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什么? 河间金栋

2010-09-06 16:36 12楼
河间金栋老师研究《内经》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黃帝內經太素》关于《五十营》的解释。
营五十周
平按:此篇自“黄帝曰:余闻五十营”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五《五十营篇》, 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九《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篇》。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
此据大率言耳,其实弱三十六分。平按:《甲乙》无“余愿闻”三字。《灵枢》“营”下有“奈何”二字。

【人气行一周,】
谓昼夜周。

【一千八分。】
其实千分耳,据三十六全数賸①之,故賸八分也。宿各三十五分七分分之五,则千分也。知必然者,下云气行一周,日行二十分,气行再周,日行三十分,人昼夜五十周,故知一千分也。 平按:“千”上,《灵枢》、《甲乙》无“一”字。注“日行三十分”,当系“四十分”之误,玩下经文自明。

【日行二十八分,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
日行二十分,人经脉一周,言八分者误也,以上下文会之可知也。 平按:“日行二十八分”,“分”字《灵枢》作“宿”,《甲乙》无此句。

【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以二十八脉气之周身,上应二十八宿,漏水之数,昼夜之分,俱周遍。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一息之间,日行未一分,故不言日行之数。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一息六寸,十息故六尺也。二分,谓二十七分分之四分也。人气十息,行亦未一分也。十三息半,则一分矣。 平按:注“四分”,据下注“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此“四”字恐系“二十”之误。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分。】
十息六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一百六十二尺。又日行二十分者,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百息得二百,二百息得四百,二百七十息得五百四十分,以二十七除之,则为二十分矣。 平按:“二十分”《灵枢》作“二十五分”,《甲乙》作“二十分有奇”。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倍一周身之数。 平按:“四十分”《甲乙》作“四十分有奇”。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十倍一周,故日行二百分也。宿各三十六分,故当五宿二十分也。由此言之,故知五十周以一千分为实也。 平按:“二十分”《甲乙》作“二百十分有奇”。
2010-09-06 16:43 13楼
《内经》中的错简可谓路人皆知。校注者很多,但是没人斗胆重新编写一本没有错简的《内经》。为什么啊?
2010-09-06 17:28 14楼
回复 12# 三叶


唐·杨上善撰注、萧延平北承甫校正《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二·营卫气·营五十周》之内容。下面是《内经》之出处。

《灵枢•五十营第十五》云: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两刻,日行二十分。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是否能指出经文中有错误?
2010-09-06 17:31 15楼


问得好。您说为什么呢?

请问三叶先生,“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之“天人相应”观点,妥否?
2010-09-06 21:41 16楼
回复 8# 河间金栋


用手指排列是日常术数的推算使用,出处不是《内经》,好像是在《奇门遁甲》中提过。我看您要求的是《内经》里,我细查了一下,《内经》首提二十八宿的是在《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及的“臣览《太始天元册》文……。”

如果以“天人相应”来回答,二十八宿应该是“牙齿”,出处《灵枢·邪客》篇,“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2010-09-06 22:02 17楼
天人相应只是古人为了表明人体内部结构的生理和病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阐述内环境的一种变化,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治疗法则。
2010-09-06 22:05 18楼
回复 16# 王家祥


《灵枢•邪客》: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卧气。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树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月困jun)肉。

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世间无子。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请问先生:经文中是否有“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什么吗?” 12楼的三叶先生已经明示其出处,请参阅。
2010-09-06 22:14 19楼


先生所言甚是。

《内经》“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天地是相应的,这在《内经》多篇中有论述。但经详细检阅《内经》发现,有许多地方天人并不相应、不相合,可能出于理论需要,牵强附会明显,从而说明“天人相应”,并非皆然。诚如时贤胡天雄先生《素问补识》所云:“人体与天地阴阳相应的一般规律,未必完全与实际相符。”(《素问补识·平人气象论》)

而时贤赵洪钧先生《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也说道:“‘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不但粗疏,还导致许多谬误。满足这种观念,无益于当代中医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实际上,‘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多数说法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

李今庸先生《读古医书随笔》说道:“《内经》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医学专著,是一部自然科学书籍,有极为宝贵的医学内容,有较大的继承价值,然它编辑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于秦汉年间对其内容作了较多的增补扩充,于唐代王冰对其内容作了较大的增减修改,因而,难免有一些不纯洁的内容或者说是不实际的东西……因此,在学习研究《内经》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判的进行,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把有用的部分接受下来,继承下来,用以奠定自己的祖国医学理论基础,并以待今后的发扬。”

王洪图先生曾说道:“《黄帝内经》说人身有三百六十五节,也就是三百六十五穴。但是从现在的《灵枢》、《素问》中不是那个数。但是从理论上是三百六十五节,为什么呢?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一年中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身中有三百六十五节,它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推测的。”(《王洪图内经讲稿》)推测则有或然性,并非完全准确。“是者为是,非者为非”,当以科学求真之态度研究之,方为明智之举。
2010-09-06 22:37 20楼
回复 19# 河间金栋


我看见上面出处已经有了,我也学习了。至于天人相应,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运气学上,人在天地这个小环境中,身体要适应天地这个大环境。人一出生,他出生时的气候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气候也会不一样的。如果执着一个固有的天人相应就会把中医越学越没了。如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是不是每一个月就应一个关节经?
⬅ 宫颈糜烂 老茶馆 《经》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妥否? 河间金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