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伤寒杂病论》

2018-09-26 17:11 12楼
其实,鸟瞰到现在,大家也该知道了,对于这样的高技术性文章,
1 可以把病拆成病症,
2 把脉拆成一组脉象,
3 把方拆成药,
4 治病最关键的是给病人一个处置办法,当然在伤寒杂病论里,以药方为主,针灸、火熏、什么的都是辅助。
5 病名不重要,病症最关键,脉象有时非常关键
6 药方名也不关键,如自己动手,可以把方中的药,拆到某症上。
7 某药对某症,只要你愿意收集整理,原文会出现一对一的应用场景!
8 对某些术语,只要你想到,就可以通过原文(最好和金贵要略一起参考,下称全文)优先原则,找出仲景之意。
9 如原文中某术语还是不能确定,就百度,然后看看名家对此怎么理解,多对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0 把这些术语关过了,这伤寒论原文,就是学医的最大宝库。
11 最好别翻译成白话文!
12 内经不是系统性资料,不要被忽悠进去了,人的精力有限!
13 仲景给出的医理病理药理知识,就在全文中,不要别处乱找!
14 这是最快学中医的路。想想,全文不过900行,全是干货,还是全医院的知识。现在那还有这么厉害的教材?
15 一人抵一个医院,这不是白日梦。全赖仲景把宗族200号人,10年治病精华留在这里了!
16 比如治法中的汗法,何时可发,何时不能发,要用心体会、琢磨,这就是在提升!并不一定要临床!
17 留意全文中代"必"的短语,那是顶级高手进阶之路。
18 全文检索+网络检索,会让你学习如虎添翼。
19 建议下载个UltraEdit一类的工具软件。时代进步,工具要跟上!

鸟瞰的目的是用最短时间获得概貌,相当于白手起家,自己教自己!然后想细化就细化。
好了,鸟瞰基本到此结束。前面只跟踪了四十条,基本上厘清了仲景治病核心思路和操作手法。
如果你愿意,可以自己完成后续条辩鸟瞰。
本帖也示范了如何使用本文优先的学习思想。
把大象装进冰箱里,把医院装进冰箱里,加油!
2018-09-26 17:16 13楼
附上金贵要略部分目录,来源不同,可能有重复。
鸟瞰,目录,可以知道仲景都研究治疗些什么病!

辨续伤寒霍乱篇
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辨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
辨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辨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辨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第九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辨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黄疸病并治第十五
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辨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辨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辨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
2018-09-27 10:49 14楼
开眼界,谢谢先生分享!!
2018-09-30 20:41 15楼
请问老师,这篇文章的出处是哪里????是您的大作吗?????
2018-10-01 09:30 16楼
xiaorankuangke 说:
请问老师,这篇文章的出处是哪里????是您的大作吗?????
老师是称不上的。
看到论坛上不少人困惑,不能学伤寒论,四处托人,又遇人不淑,就临时写了此文。
此文,漏洞一定很多,但如能引人知仲景本意,则也不费敲键盘的功夫了。
2018-10-05 07:39 17楼
如果写给初入门的,个人觉得还是严谨一点好,比如 第6条 风温治法1 下、风温治法2火攻,虽然后面说了这是误治,但直接写成风温治法还是有欠妥当吧。第7条原意写的是表证有两类,发热恶寒的是太阳病、无热恶寒的是少阴病,至于7日愈6日愈中医界应该已经公认这只是一种约略数,并不是说6、7天就会好的,该怎么治还得怎么治,不能不管啊。我初学中医,探讨一下,不成熟的地方见谅
2018-10-05 09:03 18楼
古黟居士 说:
如果写给初入门的,个人觉得还是严谨一点好,比如 第6条 风温治法1 下、风温治法2火攻,虽然后面说了这是误治,但直接写成风温治法还是有欠妥当吧。第7条原意写的是表证有两类,发热恶寒的是太阳病、无热恶寒的是少阴病,至于7日愈6日愈中医界应该已经公认这只是一种约略数,并不是说6、7天就会好的,该怎么治还得怎么治,不能不管啊。我初学中医,探讨一下,不成熟的地方见谅
本帖不全是给初学者的,包括哪些胡希恕等(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读),都该来读读。
这里是把误治法的"误"没写(其实,原文也没明显加个误字),但这确是很多人的治法,误治的后果不是马上写了吗?
至于六七是不是略数,仲景可没说!
你说的中医界,就是仲景学说的祸害!
否则,本人根本就没必要花时间写这个鸟瞰!
2018-10-06 16:24 19楼
这是仲景定义病名的一种格式——之为病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八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二六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二七三、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二八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三二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三九二、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顿),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
另一种,名xxxx——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七四、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一0八、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其门。
一0九、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一一四,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一一六、微数之脉,镇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一二八,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一二九、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一六七.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一七八、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得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一八一、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一九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二五五、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二五六、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
二九四、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三八二、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三八三、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
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两种方式不同,是名称的等级不通,"之为病",是更大类的。
2018-10-12 10:25 20楼
推荐一个APP
http://www.liqucn.com/pc/773777.shtml
小猴掌上伤寒论安卓手机版
////////有了伤寒的文言功底,才能反复琢磨条辩,然后精通仲景之意。
⬅ 读伤寒,良医“必”经之路 老茶馆 伤寒论处方的市场价值 ➡