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辛温解表药材名称彩图详解

2019-09-26 10:36 12楼
《本草纲目》芳香化湿药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
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
香薷

苍术
苍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摘去须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 味:味辛、苦,性温。
归 经:归脾、胃、肝经。
功 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主 治: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厚朴
厚朴,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 味:味苦、辛,性温。
归 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 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 治: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藿香
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份。前者习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后者习称“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归脾、胃、肺经。
功 效: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主 治: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佩兰
佩兰,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 味:味辛,性平。
归 经:脾、胃、肺经。
功 能: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
主 治: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砂仁
砂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脾、胃、肾经。
功 能: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主 治: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豆蔻
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归肺、脾、胃经。
功 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主 治: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草豆蔻
草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归脾、胃经。
功 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 治:
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草果
草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归脾、胃经。
功 效:燥湿温中,截疟除痰。
主 治:
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






香薷
香薷,中药名。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 密集的须根。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2019-09-26 14:53 13楼
这个意义多大呢?上实战啊或者讨论一下书上没有的功用这样意义才比较明显了
2019-10-04 10:16 14楼
《本草纲目》利水渗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
车前子滑石关木通川木通
通草金钱草石韦海金沙
粉萆薢茵陈蒿地肤子冬瓜皮
赤小豆萹蓄瞿麦灯心草
冬葵子

茯苓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 味:味甘、淡,性平。
归 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 治: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猪苓
皮至黑,块似猪矢,故名之猪苓。有的地方叫黑药,外皮黑褐色,漆亮跟猪屎神似,民间叫猪灵芝、黑猪苓、粉猪苓、黑猪粪、野猪粪。处方别名有知苓、朱苓、地乌桃。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于利水渗湿。
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猪苓新出土时,其味带甘,猪苓淡渗、故曰甘平,味甘平而淡渗,故利水道。久服则水精四布,故轻身耐老。猪苓皮色黑,内质色苍,甘淡而寒,善去热痰饮。








泽泻
泽泻,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性 味:味甘、淡,性寒。
归 经:归肾、膀胱经。
功 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 治: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薏苡仁
薏苡仁,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性 味:味甘、淡,性凉。
归 经:归脾、胃、肺经。
功 能:
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主 治: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车前子
车前子,中药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 味:味甘,性寒。
归 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 效: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 治:
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滑石
中药滑石,别名画石。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
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关木通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炮制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本品为圆形薄片,表面黄色或黄白色。木部宽广,导管孔大,多层环形排列呈筛网状,射线色浅,髓部不明显。周边灰黄色,粗糙。体轻,质硬。气微,味苦。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川木通
川木通,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茎。
性 味:味苦,性寒。
归 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主 治:
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通草
通草,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茎髓。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切厚片。
性 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 经:归肺、胃经。
功 能:
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
主 治:
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金钱草
金钱草,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性味:味甘、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石韦
石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于。
性 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 经:归肺、膀胱经。
功 能: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 治: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海金沙
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 味:味甘、咸,性寒。
归 经:归膀胱、小肠经。
功 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主 治: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粉萆薢
粉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 味:味苦,性平。
归 经:归肾、胃经。
功 效: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 治: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茵陈蒿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作用:
茵陈蒿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地肤子
地肤子,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地肤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 味:味辛、苦,性寒。
归 经:归肾、膀胱经。
功 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主 治:
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冬瓜皮
冬瓜皮,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小肠经。
功效:利尿消肿。
主治:
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赤小豆
赤小豆 ,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 味:味甘、酸,性平。
归 经:归心、小肠经。
功 效: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主 治: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萹蓄
扁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扁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和杂质,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
性 味:味苦,性微寒。
归 经:归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主 治:
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等证。






瞿麦
瞿麦,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 味:味苦,性寒。
归 经:归心、小肠经。
功 能:
有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的功效。
主 治: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经闭瘀阴。






灯心草
灯心草,中药名。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性 味:
味甘、淡,性微寒。
归 经:
归心、肺、小肠经。
功 效:
清心火,利小便。
主 治:
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冬葵子
冬葵子,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实。野葵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冬葵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具有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之功效。常用于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
主治:
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2019-10-04 12:57 15楼
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组合是强力利尿药,价格便宜,这是施今墨对药书里的,实验了效果非常好
2019-10-11 10:32 16楼
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药是指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等证。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症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
此类药物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药及矿物药,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作用。
平肝息风药可分为以平肝潜阳为主要作用的平抑肝阳药和以息肝风、止痉抽为主要作用的息风止痉要两类。但由于肝风内动以肝阳化风为多见,且息风止痉药为兼具平肝潜阳的作用,两类药物常互相配合应用。故又将两类药物合称平肝息风药。

