显然不合于法

治的精神,而是从伦理道德的礼法角度思考问题的。这也就是他 在《泰伯》篇里所说的“直而无礼则绞”。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

刻伤人。所以,一切都要以礼作为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儿子告发父亲虽然直率坦白,

但因为不符合孝的礼制,因此仍然是错误的。反过来说,父亲为 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虽然都不直率坦白,但却符合慈与 孝的礼制。
2011-02-11 20:11 18楼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 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

人也,求备④焉。”

【注释】

①事:侍奉。②说:同“悦”。③器之:量才而用。④求备: 求全责备。

【译文】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但却难以讨他欢喜:不用 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

却总是量才而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却容易讨他欢喜:用 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也会欢喜;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

却总是求全责备。”

【读解】



君子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所以比较容易相处,共事也比较融洽。但如果您一心要想取悦于他,那就难了;尤其是想通过不

正当的手段去取悦于他,那就更难了。不过,虽然你不能取悦于他,但他用人时还是会量才录用,不会给你小鞋穿的。

小人心胸狭窄,为人忌刻,难以伺候,所以不易共事。但如 果您一心要想取悦于他,那也很容易,给他一点好处,甚至只需

要顺着他来,稍稍迎合他一下,都会使他高兴。不过,高兴归高 兴,轮到他用人的时候,照样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做这样的

人的手下,那可就惨了。

孔子分析人情世故,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我们今天衡量领导,选择做事的公司或单位,不也应该注意你的上司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吗?
2011-02-13 15:25 19楼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①怀居:怀,怀恩,留恋;居,家居,安居。

【译文】

孔子说:“做了读书人却怀恋家居,那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孔子已经说过:“君子食无求他,居无求安。” 在《里仁》篇里又说过:“士忠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曾子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孟子说得更为严重:“上天要把重大使命放在某人身上,必定

先使他的意志受到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 挨饿,使他备受劳困之苦……”(《孟子告子下》)

因此,儒学虽不是苦行禁欲主义,但却主张艰苦奋斗。所谓 “头悬梁,锥刺股”,正是这样的典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 住进了好房子,又有大小老婆陪侍左右,于是便不想再走了。他

老婆姜氏骂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这其实也正是孔子 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是读书人,就不要去贪恋家居的温柔之乡。
⬅ 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老茶馆 美丽,从养血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