《本草纲目》平肝息风药
钩藤天麻牡蛎玳瑁
蜈蚣全蝎僵蚕地龙
赭石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
罗布麻决明子

钩藤
钩藤,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入药部位:干燥带钩茎枝。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主治: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天麻
天麻,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根茎。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牡蛎
牡蛎,中药材名。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咸湿,凉
功能主治: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玳瑁
玳瑁,中药材名。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
来源:
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性味归经:
甘咸,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蜈蚣
蜈蚣,中药名。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全蝎
全蝎,中药名。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性味:
辛,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僵蚕
僵蚕,中药名。为蚕蛾科昆虫家蚕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
性味:
味咸、辛,性平。
归经:
归肝、肺、胃经。
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㖞,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地龙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主含多种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传统用地龙,制法很多,主要有药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盐制等法,使其质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矫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
功能主治: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赭石
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
炮制赭石:除去杂质,砸碎。煅赭石:取净赭石,砸碎,照煅淬法,煅至红透,醋淬,碾成粗粉。每100kg赭石,用醋30kg。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石决明
石决明,中药材名。本品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夏秋捕捉。捕得后,将肉剥除,取壳,洗净,除去杂质,晒干。药材以九孔鲍的贝壳称为光底海决;盘大鲍的贝壳称为毛底海决。
性味:咸,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珍珠母
珍珠母,中药材名。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珠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全年均可收集。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煅至松脆即成。
性味归经:咸,寒。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羚羊角
羚羊角,中药名。本品为雄性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边境地区。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入药部位:角。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罗布麻
罗布麻,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别名,吉吉麻、羊肚拉角、红花草、野茶、泽漆麻、茶叶花、红麻、披针叶茶叶花、小花野麻、野茶叶、草本夹竹桃、小花罗布麻、红柳子、泽漆棵、盐柳、野柳树。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效:
清热平肝,利水消肿。
主治:
高血压,眩晕,头痛,心悸,失眠,水肿尿少。







决明子
决明子,中药名。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味甘、苦,性寒,微咸。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
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2019-10-18 12:48 17楼
《本草纲目》祛风湿药
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
豨莶草木瓜络石藤徐长卿
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蕲蛇
海风藤千年健松节雷公藤

独活
独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性 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 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威灵仙
威灵仙,中药名。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 味:味辛、咸,性温。
归 经:归膀胱经。
功 能: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防己
防己,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性 味:味辛、苦,性寒。
归 经:归膀胱、肺经。
功 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秦艽
秦艽,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 味:味辛、苦,性平。
归 经:归胃、肝、胆经。
功 能: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作用。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豨(xi)莶(xian)草
豨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别名,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猪膏草、皱面地葱花、豨莶草、粘糊菜、希仙、虎莶、黄猪母、肥猪苗、母猪油、亚婆针、棉花狼、粘强子、粘不扎、虾钳草、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黄花草、猪母菜、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叶草、棉黍棵、老陈婆、油草子、风湿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大叶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功能主治: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木瓜
木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 味:味酸,性温。
归 经:肝、脾经。
功 能: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
主 治:
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络石藤
络石藤,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入药部位:
植物干燥带叶藤茎。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




徐长卿
徐长卿,中药名。为萝蘑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
入药部位:根和根茎。
性 味:辛,温
归 经:肝、胃经。
功 能: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功效。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风疹、湿疹。






桑枝
桑枝,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干燥嫩枝。
性 味:味微苦,性平。
归 经:肝经。
功 能: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
主 治: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桑寄生
桑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 味:味苦、甘,性平。
归 经:肝、肾经。
功 能: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作用。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五加皮
五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皮。
性 味:味辛、苦,性温。
归 经:肝、肾经。
功 能:
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蕲蛇
蕲蛇,中药名。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入药部位:动物的干燥体。
性 味:味甘、咸,性温。
归 经:肝经。
功 能: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
主 治: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海风藤
海风藤,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茎。
性 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 经:归肝经。
功 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主 治:
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千年健
千年键,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 味:味苦、辛,性温。
归 经:肝、肾经。
功 能: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
主 治: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痿软。








松节
松节,中药名。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结节。具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
入药部位:枝干的结节。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






雷公藤
雷公藤,中药材名。本品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杀虫,消炎,解毒。
来源:本品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夏、秋采收。
性味归经:苦,大毒。
功能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2019-10-30 11:43 18楼
《本草纲目》理血药
一、止血药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
茜草艾叶紫珠藕节
三七白及蒲黄仙鹤草
苎麻根白茅根侧柏叶花蕊石
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

大蓟
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甘、苦,凉。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
小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地榆
地榆,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味:苦、酸、涩,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槐花
槐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茜草
茜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艾叶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紫珠
紫珠,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白棠子树、华紫珠、老鸦糊的叶。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入药部位:叶。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
咯血,呕血,衄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





藕节
藕节,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秋、冬二季采挖根茎(藕),切取节部,洗净,晒干,除去须根。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
主治: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三七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白及
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
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蒲黄
蒲黄,中药名。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仙鹤草
仙鹤草,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主治:
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苎麻根
苎麻根,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冬春季采挖,洗净,晒干。具有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外用治跌打损伤。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主治:
常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外用治跌打损伤。




白茅根
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侧柏叶
侧柏叶,中药名。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花蕊石
花蕊石,中药名。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
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棕榈炭
棕榈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柄及叶鞘纤维。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叶柄及叶鞘纤维。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血余炭
血余炭,中药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乌黑光亮,有多数细孔。体轻,质脆。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主治: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灶心土
本品为烧柴草的土灶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止泻。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恶心,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脾虚久泻。温中和胃而镇呕,收敛而止泻、止血。
2019-11-04 13:31 19楼
《本草纲目》理血药
二、活血祛瘀药
川芎 乳香 没药 苏木
红花 桃仁 三棱 莪术
郁金 姜黄 丹参 虎杖
牛膝 水蛭 降香 泽兰
延胡索 益母草 鸡血藤 刘寄奴
五灵脂 穿山甲 土鳖虫 月季花
自然铜 凌霄花 干漆炭 王不留行











1、川芎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炮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2、乳香

乳香,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弁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入药部位:植物的树脂。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3、没药

没药,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入药部位:干燥树脂。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
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4、苏木

苏木,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分布于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心材。
性味:甘、咸,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5、红花

红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全国各地广有栽培。
入药部位:植物的的干燥花。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6、桃仁

桃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苦、甘,平。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7、三棱

三棱,中药名。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西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
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8、莪术

莪术,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的根茎。莪术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广西莪术分布于广西;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
别名:蓬莪茂、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主治:
用于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




9、郁金

郁金,中药名。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心、肺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
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10、姜黄

姜黄,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破血行气,痛经止痛。
主治:
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11、丹参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入药部位:植物的根。
性味: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12、虎杖

虎杖,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和根。
性 味:味微苦,性微寒。
归 经:归肝、胆、肺经。
功 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主 治:
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13、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藤的根。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软,去芦,切段,晒干。
性味:甘苦酸,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用主治: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14、水蛭

水蛭,中药名。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性味:咸、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症。
主治:
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15、降香

降香,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入药部位:
植物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





16、泽兰

泽兰,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毒,水肿腹水。








17、延胡索

延胡索,中药名。为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18、益母草

益母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19、鸡血藤

鸡血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密花豆n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茎。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20、刘寄奴

别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苦连婆。来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性味:苦,温。
归经:入心、脾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21、五灵脂

五灵脂,中药材名。本品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但以春、秋为多,春采者品质较仕。采得后,拣净砂石、泥土等杂质,按形状分别为灵脂块和灵脂米两类。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
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22、穿山甲

别名山甲片、甲片。来源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收集鳞甲,洗净,晒干。
炮制穿山甲: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23、土鳖虫

土鳖虫,中药名。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入药部位:动物的干燥体。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24、月季花

月季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月季的干燥花。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均为栽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花。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主治:
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






25、自然铜

自然铜,中药名。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采挖后,除去杂石。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







26、凌霄花

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白狗肠、吊墙花、堕胎花。
性味:花:甘、酸,寒。根:苦,凉。
归经:花: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27、干漆炭

干漆炭是一种草药,主治破血通经,祛瘀、杀虫。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闭,通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28、王不留行(挨砻地堵)

别名挨砻地堵、王不留行、磨砻草、磨砻草、王不留行、下砻被哺、一堆砻、磨仔草、假茶仔、牛响草、磨档草、耳响草、磨谷子、磨龙子、磨笼草、耳响草、石磨仔草、磨笼草、磨子草、流行草、耳响草、石磨子、白麻、牛响草。
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本品为锦葵科苘麻属磨盘草。
功效:有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的功用。
主治:
感冒、久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聋、耳鸣、小便不利等。
2020-06-24 10:29 20楼
⬅ 尿血 老茶馆 伤寒论中没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办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